孩子被性侵,父母應該怎樣去溝通?

之前央視網曾報道過一則新聞:9歲女孩被性侵三年之久,父母竟然一無所知。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孩子受到傷害卻不跟自己的父母說?

心理學表明:孩子不願意跟父母交流,大部分是由於在父母那裡得不到應有的傾聽與回覆,或者是被一次又一次的責怪與批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其實十分重要。

大部分家長都會有關於和孩子溝通交流的困難和問題:

● 孩子拒絕和父母交流、溝通;

● 父母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溝通;

● 父母和孩子說話不知道為什麼經常鬧得不歡而散甚至引發爭吵

如果您中了以上的其中一點,那麼說明您急需學習一門親子溝通實踐課程。

01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就是懂點溝通術

很多孩子和家長髮生矛盾、覺得自己受了委屈,乾脆就賭氣選擇逃避,有的孩子甚至還會離家出走,一走了之。

但是,這種和家長賭氣的行為充滿了危險。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一位巡邏的民警發現馬路上躺著一個小男孩,一動不動。

當時已是深夜,馬路上還有來往的車輛,十分危險。

出於對孩子安全的考慮,民警立馬給孩子拉起來,離開馬路。

民警在和這個男孩聊天中才得知,他是因為貪玩被家長批評,一氣之下跑了出來,躺在馬路中間“賭氣”。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們難免會因為瑣事和孩子發生爭吵、矛盾,可以說幾乎每個家庭都會經歷這樣的吵吵鬧鬧。

孩子被性侵,父母應該怎樣去溝通?

可是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夠靜下心來,先問一問孩子:

發生了什麼事?

你感覺怎樣?

我能幫你做什麼?

沒有辱罵、沒有斥責,有的只是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信任,這樣的溝通也許更能幫父母走近孩子的內心。

有個朋友原先經常跟我訴苦:

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兩個人總是雞同鴨講,永遠不在一個頻道上,我說什麼他都不聽!

但是有一件事情改變了她的看法。

朋友有一天正在忙工作,這個時候孩子說想讓媽媽幫忙拿一下桌子上的水杯。

媽媽不耐煩的說:你自己拿一下吧,媽媽這裡有點忙。

不久朋友聽到了杯子摔碎的聲音,出來對著孩子就大吼:

讓你做什麼都做不好,拿個杯子也能摔了,你怎麼這麼不讓我省心!

孩子被性侵,父母應該怎樣去溝通?

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哭,朋友也沒心思去安慰她,一邊去收拾玻璃碎片,一邊抱怨著孩子不聽話不懂事。

但是當她蹲下身子去撿碎片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個高度對於孩子來說是真的很吃力啊。

朋友意識到,孩子的視角跟大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後來朋友一直堅持與孩子溝通保持在同一水平線,慢慢的孩子也變得乖巧聽話了。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朋友的理解,在之後的這段親子關係裡會出現多少“失語溝通”的情況。

父母正確的溝通方式,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02

很多的親子矛盾都來自溝通不當

當孩子調皮、不聽話時,你一般怎麼處理?

當工作壓力過大、生活瑣事過多時,你會不會對孩子發脾氣?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部分家長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並且無法很好地控制情緒,久而久之,就會敏感易怒,經常對孩子發脾氣。

“成績怎麼退步了?你是怎麼學的?養你還有什麼用!”

“又出去瘋玩!整天光知道玩,長大後能有什麼出息!”

“家裡沒一個省心的,我每天累死累活容易嗎!”

這樣的話,你對孩子說過嗎?當你這樣說孩子時,孩子又會是一種什麼反應呢?

電影《小孩不笨2》中有一段孩子的獨白:

大人經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

其實,他們都是自己講,自己爽,而我們都是經常假裝在聽,然後耳朵一邊進,一邊出……

這段臺詞道出了親子溝通的本質——教育孩子不是單純地說,你要讓孩子願意聽才行。

之前有一則女兒將母親的微信設置成“消息免打擾”的新聞,戳中了很多老母親的心。

孩子被性侵,父母應該怎樣去溝通?

這位媽媽知道後忍不住向女兒詢問原因,沒想到女兒竟然比自己還生氣,大吼道:“誰叫你亂翻我的手機的!”

之後便不再與媽媽說話。

後來經過記者介入詢問才知道,女兒嫌媽媽太囉嗦了。

微信上不停的發雞湯文、警示新聞等,所以才這麼設置的。

但這種現象生活中確實常見。

之前,《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調查顯示:52%的年輕人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

屏蔽的理由各式各樣:

有的人談戀愛了不想讓父母知道,否則會不停的追問;

有的人吐槽老師、吐槽學校怕被父母教育;

有的人覺得自己想表達的點父母get不到;

……

在現實生活中,多少親子關係就是毀在了溝通上,親子矛盾慢慢積累,最終導致無法溝通和交流。

家長們如果能夠和孩子換一種溝通方式,並且熟練的掌握一門親子之間的溝通技巧,相信親子之間存在的很多問題都能夠輕鬆化解。

03

如何和孩子進行高效溝通

曾經有一位老師,問過孩子這樣一個問題:當你有了困惑,首先會向誰尋求幫助?

結果出乎所有家長的意料:排名第一的是朋友,其次是老師,而父母,只排在第三位!

孩子被性侵,父母應該怎樣去溝通?

當孩子有了困惑,為什麼不向父母尋求幫助呢?主要原因就是,這樣的家庭缺乏良性溝通,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一道深深的鴻溝!

問題出在了哪裡呢?

其實,缺乏溝通的家庭,主要問題出在了家長身上!

如果家長平時不注重溝通技巧,和孩子的交流簡單粗暴,使談話變得不講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緒的宣洩,如此,便容易使孩子產生排斥、逆反心理,溝通被迫受阻。

沒有良性的溝通,家長和孩子互相不瞭解,當孩子的學習出現了問題,也無法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就會受到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