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探尋漢江的四個源頭(1)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一、古桂與漢源

@真實探索稅曉潔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漂流漢江 稅曉潔攝於2003年

如是我聞:漢水四源考及謎中謎(相關鏈接):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語出遠古地理著作《禹貢》,傳說是《尚書》中記載中華始祖夏朝開國君王大禹功績的一個篇章。

與《易經》、《詩經》一樣,《尚書》被尊為《書經》。但最初被孔子刪減的百篇和之後的多個版本,均早已失傳。即使唐朝欽定了標準讀本,其真偽之爭,仍至今從來沒有停止過。好在其中1193個字的《禹貢》,因為在《漢書·地理志》等典籍中都曾早被幾乎原文引用,倒是爭議不大,被認為是我國最早最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多年以前,當我攀到漢江古源的一塊鐘乳石上,在滴滴答答的水聲中,撫摸著據說刻有這句話前八個字“嶓冢導漾,東流為漢”的青苔間道道亂痕時,絕沒有想到,對於我的漢江,這將可能成為一個永遠的無解之謎。

並且,總是舊謎未解,新謎又來。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風光 稅曉潔攝

一、古桂與漢源

整整二十年後,因為七年前在青藏高原上一個關於長江的約定,我和中科院遙感所測繪專家劉少創老師穿越秦嶺巴山,又來尋找漢江正源究竟在何處時,我一路最記掛的,卻是老國道邊陝西寧強縣的一棵桂花樹。該樹五枝並出,恰似人的手掌。當地傳說中,正是大禹治水時手植。

這棵古桂確實不小,差不多是我至今見過的最大的桂花樹,比我在湖北鄖縣五峰鄉漢江邊見過的“夫妻桂花樹”還要大。——依舊車來車往,現在穿越川陝間的秦嶺巴山,早已有高速公路,但這段基本沿襲古金牛道的老108國道仍然很是繁忙。再看到路旁這棵桂花樹時,我有點驚異,印象裡,這樹似乎一點都沒改變,與二十年前幾乎一模一樣。光陰的力量似乎在此失效。這令我有點感慨。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漢江源桂花樹,傳說大禹所植 禹王宮,陝西寧強,稅曉潔攝於1994年

1994年第一次來,古桂旁是一排破舊的紅磚房子。前幾年再來,房子拆了,樹下砌了白色圍欄。今年夏天這次,圍欄旁又鋪了青磚,成了一個小廣場。沒有圍欄的時候,樹旁有三塊水泥砌邊的當代“禹王碑”、“禹王宮古桂”的橫字標誌牌。現在不見了,換成了一塊豎寫的“禹王宮古桂”石頭碑。並排,還找來了兩塊真的古碑。

一塊是《寧羌州重建禹王廟碑記》已經殘破,不辨年代。漢中人說:禹與羌有關,《史記·六國年表》載:“禹興於西羌”。

寧強古為寧羌州,往西,過嘉陵江,我在四川北川縣禹裡羌族鄉看到過大禹廟和顏真卿寫的“禹穴”;沿龍門山地震帶往東,在汶川綿虒鎮我也看到過一個大禹廟;經歷了大地震,骨架都還尚存……從古桂往東,沿漢水而下,陝西旬陽縣的大禹洞邊,還有小楷的唐代摩崖石刻……這些,似乎印證傳說並非空穴來風。

古桂旁的另一塊古碑較完整,仔細一看,是清道光年間的《創建漢源書院記》,貌似清朝人認為這裡就是漢江源。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漢江古源禹王宮,傳說中的大禹手植桂花樹旁 稅曉潔攝於2014年

傳說久了難免就亂,關於這棵古桂和大禹,當地人還說:上古時期,大禹在嶓冢山治水,後人為紀念有功之禹,就在嶓冢山建了禹宮,並植有桂樹。即為該禹宮古桂。古桂東有溪流,曰漢王溝,溝北有千仞絕壁,名白崖灣。灣東有一石洞,廣數丈,洞口有一乳石,狀如臥牛,人稱石牛。此石牛背部及臀部有8個古字,字徑35釐米,字體漫漶,莫可辨認。《陝西省金石志》定為《禹碑》。人們稱其為夏禹所書。如果說,嶓冢山是漢水的源頭,那麼,嶓冢山上八個禹書,當為漢中書法的源頭。目前,禹碑已被認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禹王宮古桂被認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漢江古源禹王宮禹王廟旁傳說中的大禹手植桂花樹稅曉潔攝於2014年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 陝西寧強縣

話說公元1994年,我以《十堰日報》記者的身份與《十堰青年報》記者王青“徒步漢江”,在該桂花樹旁詢問漢源,一老者並不言嶓冢山,而是另有說法:“漢王山呀,劉邦來此拜過水的地方?進漢王溝跟著河一直走,十里就到。”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1994年漢江源桂花樹 傳說大禹所植 稅曉潔攝

從古桂旁進山谷沿溪北行,溪谷並不深,山坡不陡也不高,無奇花異木,低處有玉米地和稻田,無甚佳景。水愈走愈小,極清,水跡越走越難找,走著走著面前就站了一座山,極高,腰間有一處甚奇,白花花的一片崖亮閃閃的剌眼,找戶人家一問,果然,那就是石牛洞。便趕著去爬石牛洞,洞並不奇,二、三米深的樣子,上下左右方圓不到十米,沒有想象中的飛瀑水簾,僅從一龍頭狀的鐘乳石尖上有滴滴水絲一線下濺。這時就真找到了石牛——有一大石勉強可視作牛狀,仔細看,背上也真有字,模湖不可辨。這就是傳說中的大禹手跡,有考據家認為就是“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八字?

古代的文人其實也有很多迷戀自然科學,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在漢中參與抗金戰爭,多次在這一帶實地考察,應該也到過這裡,留下詩句“嶓冢之山高插天,漢水滔滔日東去”、“嶓冢山頭是漢源,故祠寂寞掩朱門”等等。

三千里漢江,現在稱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號稱中國的多瑙河。歷史上,先民將其與長江、淮河、黃河相提並論,稱之為“江淮河漢”。千百年來,其源頭卻令人迷惑,圍繞著《禹貢》中“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這句記載,古人甚至爭論了兩千多年。直到唐宋時期,陝西漢中嶓冢山之說才基本確立。之後,漢中西部寧強縣嶓冢山為漢水源頭之說,長期直占主導地位。當代權威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等均持此說,並被寫入大、中學教材。

在石牛洞,我們呆了很久,仔細看那鐘乳石,字跡是看不出什麼,形狀倒真酷似一個臥牛屁股,大小也與現實中的牛差不多。牛首的側上方,垂下來的鐘乳石尖,有清水滴滴答答,這,就是傳說中的漢江源?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陝西漢中寧強縣漢江古源頭 嶓冢山 稅曉潔攝於1994年

我是沒看出個所以然,只好拍照幾張,恍然下山。漢中本土作家刁永泉先生1988年9月1日在《人民日報》上作過一篇《漢江尋源記》,之前我們沿江而上走到漢中市,曾專門拜訪過刁先生,他很認真地說:其實也沒探出個所以然來。刁先生在該文末尾寫道:“我只好嘆口氣往回走,如來時一般茫然無所知,覺得那個‘漢’字依然神乎乎地在心裡打坐。”

我當時也只能在心裡說:有同感。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作者與同伴陝西1994年在漢江古源頭嶓冢山源頭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漢江古源嶓冢山石牛洞 稅曉潔攝於2003年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漢江古源的水流 稅曉潔攝於2003年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航拍漢江漢江南源 2016年2月22日 稅曉潔攝

歡迎欣賞航拍漢江合集:

航拍漢江1:漢江源區候鳥群,這都是些什麼鳥http://www.toutiao.com/i6371732225381106177/

航拍漢江2:丹江口水庫古均州

http://www.toutiao.com/i6371733332320846337/

航拍漢江3:最大支流堵河匯入,江心孤島傳有韓信母親墓http://www.toutiao.com/i6374855729760698882/

航拍漢江4:南水北調水源,從西流村看韓家洲及一不離家的狗http://www.toutiao.com/i6375000783947039233/

航拍漢江5:湖北十堰武當山遇真宮整體抬升中世界文化遺產http://www.toutiao.com/i6376058249120055810/

航拍漢江6:湖北丹江口江口橘鄉年貨節,年年有(魚)餘http://www.toutiao.com/i6376135995611431426/

航拍漢江7:即將在丹江口庫區消失的網箱養魚,南水北調水源http://www.toutiao.com/i6376354484020314626/

航拍漢江8:500年夫妻桂花樹,古麇國都湖北十堰鄖陽五峰鄉http://www.toutiao.com/i6376841528198824450/

航拍漢江9:空城,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均縣鎮集鎮原址博物館http://www.toutiao.com/i6376899299204137473/

航拍漢江10:重大考古發現地,鄖陽人頭骨化石曲遠河口學堂樑子http://www.toutiao.com/i6377257595782038018/

航拍漢江11:湖北十堰市鄖陽鄖西,漢江孤山電站壩址http://www.toutiao.com/i6377342119962477057/

航拍漢江12:擺“漢”字的孩子,湖北十堰鄖陽青龍山恐龍館http://www.toutiao.com/i6377357267657818626/

航拍漢江13:俯瞰即建的湖北十堰至重慶巫溪(十巫高速)鮑峽http://www.toutiao.com/i6379290997548909057/

航拍漢江14:竹山雙臺俯瞰即建的十堰至重慶巫溪(十巫高速) http://www.toutiao.com/i6379299123698336257/

航拍漢江15:堵河流過古庸都湖北十堰市竹山縣城http://www.toutiao.com/i6381071973761417729/

航拍漢江16:南水北調水源,支流堵河龍背灣庫區十堰市竹山縣http://www.toutiao.com/i6397962960429384194/

航拍漢江17:鄂西北古民居夏家祠堂湖北十堰市鄖陽區五峰鄉http://www.toutiao.com/i6399524810002530817/

航拍漢江18:漢水流過古洋州,陝西漢中市洋縣城江段http://www.toutiao.com/i6379783856240722434/

航拍漢江19:陝西漢中城固五門堰,媲美都江堰的古代水利工程https://www.toutiao.com/a6428839919266824706/

航拍漢江20:褒河入漢江口,陝西漢中褒河為漢江最長源流http://www.toutiao.com/i6380360980374749697/

航拍漢江21:從北源沮水匯漢江處飛向南源玉帶河,陝西漢中http://www.toutiao.com/i6380495317615247873/

航拍漢江22:漢江古源頭,嶓冢山石牛洞,陝西漢中寧強縣http://www.toutiao.com/i6380693507513778689/

航拍漢江23:漢水源頭 南源玉帶河與古源頭交匯處陝西漢中市http://www.toutiao.com/i6382152236666978817/

航拍漢江24:漢水石泉大水庫 漢江重要水電站陝西安康石泉http://www.toutiao.com/i6382065407884263937/

航拍漢江24:漢水石泉大水庫 漢江重要水電站 陝西安康市石泉縣http://kuaibao.qq.com/s/20170222A0436X00

航拍漢江25:漢水過鬼谷子故里 陝西安康市石泉縣城http://www.toutiao.com/i6384619131517272577/

航拍漢江26:石泉縣以東江段 陝西安康市,南水北調中線水源http://www.toutiao.com/i6381488961868530178/

航拍漢江27:漢江源頭大瀑布,戰損一架飛機 陝西漢中市寧強http://www.toutiao.com/i6388764193272627713/

航拍漢江28:抗戰時期西北聯合大學舊址 漢中古路壩大教堂http://www.toutiao.com/i6389939998971396609/

航拍漢江29:探秘傳說中的東周安城古銅礦山頂有“天坑”湖北十堰市鄖陽區http://www.toutiao.com/i6399765409599324673/

航拍漢江30:將軍箭?鄂渝古鹽道奇怪民俗,還是與“野人”有關?http://www.toutiao.com/i6400239504392716802/

航拍漢江31:漢江古夾河關 夾河電站 湖北十堰鄖西縣http://www.toutiao.com/i6401955503311684097/

http://www.365yg.com/group/6517170910431019524/

航拍漢江32 鄖西天河口 對岸古麇國五峰油菜花正燦爛 十堰市http://kuaibao.qq.com/s/20170328A03LAQ00

航拍漢江32:南水北調水源 鄖西天河口對岸古麇國五峰油菜花正燦爛十堰市

http://www.toutiao.com/i6402383495695434242/

航拍漢江33: 南水北調水源 將軍河 楚天漢江第一橋 十堰http://kuaibao.qq.com/s/20170329A00HO200

航拍漢江33:南水北調水源 將軍河 楚天漢江第一橋 十堰http://www.toutiao.com/i6402608805716165121/

航拍漢江34:清真寺對岸的陝西安康白河縣,1918年的老照片以及今日航拍

http://www.toutiao.com/i6403134872218501633/

航拍漢江35:神秘漢江老人洞傳說年過六旬即送入等死陝西安康白河縣,航拍損失一架飛機http://www.toutiao.com/i6403234270248174081/

航拍漢江36: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渠首旁的楚長城 河南湖北http://www.toutiao.com/i6405322272806011394/

航拍漢江37:羊尾鎮的春秋戰國古鍚(鍚)義山 湖北十堰鄖西縣http://www.toutiao.com/i6406856331772297730/

航拍漢江38:堵河大泉山採茶季南水北調水源 湖北十堰竹山http://www.toutiao.com/i6408851761083187713/

航拍漢江39 神農架大九湖落水孔出山成堵河源五龍飛瀑十堰竹山

https://www.toutiao.com/a6409429695430918657/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四個源頭探尋散記(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