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黃河灘” 聚焦“沂蒙山”!《光明日報》整版關注山東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緊盯“黃河灘” 聚焦“沂蒙山”!《光明日報》整版關注山東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緊盯“黃河灘” 聚焦“沂蒙山”!《光明日報》整版關注山東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4月10日,《光明日報》05版以《緊盯“黃河灘” 聚焦“沂蒙山”——山東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為題整版關注山東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全文如下:

紧盯“黄河滩” 聚焦“沂蒙山”!《光明日报》整版关注山东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紧盯“黄河滩” 聚焦“沂蒙山”!《光明日报》整版关注山东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閆什鎮當地扶貧幹部向貧困戶介紹雙向承諾書相關內容及政策。資料圖片

【探尋“中國之治”的“實踐密碼”】

摘要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心裡最牽掛的一件大事。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現實檢驗,建立起高效的領導體系、責任體系、推進體系、政策體系,做到扶貧問題優先研究、扶貧投入優先保障、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拿出真招實招硬招攻堅克難,下足繡花功夫推動脫貧攻堅。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關鍵詞:脫貧攻堅 繡花功夫 長效機制 鄉村振興

紧盯“黄河滩” 聚焦“沂蒙山”!《光明日报》整版关注山东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初春的齊魯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從泰山之巔,到黃河之濱,從膠東半島,到魯西平原,處處湧動著幹群合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熱潮。脫貧攻堅,正是齊魯大地上最精彩的時代故事。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說,近年來,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省負總責、市抓推進、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五級書記抓、黨政一齊上、社會齊動員的大扶貧格局,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和現行扶貧標準,深化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等特殊群體,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到2018年年底,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51.6萬人,865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退出,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從2019年起,著力提高脫貧攻堅質量,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3.4%到基本“歸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幫群眾圓“安居夢”“拔窮根”

扶貧扶到群眾心坎裡

人勤春來早,灘區遷建忙。初春時節,菏澤市東明縣沙窩鎮3號村臺項目建設現場,塔吊起落,商砼車熟練地倒車入位卸下混凝土,施工人員幹勁十足,抹灰、砌磚,幾十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有序施工,到處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沙窩鎮3號村臺位於東明縣城西部黃河灘區,距城區約6.9公里,佔地1072畝,將安置10個自然村的1710戶居民。

萬里黃河從東明進入山東境內,在東營市墾利區入渤海,全省黃河灘區總面積1702平方公里,涉及9個市、26個縣(市、區)。長期以來,受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和黃河防洪政策限制,灘區經濟發展滯後,群眾生產生活困難,是山東較為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和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

2017年,山東省啟動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提出用3年時間,通過外遷安置、就地就近築村臺等方式,全面完成灘區群眾的遷建任務。截至2019年年底,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累計下達投資計劃226.6億元,27個外遷社區主體全部封頂,28個村臺安置社區已開工18個,99箇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全部開工,60萬灘區群眾的“安居夢”即將實現。

就在今年元旦前,同處黃河灘區的鄄城縣董口鎮魚骨村村民搬進了黃河社區。從灘區到社區,一字之變,折射的是山東黃河灘區遷建的成果和群眾滿滿的獲得感。“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43歲的社區居民馮再國動情地說,現在新房子110平方米,出門就是學校,200米左右就有集市和醫院。

臨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山東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作為一個山區面積佔比較大的傳統農業大市,受底子薄、自然條件差等因素的影響,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還有貧困村56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4.2萬人,貧困村和貧困人口數量均佔全省的1/6,是全省兩個脫貧攻堅重點市之一。

堅持“摘窮帽”與“拔窮根”並舉、村增收與戶脫貧並重,精準施策、精準發力,臨沂在蒙山沂水之間全面打響脫貧攻堅這場新時期的“孟良崮戰役”。戰役打響以來,該市把“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紅色引擎”,強班子、鼓鬥志、壯產業,絕不讓一名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

在脫貧攻堅中,臨沂湧現出了牛慶花、曹淑雲等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牛慶花是蒙陰縣北晏子村村民,之前養過豬、種過地,觸“網”以後,短短几年,成長為一名網店年營業額達400多萬元的“電商玫瑰”。致富不忘眾鄉親。2016年她與村裡16家貧困戶簽訂扶貧協議,在收購農產品時,以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村裡貧困戶的農產品。農活忙完,貧困戶們還可以到她的電商倉庫幹些包裝、裝車的零活,每天能拿到80元工資。

牛慶花說:“家鄉的土地把我養大,家鄉的特產讓我致富,我要加倍回饋父老鄉親,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統計,2018年臨沂市基本完成脫貧任務,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

針對老病殘這一特殊群體,山東綜合運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殘疾人幫扶等綜合社會保障措施,統籌解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空巢老人、殘疾兒童和困難家庭留守兒童等面臨的突出問題,實現應保盡保。

黨建引領+產業扶貧

脫貧攻堅動力強勁

近日,在菏澤市成武縣黨集鎮邵莊村邵珠成的蘑菇大棚裡,平菇長勢喜人,喜獲豐收,平均每天產出平菇約2000斤。邵珠成高興地說:“駐村幹部扶持我建的蘑菇大棚,產量高質量好,現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每斤賣3塊多錢,幫我申請的貸款一年就能還上,真心感謝駐村的幹部。”

邵珠成是種了30年蘑菇的“老把式”。2019年4月,山東省地震局派駐村裡的第一書記馬浚淳來到後,幫助邵珠成申請扶貧資金擴大規模,並把發展蘑菇產業作為邵莊村脫貧致富的主要路徑。除了發展蘑菇產業,馬浚淳還在村裡建設35萬光伏發電項目,併網發電後,村集體年收益4.8萬元,可基本實現“以村養村”的目標。

2019年,山東各級共選派1.3萬餘名第一書記到基層,助推脫貧攻堅,馬浚淳就是其中一員。第一書記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撲下身子抓扶貧,被群眾稱為“蚯蚓”:鬆了貧困的土,吃了貧窮的根。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山東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在崗第一書記每年保持在1萬名以上,“萬名幹部下基層”實現了扶貧重點村全覆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8055個,調整不稱職、不勝任村黨組織書記2575人;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7882個,貧困治理能力不斷提升。2020年,山東繼續建強基層黨組織,落實選派第一書記、派駐工作隊等,確保全省基本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

在脫貧攻堅中,山東積極探索創新,創造出產業扶貧、電商扶貧、積分制扶貧、孝善養老扶貧、村級扶貧專崗等很多經驗做法。在產業扶貧上,山東因地制宜,千帆競發,亮點紛呈。德州市實施“進會、入社、上鍊”,引導貧困群眾加入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產業鏈條,促進貧困群眾的穩定增收;濱州市把產業扶貧納入農村產業振興大局,與發展特色產業和培植龍頭企業相結合,使產業扶貧項目不僅成為增收的途徑、就業的載體、脫貧的“家當”,更成為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示範……

據統計,山東三年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98.4億元,年增幅保持10%以上,發放扶貧貸款149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1萬個,建設扶貧車間3437個,年均帶動貧困戶43萬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就業。

連日來,菏澤市定陶區鄭莊行政村扶貧車間內,縫紉機聲“噠噠”作響,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著機器,緊張有序地縫製衣服。該車間長期與一家服飾公司合作,主要加工制服、睡衣、各類出口服裝等。正在忙碌的馬春蓮笑著說:“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馬春蓮的丈夫因患病不能外出打工,生活的重擔壓到了她的身上。兩年前來到扶貧車間上班,現在每個月工資3000元。

扶貧車間作為地方產業扶貧的探索,為幫助剩下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穩定脫貧提供了新思路。山東在全省各地積極推廣“扶貧車間”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既滿足了貧困戶“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又緩解了企業“招工難、用工貴”的困難,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增添了動能。

落實“四個不摘”要求

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

“每年都能領扶貧大棚收益分紅,有了這些分紅,以後生活更有保障。”說這話時,已經脫貧的臨沂市蘭山區汪溝鎮沙嶺子村村民伊傳國滿臉笑容。2016年,伊傳國將自家1.5畝土地流轉給村裡建扶貧大棚,每年能拿到土地流轉費用和扶貧大棚項目分紅雙份收益,加上低保、合作醫療補貼,現在他家已經實現了穩定脫貧。

伊傳國一家順利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得益於臨沂市扶貧辦創新建立以“四權分置”為核心的扶貧資金資產管理長效機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臨沂先後投入資金21.9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3550個,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7.3萬戶。大量的扶貧投入形成的扶貧資產,不能是“一錘子買賣”,怎麼才能管好、用好,讓貧困戶長期受益?

邊摸索邊總結,邊實踐邊規範,臨沂市逐步探索建立了以“四權分置”為核心的扶貧資金資產管理長效機制,“所有權歸村集體、經營權歸承包戶、收益權歸貧困戶、監管權歸鎮政府”,走出了一條產權明晰、循環使用、穩定收益的新路子,有效保證了扶貧資金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貧困村增收、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脫貧不是為了一時“達標過線”,讓每個人永久遠離貧窮才是最終目的。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最後關頭,山東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著眼長遠,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扶貧路上不落一人。”山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崔建海表示,今年山東將進一步健全即時發現即時幫扶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監測預警和動態識別,對可能致貧和返貧的困難群眾及時開展幫扶,有效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今年以來,全省有2881人納入即時幫扶範圍,全部落實了相關幫扶政策。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山東著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接續。2019年7月,山東印發《關於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支持政策》,圍繞村莊規劃、合村並居、土地、財政、金融、人才、鄉村治理、重點工作、脫貧攻堅、考核等10個方面,制定了24條具體政策。

地處魯西南的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青山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村集體經濟薄弱,是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

該村依託青山景區項目建設、美麗鄉村打造有利契機,硬化主要道路4000餘米,衚衕6300餘米,安裝太陽能路燈200餘盞,貧困戶依託光伏發電和青山旅遊景區扶貧項目分紅,每年穩定獲得收益8000餘元,脫貧安全有保障。2017年年底青山村實現了“五通十有”目標,即:通路、通電、通自來水、通廣播電視和信息、有旱澇保收田、有致富項目、有辦公房、有衛生室服務、有衛生保潔制度、有學前教育、有文化活動室、有健身場所、有良好生態環境、有就業保障措施。通過項目帶動、經營性資產、扶貧資金帶動,村集體收入達到17.5萬元,貧困村完成脫貧摘帽。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不斷改善貧困戶住房保障、室內外衛生及周邊居住環境問題,青山村開展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居環境“三清四淨一規範”提升活動,採取獎勵機制,鼓勵貧困戶自己動手打掃房前屋後和室內外衛生,改善居住環境。扶貧工作重點村一舉蝶變為山東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村。

一個都不少,一起奔小康。在奮進新時代的征程中,山東人民用勤勞和智慧,譜寫著告別貧困共享小康的美好篇章。擂響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鼓點,伴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嘹亮號角,齊魯大地的廣袤田野上正升騰起嶄新的希望。

(本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專家點評】

讓脫貧攻堅聯通鄉村振興

打贏疫情防控,決勝脫貧攻堅,兩場硬仗都在鏖戰之際。山東全省上下全力以赴,在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正信心百倍地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

多年來,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完備高效的領導體系、責任體系、推進體系、政策體系,始終把扶貧脫貧工作放在優先位置,加強調度研究,加大投入支持,加固兜底保障,到2018年年底已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19年即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脫貧質量上,促進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山東的脫貧攻堅工作既要補齊“老弱殘”“沂蒙山”“黃河灘”中的短板,又要防止“返貧”“復貧”等情況的出現,還要特別注意疫情防控對脫貧攻堅帶來的衝擊。為此,全省各級黨政部門和幹部群眾務必清除“任務基本完成、答卷可以提交”的應付心態,務必拋卻“脫貧指標清零、小康社會建成”的麻痺意識,堅決防止“脫貧力度下降、聚焦措施遞減”的情況發生,堅決根絕“幹部精力分散、工作重點轉移”的現象出現。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對於已經先行一步並取得實質性成效的山東來講,必須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項重要任務上同向發力、一體推進。一方面,脫貧攻堅需要再加力再鼓勁,強化措施,精準施策。要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建立完善脫貧成果長效機制,朝向高質量脫貧攻堅目標邁進。另一方面,則需要加大鄉村振興的建設、推進力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契機,使鄉村振興規劃全面鋪開、鄉村振興措施有效呈現,努力開創鄉村振興新的局面。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脫貧攻堅聯通鄉村振興。山東近幾年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始終沒有放鬆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與實質推進,鄉村振興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目前,山東正按照中央部署,根據省委要求,瞄準高質量脫貧攻堅目標,精準開展全面摸排和評估驗收,力求讓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正積極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統籌推進扶貧脫貧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城鄉一體區域協調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全面提升;正以高質量脫貧攻堅目標的完成,架設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之間的通達橋樑,著力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商志曉,系山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專家點評】

構建貧困治理長效機制

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堅持精準方略,強化攻堅責任,聚焦相對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精準發力,構建起高效的領導體系、責任體系、推進體系、政策體系,2018年年底已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19年貧困發生率基本“歸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從發展階段上看,山東省扶貧工作整體上已步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扶貧開發也將由攻堅性、階段性、特殊性工作轉入常態化、持久性、制度性工作,需重構穩定、有效、可持續的新型綜合扶貧治理體系。

構建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從世界各國反貧困實踐看,反貧困工作具有明顯的階段性,遵循著從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向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演進的客觀規律。山東省在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以後,相對貧困問題也必然會日益凸顯。與絕對貧困相比,相對貧困群體動態性更強,管理難度更大,因此相對貧困治理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更為艱鉅的系統工程,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及時調整扶貧政策目標,轉變扶貧戰略和治理理念,實現頂層制度設計和基層實踐探索相結合,構建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構建多維立體式協同反貧困機制。從經濟學視角看,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三維資本”的匱乏是貧困人口陷入貧困陷阱的根源所在,而且往往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多重貧困,貧困人口往往無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徹底改變自身的處境,直接陷入以收入微薄、經濟困頓與處於社會邊緣為表徵的物質資本匱乏的境地,物質資本的匱乏又反過來加劇貧困人口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匱乏,最終呈現出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因此必須綜合提高貧困人口的“三維資本”水平,建立多維立體式協同反貧困機制,促進貧困地區發展、貧困農戶增收。

構建脫貧攻堅與集體經濟融合發展機制。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等形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脫貧攻堅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協同共進。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片區為抓手,將地理位置相鄰或者產業結構互補的村莊打造成為統一的經濟發展聯盟,通過“多村聯創”“飛地抱團”“村企聯建”等抱團發展模式,實現村莊集體經濟集群化與網絡化發展,促進村莊集體經濟由單打獨鬥向組團發展轉變。在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基礎上,將黨支部的政治引領、村莊的抱團發展、貧困群眾的能動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引領帶動集體增收與群眾致富,增強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內生髮展動力,實現扶貧開發與集體經濟發展共贏。

策劃 | 趙 青

審核 | 王海安

紧盯“黄河滩” 聚焦“沂蒙山”!《光明日报》整版关注山东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 膠州新增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超2萬人?造謠的人被抓了!
  • 重磅!國務院連發3條重要通知!
  • 22歲留學生,入境時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 三個95後販毒,起因竟然是吹牛皮?

  • 涉嫌猥褻女企業家的團委書記,已被刑拘
紧盯“黄河滩” 聚焦“沂蒙山”!《光明日报》整版关注山东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