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靜:做農產品最需要的是家鄉情結

韓文靜:做農產品最需要的是家鄉情結

  我是從事洪澤湖農特產品加工的,主要是將我們洪澤湖的農特產品加工成一道道美食,然後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讓洪澤湖的美食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

韓文靜:做農產品最需要的是家鄉情結

  今年春節以來,因為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全國各地的農產品史無前例的進入到滯銷狀態,我們電商人之間每天都在交流此類信息,常常嘆惜不已。這期間東雙溝鎮的滯銷紅椒被我發在朋友圈,並且請求全國各地電商人出手相助,沒想到12天賣出了5萬多斤紅椒。這是一場突發事件,沒有提前策劃,沒有各種營銷手段,沒有像樣的產品圖片,甚至連包裝都是臨時到各家包裝廠找的,很多是人家不要的老母雞箱子啊、豬腿肉箱子啊等等,但是大家給到的反饋很強烈,這讓我在那一瞬間很感動。原來我們身處的大環境充滿正能量,原來我們都是一幫有血有肉、激情燃燒的電商人!

  我在農產品加工這行已經做了六年。這六年裡有N次打退堂鼓的衝動,但是每次都說服了自己堅持了下來。我時常跟身邊的朋友說:做農產品是需要對家鄉有情結的人才可以堅持的。我看家鄉的水最美,我吃家鄉的菜最香,在客戶面前推介我們洪澤的特色美食時,我總是精神抖擻、滔滔不絕、兩眼放光……

韓文靜:做農產品最需要的是家鄉情結

  我春節前推出了一款“福魚”,說起來它只是一條鹹魚,但是在我眼裡它絕不是一條普通的鹹魚。我在推廣時,先從它的生長環境入手,吃著洪澤湖底的小螺螄、喝著洪澤湖的活水長大的魚註定不一般;接著從現代人的健康理念入手,嚴格控制鹽份,讓大家放心吃淡鹹魚;再用一根稻草繩來捆綁,鎖住百分之六十的水份,同時也讓大家感受到兒時家鄉的那一抹鄉俗;最後再貼一張喜氣的大福字,撲面而來的年味兒擋也擋不住。每一步操作都有它的理由,都是我們用心在做產品。所以幾乎所有看到的人都心情愉悅、食慾滿滿……從最初的運作到臘月二十七售罄,23天共銷售1280條“福魚”。這個數字不大,但是對於初次嘗試的我而言卻意義非凡,讓我有信心在2020年做八千甚至上萬條。

韓文靜:做農產品最需要的是家鄉情結

  我們去年年底還開發了手工魚圓系列,就是將洪澤湖的很多食材都集中在這個系列產品中,通過反覆幾十次的試驗終於解決了該產品不可速凍的瓶頸問題,讓大家安心將洪澤湖的美味分享到全國各地親朋好友手中。今年還開發了特色銀魚醬、蝦仁醬等產品,打造這款產品的主要原因是想增加銀魚及蝦仁等初級農產品的消費頻次,豐富洪澤“兩大三小”的品牌容量。

韓文靜:做農產品最需要的是家鄉情結

  如果說我取得了成功,只是我堅持兩點:嚴控食品安全和深挖產品特點。將安全健康的洪澤湖特色美食送到全國人民的餐桌上,在電商平臺展現洪澤人誠信文明兢兢業業的風采。

韓文靜:做農產品最需要的是家鄉情結

  我平時的工作,簡簡單單卻又困難重重,有喜悅歡笑也有淚流滿面,是夢想卻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真的是印證了今年“網羅洪澤·別具E格”網絡活動中“文明創建·微風八面”這個主題,因為我們做的都是微小的事情,但也是千千萬萬個普通老百姓的縮影;我們每個人都努力做好自己微小而有意義的事,這樣的微小一定不微,匯聚起來一定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鏈接:漁姑娘韓文靜今年34歲的,是洪澤區第十五屆人大代表,洪澤區婦聯兼職副主席、九屆常委,是淮安漁姑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西子形象工作室總經理,2016年度洪澤區十大創業標兵。她從2015年入駐洪澤區電商產業園開始,把一間小店鋪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集產品開發、技術培訓、產品銷售於一體的創業示範基地。曾經創造了兩個月銷售小螺螄10萬元的不菲業績。她開發的手工炒制小螺螄、香辣蟹、小龍蝦等洪澤湖特色農產品,銷往了全國各地,年銷售額上百萬元。她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洪澤湖”,嚐到了洪澤優質農產品,網蟲們也記住了洪澤湖畔的“漁姑娘”。

  講述:韓文靜

  整理:龔建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