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青縣農場 “三個轉變”帶來機箱產業升級

國營青縣農場 “三個轉變”帶來機箱產業升級

復產企業管理變革


下料、折彎、切割……在位於國營青縣農場的河北福佑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工人們按部就班、銜接有序,數箱自主研發的控電設備整裝待發。

自復工以來,他們全力趕製年前的訂單,4月初,福佑公司又拿到幾百萬元的訂單,100餘名工人全部上崗並滿負荷生產。去年福佑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今年他們將爭取增長到5000萬元。

從復工那天起,福佑公司每天進行廠區消毒,如今訂單充足的他們正開足馬力。

疫情期間,福佑公司帶頭捐款,多家企業共為農場捐款13萬元。董事長王月海表示,這次疫情讓他們經歷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更深刻體會到了祖國的偉大。

作為一家主營LED顯示屏機箱外殼的企業,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福佑公司重新佈局企業發展戰略。

公司把市場從國內轉向國際,並在深圳成立了外貿部、商貿部及售後服務部;在產品上力求創新,從最初的單一生產機箱,到建立電器集成研發部,自主研發電器集成產品,使行業控電設備實現了標準化。

在疫情之下,福佑發展的步伐依然穩健。去年,他們引進了北京盛聚浩精益生產顧問團隊,並簽約三年。在此基礎上,今年,他們又引進行業資深職業經理人,重塑公司生產流程,並聘請資深人力資源顧問,引導企業走向全面標準化。


危機中覓商機


與福佑相鄰的河北瑞晨電子設備有限公司,從春節開始至3月份,每天出一拖掛貨車的貨物。以國際市場為主的瑞晨公司,其RC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公司董事長王瑞表示,瑞晨實行前店後廠的模式,2015年就在深圳組建了分公司,利用深圳的技術、人才優勢,不斷開拓國際市場。目前,多個國家都有瑞晨的代理商,全球幾乎每個國家都有瑞晨的產品。

在王瑞看來,疫情是一場危機,但企業要善於從危機中尋商機。以前,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有的外商沒時間理睬,如今形勢發生轉變,外商對瑞晨以禮相待,瑞晨成為客商的座上賓。

眼下,國外疫情嚴重,但王瑞表示,當國際市場受到影響後,瑞晨還可以依託行業的知名度,順利打開國內市場。平時,他總是跟管理人員說,不要把公司看成是一家生產傳統機箱的企業,以前公司是青縣製造,將來要成為中國製造的代表。未來幾年,公司還計劃在深圳打造自己的工業園。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在國營青縣農場,以瑞晨、福佑為代表的機箱企業正在進行一場轉型升級的戰役,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創新的步伐並沒有停滯。

國營青縣農場下轄4個分場,面積16.28平方公里,農場人口4700多人。

推進企業復工復產,青縣農場面臨著不小的壓力。農場面積不大,卻擁有大小企業199家,用工3100多人,其中天津、山西、河南及東北等外地務工人員達到1000多人,給疫情防控帶來了難度。

對此,農場採取分級分區復工的策略。農場黨委書記、場長劉建中表示,疫情發生後,農場全面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同時堅持疫情防控不放鬆。在推動工人上崗方面,首先讓農場範圍內的工人上崗,其次是低風險地區擁有健康證的工人上崗。對於外來人員,鼓勵他們通過自駕方式來場,或由企業點對點接回。如今,3100名工人已經全部上崗。

此外,抓好運輸環節,對大車司機和車輛做到心中有數,並進行消殺滅毒。

在推動企業復產上,落實國家、省、市相關政策,積極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他們和金融部門協調溝通,幫助多家企業解決了融資難問題。

在疫情之下,青縣農場持續推動機箱產業轉型升級。

劉建中介紹,國營青縣農場電子機箱行業正在經歷“三個轉變”:

從外殼向整機轉變。以殼引芯,開發整機產品。湧現出三大類產品,以瑞晨、福佑為代表的電子屏,以豪威為代表的激光切鈑金加工設備,以飛龍為代表的環保設備;從配套加工向自主研發轉變。豪威自創激光切設備、飛龍自創生活垃圾燃燒爐、科發自創鈑金加工設備;從內向型向外向型轉變。由以京津冀魯客戶向國外市場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