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輪一輪時間管理


也輪一輪時間管理


關於管理時間這個話題,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與眾不同的辦法。有的人喜歡用清單的辦法管理,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列出來,然後分清楚輕重緩急,然後坦然自若的去完成。有的人則是採用把時間分段的辦法,比如番茄鍾工作法,將自己有限的時間劃分,把每一個碎片化的時間都高效利用起來。

記得在一本書中讀到,現代人的空閒時間相對於古代人多了不少,一來是因為生產效率的提升,人們能更輕鬆的完成工作或通勤;另一方面則是電燈等照明設備的發明,讓人們擁有了更漫長的夜晚,可是在大多數人們的感官上,卻認為時間越來越少了!

於是乎,有的人開始了時間管理,期望著能將每分每秒都利用的儘可能高效;有的人完全屈服於時間的飛快流逝,把自己沉浸在熬夜的生活中,與智能設備一起渡過每一個苦悶的日子。

我應該屬於第一種人吧,在發現時間越來越快,越來越不夠的時候,我瘋狂的開始了各種時間管理,閱讀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也參加了好些課程,然後根據學到的知識,開始了對自己生活的改造。

說句實話,這些辦法讓我在一定的時間內收穫了意想不到的好處,而且我依然在堅持著,只是越來越發現,這樣的時間管理似乎並沒有解決困擾我的問題。

人們的時間管理辦法,解決的是時間浪費的問題,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分每一秒更加高效,每一個認真做時間管理的同學,必定會變得比原來更加高效,但是卻並沒有解決同樣是因為時間引起的其他問題。

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完成每一件事情的時間沒法準確的預估,簡單的說大多數規劃的在某一段時間內完成某件事情,大多數都是超時完成,因為人們總是無法很準的預測事情完成過程中會遇上的苦難。於是,當一件事情因為無法按時完成產生的超時被帶入到下一個時間段內,人們就會越發的感覺到時間不夠的焦慮,為了拉回或者完成自己的時間規劃,人們或給自己加壓讓自己更專注,或者默默承受超時的狀況,壓縮自己休閒或睡眠的時間。

然而無論哪種情況,給人的感官上都是一個壓力,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個做時間管理的人,長此以往,要麼時間處於緊張或焦慮的狀態,要麼默默的放棄了。

其實,我們如果仔細分析時間這個東西的話,她其實可以有“快”或“慢”的變化,我們平日裡的時間管理只是涉及到了”快“的維度,而從未關注其他的維度。

正如音樂一樣,再輕快節奏的音樂也會有舒緩的樂章,一味的快也會讓人難以忍受。同樣的,如果生活只剩下快節奏的話,那也肯定不會是一個快樂的生活,因為這就是意味著只有幹不完的事情,還有趕不完的任務。也許,這就是我越做時間管理,越困惑的原因吧,我想要的並不是一味圖塊的生活,而是一種可以在時間裡遊刃有餘的生活,或許我現在缺少的應該是節奏,一種可以讓生活更加美好的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