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

熱點概況

2020年2月5日,21世紀以來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由新華社受權發佈。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共5個部分,包括: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

文件明確2020年兩大重點任務是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並提出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舉措。

主流觀點

@人民網: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作為21世紀以來第十七個“中央一號文件”,意見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兩大目標任務,為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重要遵循。

@光明日報: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有關部門關於疫情防控工作情況的彙報。會議指出,要聚焦攻克脫貧攻堅戰最後堡壘,結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之後,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這是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再次強調,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

@央廣網:黨的十九大從頂層設計開始把“三農”問題定位為“鄉村振興”,事實上確立為國家重大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實現也具體設定了三步目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在這樣一個承上啟下之年,一號文件有很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天府評論: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中央一號文件再次為脫貧攻堅、決勝小康吹響衝鋒號角,切實把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硬任務、硬要求轉化為硬作風、硬能力、硬手段、硬落實,就能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讓中央一號文件在貫徹落實中產生強大的核裂變,釋放出無窮的威力和巨大的能量,攻堡壘、補短板,托起億萬農民的幸福夢,書寫更加精彩、更加完美的“三農”華章。

深度分析

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主要措施

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全面完成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做好考核驗收和宣傳工作;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

二、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三、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穩定糧食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穩定農民工就業。

四、加強農村基層治理

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調處化解鄉村矛盾糾紛;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

五、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

優先保障“三農”投入;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推動人才下鄉;強化科技支撐作用;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

參考文章

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

農業關乎國家糧食安全和宏觀產業結構佈局,農村建設關乎國家整體建設水平,農民的幸福關乎整體社會民生水平,“三農”問題歷來是國家建設的重中之重。2020年2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作為中央一號文件發佈,文件明確2020年兩大重點任務是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

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有助於解決農村現階段發展問題。與城市相比,農村有明顯的短板,既有看得見的也有能夠感受到的,主要存在基礎設施的硬件不足和社會保障體系的軟件匱乏兩方面問題。補齊短板能夠提高農村自身發展的動能,提升農民的自我歸屬感,有助於留住人才實現自我建設。

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能夠促進社會經濟整體平衡發展。農村發展的短板拖累了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農村自身優勢難以發揮,自身資源難以得到開發,這會導致整體經濟發展的空間和資源不足。補齊農村短板可以給城市發展置換更多資源,提升農村地區的投資吸引力,在物流、加工、用地等諸多方面節約成本,在市場容量和消費能力上擴大社會產品服務的供給範圍。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硬實力。基礎設施是看得見的資源,其建設水平直接決定了農村發展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和物流便利與否是決定農村發展的重要標誌,這是多年來的社會共識。水、電、氣是農村生產生活的重要基礎。通信、科技的應用是農村快速發展的便捷途徑。美麗鄉村是實實在在的資產,生態環境是農村建設的靚麗名片。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水平決定了農村發展的硬件條件是否充裕,是“三農”問題最終得到解決的基礎。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農村軟實力。社會保障是無形的資源,它關係到農村居民的幸福指數。社會的建設最終服務於人的需求,科學的社會管理手段、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充足的文化教育資源,這些不僅是城市居民的需求,也是農民合理的需要。通過政策的傾斜、農村自治制度和水平的提升,農村的軟實力一定能得到根本的改善,讓農民過上安全、幸福的生活。

以政策帶動農村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通過多種方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短板的可持續性補充,不斷提升農村的區域吸引力,這將成為盤活農村自有資源、使農村自我完善並促進社會經濟整體進步的重要途徑。農村是有包袱,但農村也有自己的寶貴資源,通過補齊短板來甩掉包袱並盤活資源,農村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