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6年工齡30歲男工程師,面試輸給專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難

名校、6年工齡30歲男工程師,面試輸給專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難

今年面試了六位求職者。

第一個

武漢大學畢業,有6年工作經驗,30歲,由軟件開發和項目管理工作轉行到文職類。英語六級,能閱讀原版英文名著,曾作為排名第一的主要完成人獲油田公司內部的技術創新成果獎。由於對人文領域很感興趣,來了我們文化類單位面試。

他是今天面試者當中簡歷最好的,名校,豐富的工作經驗,文、理、外語兼優。但面試表現真的令人有點失望。

1. 緊張,話不多。其實他內涵豐富,但表達不出來。確實有這麼一些人,與銷售人才相反,就是不懂銷售自己。

名校、6年工齡30歲男工程師,面試輸給專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難

2. 人際溝通不暢。在面試前,我還擔心他太優秀,就算我們看上了,未必能留得住。所以,我先和他交底,說明我們單位的性質、本次招聘的崗位類型和薪酬水平,讓他充分考慮。

3. 30歲要轉行,沒自信。當初為了好就業聽從父母意見選擇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從業幾年後,還是決定追隨本心,易城擇業,他是要面臨巨大就業壓力、降資準備,這些困擾,也在打擊他本來不多的自信心。

4. 對自身認識不足,定位不清。他喜歡文學,熟悉多國人文歷史,去過國外不少地方,同時又有豐富的項目統籌、資源協調經驗,圖書編輯、旅遊策劃等工作應該很對口。來我們單位面試有點浪費時間。但可能在他看來,處於在待業狀態,多一個面試機會不應以損失時間來衡量,而是增加多一個行業瞭解的人生經歷吧。

名校、6年工齡30歲男工程師,面試輸給專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難

5. 準備不充分。既然選擇來了,對要面試的單位至少要做一個瞭解,就算是死記硬背公司簡介,面試官也會對你多看一眼。人都是自戀的,看到你重視自己,自然對你印象加分。當然,能結合自己理解更好,但外行人的個人理解一般是有偏差的,還不如原原本本複述,講講公司官網上掛著的新聞、榮譽、業績等,這是都是公司引以為豪的東西。

我想起來,去年也面試了兩個30歲左右的男的,其中一個還是研究生,比剛畢業的小女生簡歷硬件都好,但是後來都沒錄取,原因也敗在了語言表達上。其實,他們都有豐富的內涵,只是與我單位招聘的條件不適合,願他們找到更廣闊的天地。

名校、6年工齡30歲男工程師,面試輸給專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難

第二個

很適合崗位,最終被錄取的是她。

雖然專升本,4年工作經歷,但有崗位吻合度高的工作背景、教育背景、能力經驗、行業資格證,以及本地人,除了這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她對我們單位有一個全面透徹的瞭解,而且表達有邏輯、思路清晰。雖然她也很緊張,但適度緊張,也是加分。面試官會看得出來她重視這次面試,同時也增加面試官的優越感。

事業單位招聘合同工都會優先考慮本地人,這不是地域歧視,而是從人員穩定性考慮。因為合同工工資不高,本地人能省下租房這一大筆花銷,生活壓力沒這麼大。這是我剛畢業的時候,我姐教我的。她要我在單打獨鬥的大城市為自己編一個親戚。當年,我沒采用,後面也沒被錄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這幾年在單位裡,作為人事,參加的面試,領導無一例外都會問求職者是否本地人。是本地人的話,會更進一步問哪個區,到這來上班的交通是否便利,人之常情吧,也有助於緩和緊張氣氛。

名校、6年工齡30歲男工程師,面試輸給專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難

第三至六個

都是今年即便畢業的女大學生。總體有這麼幾個相似點:

1. 文弱,未經社會殘酷的洗禮,拿學校里社團創業大賽的策劃、實習一個月的經驗來以卵擊石。有點雞毛當令箭的意思。應屆畢業生是沒工作經驗,企業招聘人員是知道的。但大學生不能因此焦慮,以此為弱項,而湊數量。關鍵是看質量,只要你能表現出在每次活動中的成長、取得的思考,年長者都樂於給你機會。招應屆畢業生,是看重了你們的成長性、可塑造性。

2. 難以沉下心來專心讀書、鑽研專業。對專業見解少,校園幹事多。企業雖然需要活潑好動的人,但自律能力高、能深度學習、充分思考的人能走得更遠。

名校、6年工齡30歲男工程師,面試輸給專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難

總的來說,通過今天的面試,有幾點建議給即將面試的你:

1.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優勢,找準個人優勢,結合社會需求,找到契合點,有重點的投放簡歷和過濾面試機會。

2. 珍惜自己的面試機會,既然都付出前期溝通成本,面試路上來回時間成本,化妝搭配服飾精力成本等,何不再準備充足一點,對面試的公司做多做一點了解,不僅僅只是瀏覽官網而已,要彙總自己的語言,像準備個人自我介紹一樣,能做一番流暢的總結。

名校、6年工齡30歲男工程師,面試輸給專升本小女生,HR想救都難

3. 個人自我介紹,要準備充分。1分鐘、5分鐘的版本都要有。不能只講姓名、畢業學校、籍貫、求職意向就完了。大家都是陌生人,現在給你這麼好的機會,讓我們瞭解你。我想知道:你的優點呢?你的能力呢?你是不是我們要找的人呢?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很想來我們公司工作呢?多講一點,機會難得。當你三兩句話,戛然而止的時候,大家會陷入尷尬的寧靜,因為面試官還沒想好要問你什麼問題,可能是你乾巴巴的說明還沒讓我找到問問題的點,也可能我還沉浸在考慮要不要留上一位面試者的思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