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明白為什麼NBA以前抱團奪冠的球隊不多,看了分析,豁然開朗

終於明白為什麼NBA以前抱團奪冠的球隊不多,看了分析,豁然開朗。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實際上NBA一直有兩種建隊思路,一種是團隊籃球。巔峰期代表球隊就是凱爾特那種掛壁。都說奧尼爾奶奶和喬丹打球能拿6個總冠軍,其實凱爾特才是最強王者。6個全明星,三個MVP級別。連第六人都是50大里面靠前的哈弗利切克,當然這種掛壁不討論。在喬丹時期,這種建隊思路比較成功的有活塞,火箭,尼克斯,太陽,搶七步行者。這種建隊思路強在哪裡?沒有弱點,各個位置都有好手。你哪個點是弱點我就死抓著你這個弱點死打。打不開局面再發揮球星作用。 還有一種建隊思路就是攏球星。比如喬丹的公牛,這個不多說了。

終於明白為什麼NBA以前抱團奪冠的球隊不多,看了分析,豁然開朗

為什麼喬丹時期抱團少呢?我們可以看看上面我們列的那幾只隊伍。活塞的核心是托馬斯,他的能力是很強,但是在內線毫無優勢。火箭,94火箭的奧拉朱旺雖然可以從1打到5,但是也就是說說。在場上最能發揮作用的還是中鋒位置。尼克斯的核心尤因,內線鐵漢。步行者米勒以投籃為主。飛豬的隊伍其實當初是很強的,但是飛豬雖然是帶個飛字,活動範圍還是在內線為主。看到沒?這些一巨帶四好手的球隊,無一例外都是球星活動範圍有限的那種。 而喬丹的公牛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因為兩大巨頭喬丹和皮蓬有著強大的補防能力。這兩個人都是能裡能外,能攻能守的全才。以多核為基礎的球隊,必然存在一個球隊弱點比較多的毛病。也因此喬丹的公牛必須有一個相對比較靠譜的內線。也就是好手級別的球員。否則兩個人補三個弱點,那疲於奔命都補不了。

終於明白為什麼NBA以前抱團奪冠的球隊不多,看了分析,豁然開朗

終於明白為什麼NBA以前抱團奪冠的球隊不多,看了分析,豁然開朗。喬丹時期建隊的核心大多數人還是願意選優秀的大個子。因為當時的防守比現在要粗野的多。哪怕有惡犯以後開始相對可以讓人接受,但是內線抗造耐操幾乎是共識。因此,喬丹時期抱團是不那麼流行的。而到了後喬丹時期,因為喬丹的成功,大批能裡能外,能跑能跳的球員順著喬丹趟開的金路瘋狂湧向NBA。講白了,用優秀大個子固然成績或許有保障,但是優秀大個子,十個尤因綁一塊也比不上半個喬丹。NBA是商業聯盟,一切以商業為優先。但是後來的能跑能跳的大個子們基本功不足?收視率爆降?沒事,我降低防守強度就行了。你只需要看著一個個肌肉鎊子飛天遁地有感官刺激就行了。

終於明白為什麼NBA以前抱團奪冠的球隊不多,看了分析,豁然開朗

這就是為什麼後喬丹時期抱團現象急劇上升的理由,核心球員變了,對商業利益變得更明顯了,臉反正是不要了。假如把NBA比做電影,喬丹時期尤其是有惡犯之後的NBA是商業和藝術碰撞的很完美的鐵達尼號,後喬丹時期就開始一路奔著漫威大電影去了。 喬丹之前的NBA選秀球員,進NBA之前想的可能是我要贏,我要出名拿高薪。所以說,喬丹是NBA最巔峰的標誌,喬丹把NBA帶進了史無前例的巔峰。但是NBA的衰弱也由喬丹開始。正所謂盛極必衰,天地之理也。喬丹時期的喬丹是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喬丹之後,100個小喬丹也不能再把NBA的影響力擴張到喬丹時期了。喬丹,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乎?

終於明白為什麼NBA以前抱團奪冠的球隊不多,看了分析,豁然開朗

對此,大家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