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風停夜泊#情感觀#,帶您走進正向情感世界!我是你的情感解憂人,但,你一定要懂得放過你自己!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文 | 風停夜泊


一直以來,總覺得一個女人嫁給婆家後,幸不幸福也只是自己和婆家之間的事,或者說是自己的家事。

在大部分人的概念裡,總以為女人嫁人後,最大的矛盾應該是出自婆與媳之間,而忽略了很多婚姻中,存在著親戚們參與家事其中的狀況,最後導致矛盾百出,家也不再是一個溫暖的巢穴。

婚姻最大的可悲,是被這個家以外的人,在無自知之明的前提下,無休止的參與自己的家事,導致原本可以和平相處的家,矛盾頻發。

01.

謝麗昨晚和老公的舅媽正式來了一場語言的搏鬥,任何人都沒想到,謝麗能夠如此怒懟“舅媽”。

說來,也是這個舅媽咎由自取,謝麗看老公面子,忍了她很多次,她不但不知趣,反而得寸進尺。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舅媽距離謝麗婆婆家很近,隔三差五就過來,和婆婆關係處得也很不錯,可以說,舅媽一直在討好謝麗婆婆,因為舅舅比較聽謝麗婆婆的話。

謝麗結婚前和老公提前辦理了結婚證,而這個舅媽一直在為了討好謝麗的婆婆,總會說一些讓謝麗不舒服可婆婆卻很喜歡的話,換句話說,這是婆婆想說說不出口的,卻被這個舅媽說出來了而已。

拿謝麗婚前買物品那次為例吧,結婚是一個很嚴肅和正式的事情,別說謝麗,任何一個人都想在自己結婚時多買幾件新衣服,況且謝麗還真的沒有多買,只買了2套,湊個雙數吉利。衣服價格也不貴只是二三百塊錢1件。

婆婆身為老年人過的比較節儉,心裡盤算著這媳婦花了多少錢,是不是很貴等,也是可以理解。只是,婆婆在心裡嘀咕,也沒有當面說出來。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02.

舅媽來了,看見謝麗就問:“麗麗,這回東西都買全了吧?我想著你們也該回來了,特意來看看。”

謝麗說:“買了兩套,其他東西基本也都買全了。”

舅媽接著說:“喲,花多少錢?你得學會過日子。現在少花點,以後日子就能輕鬆點。”

謝麗聽著心裡很不舒服,礙於老公的面子,應承著“哦”了一聲。

舅媽感覺自己在謝麗婆婆那裡又立了一功,婆婆當然樂得聽舅媽說話,反正也是自己想打聽又不好打聽的話。謝麗婆婆傻就傻在,分不清、更拎不清誰才是近人。

謝麗還真的不是那種大手大腳的人。

就是因為謝麗沒有表現出不滿意,以至於舅媽在自己結婚前一週變本加厲,徹底惱了舅媽的做法。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03.

謝麗父母年紀太大,不能親自過來商量婚禮事宜,唯一的要求,就是婆家對女兒好就可以,其他的隨婆家人就好。也再三叮囑女兒,什麼繁文縟節都該免則免,別搞得那麼多俗套,婚禮高高興興的就好。

謝麗自己與婆家人在婚禮前一週,商量婚禮當天的一些細節流程,無非是孃家有多少人,提前來一天在酒店住宿以及第二天實際參加婚禮的人數。

可這個舅媽此時用一種比較特意挑高的聲調問:“麗麗,你家有什麼要求,提前說出來好。”

謝麗再一次礙於多人在場,面無表情的回應舅媽:“我孃家什麼要求沒有,順利的舉辦完婚禮就好。”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換做是其他明事理的人,聽到謝麗這樣說了,肯定也就不做聲了,可這舅媽並沒有,接著說了讓謝麗幾乎窒息的話。

舅媽說:“既然如此,婚禮當天,即使你家人有了什麼不高興的,你必須壓制住,你必須記住你以後過了門,必須以你婆婆為重。”

謝麗如果不是因為自己提前辦理了結婚證,絕對不會這麼忍著,可是謝麗壓住了火,笑著說:“你放心,我家沒有您說的這樣不明事理的人,舅媽您若是累了您喝口水。”說完謝麗不再看她。舅媽這才住了嘴。

相信嗎?如果第一次謝麗就堵住了舅媽的嘴,不太顧及大家的顏面,或許後來接二連三的事情也不會發生,有些人真的就是那種毫無素養,就願意對別人的家事指點江山。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04.

謝麗的老公也屬於那種很尊重自己舅媽的人,明知道這些話不合乎常理,卻還是覺得舅媽是為了自己好,也不做聲。

婚姻裡,如果總有一些挑事不知深淺胡亂摻和家事的外人,家庭大矛盾遲早就要爆發。

婚後,由於謝麗老公工作外調,謝麗本不想辭了工作去老公的城市,可父母說結了婚兩個人不要分居,老公也一再的溝通,謝麗便放棄了自己本可以有很好發展空間的工作,去了老公的城市。

由於專業及地域差異,謝麗找工作吃了閉門羹,老公索性說,隨意吧,找得到就做,找不到就不做,反正自己工資也完全可以養得起謝麗。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原本,謝麗壓力很大,可聽到老公這樣說,心想著那就慢慢遇,有合適的再上班,也不急於這一時。

在一次老公長假期間謝麗和老公回婆家探親,舅媽聽聞又來了。

“謝麗,你待著哪行?你沒能力賺多,你少賺點,男人再怎麼能幹你也應該給他分擔啊。”

“我尊稱您一聲舅媽,你是不是摻和我們的家事上癮了?”謝麗實在是忍不下去了。

接著轉身對婆婆說:“媽,舅媽反覆參與咱們的家事,是你的意思嗎?”

婆婆一聽,趕緊護著弟媳,對謝麗說:

“你舅媽是為了你們過日子好,你這個態度對你舅媽,你認為應該嗎?一點禮數不懂嗎?”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05.

謝麗氣的再也不想為了誰的面子忍耐、更不想在意自己是個小輩份的人了,怒懟到:“我的態度?我的禮數?舅媽,您也有兒子,您就不好留點精力自己日後操心自己家裡的事情嗎?你為了討好婆婆就三番兩次不講分寸的摻和,上癮了嗎?”

轉回頭,謝麗又對婆婆說:“媽,你別忘了,我們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舅媽一看,還要張嘴教訓謝麗,這時謝麗老公說話了:“舅媽,你走吧,以後我家的事情你不要摻和了。”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謝麗婆婆看著弟媳離開後,泣不成聲,認為兒媳讓自己下不來臺,謝麗說:“媽,你作為老人,你擔心我們年輕人過不好日子,這我理解,可這是我們的家事,真的不需要舅媽三番五次來摻和。”

謝麗婆婆擦擦眼淚,看著兒子說:“以後你們的日子過好、過壞沒人管了,鬧成這樣,她哪還有顏面來了。只是你舅媽說的話雖然不是我的意思,但是確實為你們好。”

其實,什麼叫做“為你們好”?不以讓別人家庭鬧矛盾為目的的“為你們好”才是真的為別人好。

否則,口口聲聲為別人好,卻讓別人家庭矛盾頻出,這種的為別人好,還是免了“善舉”吧,這不過是想在別人家找一點存在感,證明自己多麼精明而已。

作為親戚,真的不要把手伸得太長,家家都有自己的日子過,何必討人不自在,自己又得不到什麼好處。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謝麗的婚姻,如果不是因為謝麗老公在關鍵時刻說了公道話,估計這新婚怕是已經變離婚了。

我有一個表妹,也是和謝麗一樣,在婚前先辦理的結婚證,可是在婚禮的前4天,差點辦理了離婚。

原本所有作為孃家的人相對於婚禮來說,更看重的是婚後婆家人對嫁出去的女兒能不能善待,也就是俗稱的拿不拿自己的女兒“當回事”。

當時,表妹和表妹夫定好的,接新娘時堵門紅包放18個,每個紅包裡放188元錢,圖個吉利,實際堵門根本沒那麼多人,只是多準備預防不夠用。

結果,表妹夫的二姨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即對錶妹夫說:

“不行,那太多了,放刮獎卡,現在人結婚都放刮獎卡。你趕緊和媳婦商量,這個得改。”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表妹夫和表妹商量時,表妹開始還能心平氣和地和表妹夫說:“已經定好的,堵門人也都知道放的什麼東西,臨時改成刮獎卡,這太不尊重人了,再說結次婚,堵門紅包這點錢都要省麼?”

可表妹夫還是聽二姨的話,繼續和表妹商量,甚至軟磨硬泡的要改,表妹說:“是不是以後我們過日子,你二姨都需要每天過來檢查一遍?”

表妹夫還以為表妹在開玩笑,說:“那行了,就聽二姨的放刮獎卡吧。”

表妹一氣之下說:“你娶下一個你愛放什麼放什麼,這婚我不結了。”

表妹夫二姨聽聞表妹要離婚,壓根就覺得表妹在結婚前耍耍性子,以為說兩句好聽的就可以了,誰知表妹根本不買她的賬,堅持如果二姨在參與其中,就離婚,不結了。

現在表妹結婚3年多了,二姨再也沒摻和過表妹的家事。

一家人生活的很融洽,有什麼事婆婆和表妹夫也都會聽表妹的意見。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看吧,一個媳婦外婆家堅守的底線是多麼的重要。

另外,外人摻和別人家事的情況,真的需要杜絕,日子是兩個年輕人過,事情是年輕人與雙方父母的家事,這種情況一般女方很少參與,畢竟是嫁出去的女兒,離得遠,想摻和也未必能夠融入得進去。

相對來說,這種情況,在男方家庭中出現的較多,各類矛盾也會因為外人參與家事而增多。搞得媳婦本身不自在、小夫妻之間矛盾也不斷,從而也會有意無意的遷怒婆婆,最後婆媳不寧、夫妻不靜、婚姻也岌岌可危。

所以說,作為親戚,可以時常來串串門,如果可以,飯都儘量少在一起吃,每家都有每家的生活習慣,免得因為語言溝通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常常因為自己給別人家庭帶來了矛盾,這種親戚恐怕以後即使再有來往,也不會過於親密。

所以,為了使親戚更加融洽也親近,適當保持距離產生些美真的很必要。

人活在世,本來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作為親戚摻和別人的家事讓人家不快活,最後親戚也沒得做。

自己安靜一些,懂得什麼是分寸,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對彼此都有好處,偶爾聚聚也還能親近親近,也能讓人念著點好處。


“我家的事,外人別摻和”兒媳一句話,在婆家站穩腳跟


—END—

今日話題:

你對於在婚姻生活中,存在別人摻和家事的情況,有怎樣的看法?歡迎留言聊聊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