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曾說: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考上名校

李誕曾說: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考上名校

簡職鳥設計保研是一支由清華、同濟、湖大、中南等高校設計專業的教授、研究生及BAT企業導師組成的團隊,為藝術學理論、美術、美術學、建築學、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等藝術設計專業學子提供學業規劃及職業規劃。目前已成功輔導學員去到北京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湖南大學等眾多985、211高校。


關於簡職鳥設計保研


《吐槽大會》策劃人李誕曾說:我目前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考上名校。

李誕曾說: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考上名校


甚至在許知遠的《十三邀》中,更加直接的表述出自己的想法。我們都經歷過學生時代,也都經歷過青春期的叛逆,李誕說:“當時覺得,不接受這個教育,或者是反抗這個教育就是在人群中非常牛的一件事……當時他初中畢業時,考了全校第一,但是高中的時候玩瘋了,最後高考只能考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本科。”

他說因為錯過了名校而錯失了無數的資源和機會。而且名校和非名校的差距也正悄悄的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李誕曾說: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考上名校

關於這個話題,知乎上引發了接近1000萬的瀏覽量。那麼,是從哪一刻開始,你發現了名校和普通院校之間,竟然存在了這麼大的差距呢?

我們去好好探尋好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差別到底是什麼樣的。

李誕曾說: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考上名校

知乎上的一個問題。

1.去過名校方知世界可以這麼大@南宮

很早之前,在高中學習美術的時候,因為到了寒假和暑假老師就會邀請已經上了大學的學長學姐來帶我們美術,那個時候我問他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學是什麼樣的,他的回答就是:大學是真的大!其實我那個時候是理解的天圓地方的大,尺寸上的大,但是真正自己上了大學之後才明白這個大不只是地域跨度的大,還有人文跨度的大、學識跨度的大、人文跨度的大、飲食跨度的大!等等。

以前就聽到這樣的例子,一個上市公司的高管HR說,曾經的他也是不看重學歷,是非常的尊重自己的職業崗位。能夠很認真的聆聽所有的面試者發言,一門心思的發掘別人的特質。但是隨著自身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並且工作越來越繁忙的時候,更甚至的是多方面的收到領導的責怪: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從優秀效率低的人裡面去尋找優秀的人才,名校的學生能夠接觸到的老師、同學以及學術培養,甚至是活動層次都是高於一般院校,在這樣環境中,優秀的概率要比一般院校高太多了。

隨著我國經濟的起飛,公司之間的競爭是十分巨大的,“已經沒有那麼時間資源、支持我去挨個發掘候選人的素質。”“我必須有一種能夠在單位時間內獲取更多合適人的手段。”

情有可原,無可厚非……

其實從我自身的感受來說,比如現在的我就是985的名校,算地方的名校出生吧,有一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們學校畢業的人中,在所有的985高校中年入200萬的企業高管我們學校是榜首。

還有一點共鳴是,每次出去遇見我們的校友總是抱著敬畏之心,因為我清楚這樣的人都是不簡單的,名校的層次培養出的社會精英太多了,只是我們目前的統計公司並沒有進行相關名校與社會精英的佔比統計,相信這樣的數據一出來會讓更多人傷心,甚至感受到社會的不公。

對於我而言現在我都在想,我讀博士是讀清華的博士還是讀我母校的博士,糾結中。

其實目前來說我是一名設計保研的老師,我接待了不少學生,名校的學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禮貌、很謙卑,即使他已經是某重點大學的第一名,即使他獲得了很多國內的大獎,但依舊擋不住他內心的謙虛,隨著對他深入的瞭解才知道原來這個孩子已經這麼優秀了。反觀普通院校的學生,當然也是第一名的,上來給他慢慢的自負感,第一句就是老師,我只想去清華!好的,非常有遠見和眼光,也很有追求,但是隨著輔導的展開發現,能力差的可怕。這樣的事件並不是去批評什麼,而是很想告訴設計保研的學生們,謙卑虛心的學習態度才能走的更遠更好,這個世界從來不缺牛人,缺的是虛心、謙卑對知識不斷渴望上進的黑天鵝。

2.學習氛圍、硬件設施、師資水平、學習氛圍、硬件設施、師資水平確實能反應出最直觀的差異。

李誕曾說: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考上名校

(1)先說學習氛圍:

大學最終的其實還是學習,名校的學習氛圍是十分濃厚的,打遊戲也是打的,但是更多打遊戲的學生是白天學習一整天然後晚上回去調整一下。大學裡面最火爆的就是圖書館,一個段子能體現,你去一個大學,先去這個大學的圖書館看看,如果你看到人很少或者人們很悠閒,那這個學校的學術能力就一般,但是如果你去一個學校,圖書館連佔位置都成為主流,那你一定沒來錯地方。

在不同的學習氣氛中,會有非常不一樣的學習心理習慣:周圍人都不學習,自己稍微學習一下,稍微會一點東西,就覺得自己很優秀。所以普通院校的學生等到進入社會之後,還會保持自命不凡的心裡慣性,受到生活的洗禮和教育時,緩過來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我們再反觀一流大學的那些學生每天都在生活和學習追趕,眼睛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優秀和光環,最真實的感受就是:我好差勁,不行我要不斷的努力再努力。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就是被身邊的牛人一路打壓過來的,這反而內心的抗壓能力很強,心態十分健康,遇到事情也能很快的滿血復活。

如果你是你生活的環境中最強的人,就該去反思一下環境本身了。

(2)再說硬件設施: 院校與院校之間的硬件差距是十分大的,從鄭強教授的話語中,我們能夠比較清楚,清華、北大每年能夠獲得50多億的財政補貼,其他好點的985院校能夠獲得20多億元的財政補貼,而像貴州大學這樣的院校每年才1億元的補貼,再相比其他普通院校能夠獲得的財政支持就更少,財政不夠,但又需要發展,只能擴招學生收學生學費來賺錢,據我瞭解,一個地方的專科,光設計專業,一個學院就有一屆就有接近1000人!而且學費很貴!我在想這麼多人畢業如何有好出路,如何就業。

中國大學C9聯盟,數量上不到全國高校的1%,但卻擁有著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接近50%,實力可見一斑;藏書量雖然不能作為一個標準,但是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以及電子資源採購費,排名靠前的都是國內頂尖一流大學。

(3)最後說師資力量:

師資差異也是明顯的,一流高校代表了優質平臺。多少出色的教師爭搶進入裡面。多少大佬大拿都在其中上課,吸引著學生們考進去。老師們上課的狀態和科研成果都是二流高校比不了的。在一流高校能接觸的大師和聽到的講座,也是二流學校比不了的。

保研的路上別去在意別人做什麼,你要做什麼才最重要!別去管誰跟你競爭這個名額,你做到最好就可以!千萬不要將自己逼入到考研的路上,現在的考研可以說是萬劫不復!即使你是985的學生,大概率最後被刷到211去,身邊血淋淋的例子太多。

3.層層限制篩選出不同的社會層次@九牛問津

我們說的殘酷一點,名校和普通學校的區別就是,通過層層限制最終篩選出不同的社會層次可以說是砂裡選金,這些條件需要的是個人本身,例如智力、毅力、體力、行為習慣等,同時也需要外部的條件例如家庭條件、所在城市、特殊的人生軌跡(運氣)等。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是因為它集合了優秀的導師、優秀的學生,最後集中到優質的資源,創造優質的貢獻,循環往復。例如美國的哈佛、斯坦福,英國的牛津、劍橋,中國的清華、北大。這也是學校之間通過競爭,在教育界被篩選出的成果。

名校圈層的學子就像是被精雕細琢過得美玉,價值和顏值顯而易見,普通圈層的學子則像有待發開璞玉,最終可否成器,未可知。

所以如果你是雙非院校的學生,親愛的同學請抓緊能保研的機會,努力了的上身,努力的攀爬,不要留有一點給自己以後辯解的機會,努力衝刺211、985院校;如果你是211院校的學生,保研拿下的時候一定要看到更高的山峰,衝進更好的985,設計保研一直陪伴你戰鬥到最後。

今天在這特殊的日子裡面。

李誕曾說: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考上名校

我們的烈士用生命告誡我們,瘟疫無關乎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它時刻準備著滅亡掉我們,滅亡掉我們的民族;80年前,1938年4月4日,北大、清華、南開組成西南聯大,造就了中華民族近現代知識凝聚於爆發的巔峰!《無問西東》裡面的話語: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設計保研與您一起思考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