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山百年前就有“旅遊攻略”?為何獲稱“喚醒睡美人的地方”

小湯山醫院重啟之後,妻子作為醫務人員第一時間趕赴“前線”。在離開家近一個月的日子裡,她每天都忙得不行,只偶爾跟我和孩子們視頻片刻,就又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了。作為家屬,我也幫不上什麼忙,只偶爾將自己發表在報刊上的文字微信傳給她,算是提供些精神食糧。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說:“你寫一寫小湯山的歷史吧,在這裡這麼久,還不知道它有什麼掌故呢!”

作者 呼延雲


是啊,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提及小湯山,能想到的大概就是2003年非典期間的英雄地、英雄業,卻不知一百年前她曾經被無數外國來華人士稱為“喚醒睡美人的地方”。

① 170年前的“小湯山記錄”

“道路在田野村莊間蜿蜒蛇行,時而隱沒在綠色的莊稼中,時而變成石頭道。”

1849年10月9日,俄羅斯外交官葉·科瓦列夫斯基抵達北京,開始了7個月的駐京生活,在此期間,他走訪了大量名勝古蹟,為我們留下了也許是近代史上最早一份海外人士撰寫的“小湯山記錄”。

葉·科瓦列夫斯基參觀小湯山的確切時間是1850年的3月下旬,“北京杏花盛開、楊柳吐綠、蝶飛蜂舞、春和日麗”。他和導遊“徑直找到皇家溫泉和宮室的看守官”,在一陣寒暄和幾杯清茶之後,看守官告訴他說:“由於前不久宮殿中的一幅畫被盜,現在嚴禁任何人進園子泡溫泉。”導遊顯然跟看守官熟識,告訴他說:“我們根本不是禁令所針對的那類人,儘管遠道而來,但也知恩明禮。”這位官員讓人給他們端來各式點心,然後去請示行宮的總管。總管來到後,又是好一陣磨嘴皮子,終於同意他們進入參觀。

湯泉行宮始建於康熙五十四年,行宮佈局十分講究,前宮修建了沐浴池塘,並配套建設了許多富麗堂皇的殿宇樓閣,供皇帝處理政務、飲宴大臣和安寢;後宮則山清水秀、綠樹濃蔭、曲徑通幽,堂軒亭閣點綴其間,錯落有致。康熙皇帝曾賦《溫泉行》詩曰:“溫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遙自丹砂生。沐日浴月泛靈液,微波細浪流琮琤。”這裡曾經是絕對意義上的皇家禁地,但隨著道鹹年間的國勢漸衰,戰火紛紜,湯泉行宮也日趨沒落,這一點,從只要疏通了總管的關節就可以自由出入足以證明。

小湯山百年前就有“旅遊攻略”?為何獲稱“喚醒睡美人的地方”

漢白玉皇家浴池


“皇帝和嬪妃們的浴池以及另外兩個由看守官經營的供來客治病泡的浴池還保護得很好。浴池是用大理石砌成的,表面有一層鉛。但那些普通浴池卻逐漸破敗了。溫泉浴池是受康熙皇帝御批,由歐洲人所砌,因為歐洲人說泡溫泉很有療效。”葉·科瓦列夫斯基注意到:泉水中含有硫磺,雖不甚濃,卻很熱,兩個泉眼中的一個溫度很高,手伸進去都受不了。

湯泉行宮的宮殿遭到了破壞,“這些宮殿跟我們見過的別的宮殿沒什麼差別。其中的一整面牆都被一幅畫佔據,這幅佳作由著名畫家郎世寧所作,畫上兩隻獅子狗在花園綠蔭叢中嬉戲,具有中國畫的風格。宮殿周圍門廊交錯,一直通向嬪妃及太監們居住的內宮……荒蕪的花園別有一番風味,廣闊的湖面上長滿了水草,倒映著破落雕欄小橋的殘影。竹林似牆,密不可透,林中小徑,藤蔓蜿蜒,盤繞著夭灼盛開的桃樹。園子很大,幾乎全是順其天然而造,人工的雕琢幾乎沒有破壞它的美。”葉·科瓦列夫斯基深深地呼吸了一口,空氣中微微有絲初春的涼意。

② 立德夫人沉醉在美景中

早在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就對小湯山溫泉記載道:“溼水又東,經昌平縣,溫水注之,療疾有驗。”而在清末民初,隨著外國人的不斷來華,小湯山溫泉的愈療作用引起了他們的驚奇與關注。

1886年作為德意志銀行的德國鐵路中國財團代表來華考察的恩司諾,早就聽說北京昌平的小湯山有“含硫的溫泉和開闊的皇家花園”,所以騎著馬來參觀,他在湯泉行宮的圍牆外面看到幾百個衣不蔽體的患者圍著一股泉水,“用熱的含硫泉水洗澡,希望借溫泉的功效治癒可怕的病痛”。恩司諾來到行宮的入口,“儘管看門人指著門口大布告牌——那上面說任何人不得入內,但答應付小費之後,我們被放了進去”。這時的湯泉行宮比幾十年前更加破敗,引起恩司諾興趣的是園中的一個大水塘,“因為有兩股泉水,一涼一熱,注入其中,造成水塘裡的水也是一半涼一半熱。涼的一邊密密種著蘆葦和其他水生植物,而熱的一邊寸草不生。”在一座長方形的院子裡,恩司諾看到兩個巨大的大理石水池,這應該就是葉·科瓦列夫斯基說的那兩個表面塗鉛的池子,“兩個池子裡霧氣騰騰,泉水的溫度各不相同”。按照恩司諾的記載,他並沒有進去泡溫泉。

筆者在日本學者宇野哲人的《中國文明記》中,查找到了一段“親自體驗”這兩座大理石溫泉浴池的記載。宇野哲人於1906年5月和幾個朋友遊小湯山,這時“外國人於行宮中入浴被默許”。他測量了一下,“兩座大理石浴池幅寬約四間(7米),長約六間(11米)”,裡面都注滿了溫泉的情況下,溫暖如春。“此浴室左右各有一小室,右方過熱不可入,左方溫度適身,浴室用石壘起,溫湯無味無臭,清澄如玉”。宇野哲人說日本溫泉很多,沒想到在北京這樣的“黃塵之地”居然也有溫泉,所以一定要體驗一下:進溫泉泡過之後,他覺得神怡氣爽,妙不可言,連呼“此樂千金難購”!

出浴池後,宇野哲人在庭院裡閒遊了一番,“假山處處,松柏繁茂,中有小池,水清見底游魚歷歷可數,池中又有小島,可惜橋已半朽,池亦幾為蒲葦所蔽”。站在朽爛的宮殿面前,他不禁感慨萬千:“昔日當極輪奐之美,而今則徒委風雨,軒傾壁頹,野草茫茫,深可沒腳,磚瓦累累,或為狐穴,蔓草四伸,以蔽昔日之綺窗”。

造成湯泉行宮如此慘況的原因,並不僅僅是維修不善,還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曾經用炮火對這裡進行過轟炸。對此,英國作家阿奇博爾德·立德夫人痛心不已地在《我的北京花園》一書中怒斥道:“儘管一旁原先的溫泉仍冒著氣泡,巨大的漢白玉浴池和精美的漢白玉扶手現在的破敗景象卻令人悲哀……我們知道俄國士兵曾掃蕩過這裡,這裡的景象不可否認地表明曾遭肆意破壞文物的野蠻人的入侵!”

儘管如此,立德夫人還是沉醉於小湯山的景色:“各種開花的美麗灌木似乎都種在了這裡,而且都長得過於茂盛,枝蔓糾結……就像通常草木繁茂的花園那樣,這兒的花園氣象萬千,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王子發現睡美人並喚醒她的地方。”

③ 百年前“小湯山旅遊攻略”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中外交流的日趨廣泛,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也開始向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敞開懷抱。沒有了帝制庇護的小湯山不再是什麼禁區,成為了旅遊勝地。

在許多外國人撰寫的遊記中,都記載了暢遊小湯山的各種攻略,現今讀來格外有趣。

先說路線。美國學者查爾斯·劉易斯·阿靈頓在《古都舊景》一書中記錄了兩條:一條是先出西直門經過圓明園和萬壽山,過沙河到十三陵再到小湯山;還有一條是“從安定門向北到湯山,這裡每天都有公共汽車來湯山,車費每位八角”。而日本學者丸山昏迷在《北京》一書中還寫有第三條路:“乘坐火車在京綏線沙河站下車,再乘坐汽車、驢子或轎子亦可到達。”

有趣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去小湯山旅遊的阿靈頓和丸山昏迷,部分記載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他們都提到湯山其實有兩座:“大湯山有兩百尺高,地域範圍約有三里”,“大湯山有三座山峰象徵三個筆架”;“小湯山有三十餘尺高,地域範圍有兩裡”,“小湯山許多形狀各異的石頭象徵魚鱗”。也都提到溫泉是從小湯山湧出的,“以能治百病而遠近聞名,尤其是皮膚病”……這些記錄無疑說明,這時的外國人對小湯山及其周圍環境的認識更加全面和具體,而不是將視域僅限於湯泉行宮。

小湯山百年前就有“旅遊攻略”?為何獲稱“喚醒睡美人的地方”

小湯山溫泉舊影


相較之下,丸山昏迷對小湯山溫泉的考察更加仔細:“溫泉從平地鑿開的兩個泉池湧出,東側的泉池為長約一百六十餘尺的長方八角形,水深有三十尺,水溫適宜入浴;西側的泉池面積有一百五十平方尺,水深有三十尺,水溫過高不適宜入浴。泉池左右有浴場,溫熱兩泉泉水引到這裡進行適度調整。民國五年秋,湯山公司從帝室那裡獲得永久租借權,以泉池為中心修建公園,在行宮舊址興建西式旅館供一般人入浴使用,有電話設備可與北京聯繫。”

從溫泉溫度適宜與否的描述上來看,丸山昏迷所寫的兩個泉池應該就是昔日的大理石浴池,只是面積和形狀對不上,也許是湯山公司後來進行過改造的緣故吧。

尤其難得的是,丸山昏迷在文章中,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去小湯山溫泉旅遊的“費用明細”,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可以對當年的交通、物價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這裡摘錄如下:“汽車大約需要兩個小時,往返五人乘坐需要大洋20元;中國馬車需要八九個小時,單程需要大洋三元左右;火車從西直門到沙河一等座一元四十分,二等座九十分,三等座四十五分;湯山住宿費:西式旅館大洋六元。”在明細中沒有列出泡溫泉的費用,大概跟現在一樣,包括在住宿費中了,不過筆者在查閱日本著名學者內藤湖南的《禹域鴻爪記》中發現這樣一句話“投之以一元,則熟人可得入浴”,大概是單純來泡溫泉而不住宿者的花銷吧!

那時的旅遊者們,誰也不會想到:百年之後,“以能治百病而遠近聞名”的小湯山不僅溫泉依舊,又兩次因為抗擊疫情而被載入史冊,每當她被重新喚醒的時候,她都將喚醒更多瀕臨沉睡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