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數智力量”:兗礦探索向數智型”企業轉型

數字化時代,傳統行業想要可持續性發展,敏銳的市場感知力必不可缺。而破解企業發展瓶頸,創新管理思維的變革才是關鍵。

作為以礦業開採、高端化工、現代物流及工程技術服務為主導產業的兗礦集團,近年來主動尋求變革,並通過顛覆自己,走出了一條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邁向“數智型”企業的“蝶變”之路。

兗礦推進數字化轉型,由彎道超車向換道超車轉變、由傳統能源企業向現代投資控股企業轉變,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打造全球一流礦業集團和綠色能源服務商貢獻了“數智力量”。

挖掘“数智力量”:兖矿探索向数智型”企业转型

轉型關鍵:思與行

傳統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思想”。兗礦決策層在2015年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集團規模化擴張、跨區域發展時,通過何種方式提升和優化現有經營管理模式,增強快速響應市場能力,以適應集團組織架構龐大、分散給跨越發展帶來的制約。最終,他們經過多方調研、多輪思想碰撞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兗礦必須要進行一場大規模數字化變革,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擁抱數字化新時代。

兗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希勇說,認知數字變革的核心與本質,儘快調整業務模式和組織構架,唯有面向未來進行設計,兗礦才有機會站在行業的頂端。

兗礦決策層審時度勢,確定了數字化轉型實施路徑:以數字化轉型為主線,以工業互聯網體系工程建設為重點,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中深度融合應用,培育形成三項支撐保障、三大基礎網絡、六大數據平臺的“336”數字化轉型發展模式。

2001年建設上線ERP系統,2014年建成煤炭行業第一家雲計算中心,兗礦作為是煤炭行業第一批國家級兩化融合示範企業,信息化建設走在全國煤炭行業前列。

在此良好基礎上,2015年,兗礦集團啟動“YK136”大數據工程並試點應用,2018年與SAP、IBM、阿里巴巴、華為等世界知名企業合作,2019年6月大數據總體規劃完成,2019年11月實現ERP系統全覆蓋一期79家單位上線,同步實現16個外圍系統與ERP系統對接。

戰略轉型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兗礦集團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推動,成立大數據工程領導小組,由董事長、總經理任組長,設置專職CIO。積極構建“1233”架構體系。“1”即IT基礎設施層;“2”即IT治理、安全兩個保障體系;“3”即物聯網、大數據和主數據三個核心平臺;“3”即生產、經營和決策三個業務應用雲。

核心要素:數據和平臺

數字時代的企業發展,其價值的創造有兩大核心要素:數據和平臺。

經過40多年開發建設,兗礦集團已形成山東本部、陝蒙、澳洲、上海、新疆、南美“六大基地”發展格局,位居2019世界500強第318位。

隨著規模逐漸擴大,對於集團總部的管控能力、決策能力、服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搭建傳統產業和新興技術的融通平臺,就需要企業形成數據生產、採集、分析、應用四步戰略鏈條。

與此同時,產業結構變化、市場結構變化、“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等持久深刻的變化將引發加速能源企業重大轉型。

兗礦集團以兗礦信息技術公司、北斗天地股份公司為依託,擁有一支近千人的專業技術隊伍,通過上百場打破組織、打破層級的現場調研,找出管理的痛點難點,並以問題為導向,研究形成主數據、大數據、物聯網、煤炭工業APP、調度決策、行業生態六大數據平臺,規劃了未來5年集團數字化變革應用架構藍圖。

在兗礦大數據設計方案中,提出了需要面對的三方面挑戰:一是如何實現集團的管控提質增效;二是如何促進在產業孵化、產業壯大與產業融合上積極發展;三是如何以信息技術與人才團隊為首要引擎啟動的核心競爭力塑造。這些痛點、堵點和難點,最終成為了集團數字化變革的落腳點和切入點。

兗礦以大數據工程項目為核心抓手,塑造智慧兗礦四個方面的核心價值,即對內強己、向下賦能、對外利他、向上增智。從優化兗礦管控體系,實現強健管控入手,推進集團內部業務協同,構建生態協同發展平臺。

強有力的願景創造出強大的變革動力。兗礦集團幾乎所有企業、部門、管理者、員工都參與到數字化變革的設計中,每一個人都深入實施“互聯網+”戰略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兗礦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偉說:“通過全面賦能管理者,兗礦實現運營機制、管理方式、風險管控重塑。通過技術與商業深度融合,驅動業務架構體系重構,兗礦創新“資源+資本”發展模式,變“戰略+運營”為“戰略+財務”,打造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新模式。”

挖掘“数智力量”:兖矿探索向数智型”企业转型

數智時代的“兗礦實踐”

兗礦集團擁有國內外礦井33對,資源儲量407億噸,年煤炭產能1.78億噸。

秉承“創造智慧動能、引領能源變革”的企業使命,兗礦率先制定安全、綠色、智能、高效“四型礦井”建設企業標準,加快“裝備換人、技術換人、管理換人”,推動煤炭生產向減頭減面減系統、提速提質提效轉變,探索出一條具有兗礦特色的智能化礦山建設新路徑。興隆莊煤礦、東灘煤礦成為全國“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示範礦井。

傾力採煤掘進系統“智能化少人化”。兗礦累計投資45億元,加快採掘系統智能工作面建設,培育省內、省外、境外智能礦山建設“三位一體”格局。鮑店煤礦採用應用高精度慣導定位裝置、高清視頻採集系統、電液控制系統、高精度傳感器等先進技術裝備,建成國內先進、國際一流常態化運行的智能化綜放工作面。趙樓煤礦建成千米深井常態化運行智能綜放工作面,行業內首次在液壓支架同時試驗應用兩套電液控制系統,應用人員精準定位系統、履帶式全液壓智能鑽機等先進裝備。濟三煤礦智能綜掘工作面實現綜掘機遠程遙控截割、支護作業機械化、自移機尾自主移動調偏,作業人員減至8人。金雞灘煤礦建成世界首個7米超大采高智能綜放工作面,達到年產2000萬噸高產高效水平,實現了世界特厚硬煤智能化開採。境外礦井兗煤澳洲公司通過集控中心遠程遙控生產系統,形成“一站主控開停、多站監控急停”的自動化開採模式。

通過加快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構建集中統一的智慧運營管控、數據增值服務、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兗礦建成一批智能礦山、智能化工園區和智能製造工廠。

創新傳統行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建成全國能源行業首家共享中心,推動企業資源高效率、遠程化、低成本科學配置,目前已形成財務共享、資金管理、稅務管理、物資共享、設備共享、營銷共享等十大資源共享平臺。通過重構兗礦IT,打通數據孤島,實現了“一切業務數據化”。 兗礦採用阿里釘釘平臺、移動平臺,搭建兗礦集團移動總部,打造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的實時兗礦模式。

兗礦集團充分整合生態圈內各方資源,構建自身及生態圈共享的PaaS混合雲服務能力,對內以大數據分析驅動 “數字兗礦、智能兗礦、智慧兗礦”目標達成,對外創新商業模式、賦能行業用戶。兗礦在中國海南2019國際能源論壇牽頭成立進口煤產業供應鏈聯盟,全面打通煤炭產、供、銷、運一體化全供應鏈,積極構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大宗商品智慧供應鏈。數字化轉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成為落實數字中國戰略在兗礦的生動實踐。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周燕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