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後,文娛產業還值得投資者們青眼相看嗎?

2019年文娛投資環境似乎比2018年還要凜冽,大環境趨冷,募資端收窄,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除了這些系統性因素外,范冰冰的陰陽合同事件和資本市場退出渠道受阻更是讓已是強弩之末的文娛創投雪上加霜。

根據鯨準數據院統計,2014年至2015年文娛產業投資事件數從990起躍升至1554起,增長率高達57%,但從2016年開始就走下坡路,連續兩年跌幅都在35%左右,2019年更是一片蕭索。

而且在2015年大繁榮時期成立的文娛投資機構到了2019年,也就是基金三年存續期的終點,遇上募資和退出難的雙重困境,大批被淘汰出局,而還有餘糧的文娛基金也都紛紛轉型為更寬泛的消費類基金,以求生存。

資本寒冬後,文娛產業還值得投資者們青眼相看嗎?


所有人都關心的一個問題是:文娛的寒冬還將持續多久?文娛投資是否就此一蹶不振了呢?

文娛發展與否關鍵還是看其背後的推動力量,若力量衰竭,或者已經到達天花板,那麼文娛產業的發展空間就很有限,否則,即便現在文娛產業前景如何暗淡,在未來仍舊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和發展潛力,因此,我們先來分析文娛發展背後的三股推動力。

一、短期推動力:政策

文娛行業由於其特殊的精神引導屬性,歷來都屬於政策監管的重點行業,隨著文娛新業態的不斷出現,政策監管呈現日趨完善和嚴格的趨勢。

首先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生內容成為重點關注對象,線上線下一把尺子,內容監管全面而嚴格,其次在行業規範上,以2018年陰陽合同事件為導火索,對於行業的薪酬、稅務等問題重拳出擊,最後,在文娛資本層面,由於文娛產業資產的特殊性,難以規模化和持續化保持業績增長,因此在文娛企業的上市併購上國家的政策管制較嚴,對於前期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的文娛產業來講的確不太友好。

資本寒冬後,文娛產業還值得投資者們青眼相看嗎?

從表面看政策對於文娛限制重重,但從長期來看,對於內容線上線下統一標準和行業不良風氣整治有助於行業良好健康的秩序建立,資本層面的監管也是出於抑制資本炒熱錢、高槓杆危害股市穩定的考慮。

二、中期推動力: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文娛產業演進的重要推動力,技術的發展往往會催生出新的內容和商業模式。

從紙媒、電視劇、電腦、手機的工具載體的演化,正是對應著人們娛樂方式的幾次大轉移,從印刷刊物時代過渡到電視機大屏時代,再到互聯網寬帶時期,最後2010年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過渡至移動互聯網時代。

不難看出文娛產業的大變革和大機會,基本都是伴隨著技術進步和媒介升級而產生的。技術的形態變化導致應用場景發生變化,並最終導致社會關係的變化,從而誕生新的機遇和風口。

資本寒冬後,文娛產業還值得投資者們青眼相看嗎?

2009年彩色電視機的全面覆蓋直接催生了我國影視創作的高峰,諸多民營影視公司上市,電視臺廣告收入在2013年達到了頂峰1100億元。

2010年蘋果推出了劃時代的產品iPhone4,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將文娛推上新的盛世,手遊大爆發,優愛騰三大平臺月活倍數級攀升,在後期更是孕育出了直播和短視頻風口。

目前5G技術已經進入落地階段,勢必能夠為文娛產業帶來新的變化,覆蓋更多的生活場景,並提供更優質的內容體驗。場景方面,

5G和4G相比,典型功能多了自動駕駛一項,如果5G實現商用,那麼車聯網可能會是繼移動互聯網後的又一新興生態。

而內容方面,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頭號玩家》已經做出了最形象的描繪,遊戲、視頻等內容在5G的助力下必將有新的玩法和創新,未來AR、VR相關的文娛產業想象空間巨大。

資本寒冬後,文娛產業還值得投資者們青眼相看嗎?

三、長期推動力:用戶

用戶是文娛產業的最終消費者,決定了文娛產業的天花板和發展方向,具體來說,文娛產業規模=文娛產業用戶數*單位用戶文娛消費支出。

從文娛產業用戶數來看,我國互聯網人口數量近年保持穩健增長,自2013年以來平均年增長率超5%。截至2018年6月,我國互聯網人口規模為8.02億,互聯網的普及率已接近60%,互聯網滲透率已趨飽和,用戶增長帶來的人口紅利已經逐漸消失。

從人均消費能力來看,仍大有可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增長8.7%,我國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 比上年增長7.8%。

而根據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對人均GDP與人類活動和行為的變化關係的研究,當人均GDP處於1500到3000美元時,文化娛樂消費將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文化娛樂消費需求將佔總消費支出的23%,進入大眾消費階段。

資本寒冬後,文娛產業還值得投資者們青眼相看嗎?

當人們解決了溫飽生存需求後,更高層次的精神消費需求便應需而生,隨著我國90後、00後成為消費新勢力,為興趣付費的習慣和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將推動文娛行業將迎來新的黃金髮展時期。

目前文娛內容競爭的核心,是圍繞用戶時長的爭奪而展開,用戶是內容生長的土壤,也是文娛商業模式變現的核心,無論是走TOC路線通過用戶直接付費,還是走TOB路線以廣告、引流的方式將用戶流量變現,核心都在於用戶的規模、黏性和屬性。

資本寒冬後,文娛產業還值得投資者們青眼相看嗎?


因此,從上述的三大推動力來看,文娛寒冬僅是週期中的正常低谷而已。在政策趨嚴和人口紅利消失殆盡之際,過去的發展模式勢必需要一段時間調整,從野蠻生長轉變為精耕細作。

而在政策引導下建立良性的行業秩序後,隨著5G新技術的逐步落地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新世代用戶付費意願和精神消費需求的提升,文娛產業將會迎來低谷後的強勢上升。

鑑往知來,冬藏春生,我國文娛產業未來仍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踩準風口,把握週期和趨勢,是每一位文娛從業者都必須深思的問題。

(PS:下篇將會具體分析未來文娛產業的發展趨勢,感興趣的朋友請多多關注,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