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詞助讀(唐.杜甫)

春 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詞助讀(唐.杜甫)

註釋

“烽火”:指戰爭。“抵”:相當抵得上。“白頭”:白髮。“搔”:抓頭。“渾”:簡直。“不勝(sheng)簪“:連簪子也插不住。古代男子留長髮,故須插簪束髮。

題解

紫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載(757)三月。前一年六月,安史叛軍攻進長安,“大索三日,民間財資盡掠之”;又縱火焚城,繁華壯麗的京城變為廢墟。前一年八月,杜甫將妻兒安置在鹿州羌村,於北赴靈武投肅宗途中被俘。因杜甫官卑職小,到長安後沒被囚禁,於是有了這首《春望》。

詩題《春望》。春天是萬物萌生,百花盛開;是最美麗,最有生命力的季節,詩人卻用來寫國破家亡,離亂傷痛。這種樂中寫哀的手法,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簡析

仇兆鰲《杜詩詳註》把詩分為兩部分:“上四,春望之景,睹物傷懷;下四,春望之情,遭亂思家。”

前兩聯寫“春望”之景。首聯“國破”而空留“山河”,“城春”而祗長“草木”,其破壞之慘,人煙之少,以及由此而激發的憂國憂民之情,表露無遺。次聯寫自己身陷賊營,家寄羌村,見“花”開而“濺淚”,聞“鳥”語而“驚心”,以樂境反襯哀情,而“感時”“恨別”的複雜心態,宛而可見。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溫公續詩話》)

後兩聯抒春望之情。三聯“峰火”句應“感時”,“家書”句應“恨別”,憂國思家之情,迴環往復,感人至深。尾聯顧影自憐,用“搔”頭這一細節,極寫自己悲痛又無能為力的心情,餘意無窮。

霍松林教授說:“題為《春望》,句句傳‘望’字之神。望山河殘破荒涼,望長安草木叢生,望花鳥反增哀思,望峰火連月不息,望家書經久不至,最後以搔首望天收尾。讀人詩,抒情主人公傷時憫亂,憂國思家的神情及望中所見,歷歷如在目前”。(《唐詩精選》)孫琴安說:“語語沉痛,字字血淚凝成。老杜愛國之心,躍然紙上。”(《唐五律詩精評》)

�\u0013\u0007�\u0005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詞助讀(唐.杜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