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創業標兵彭天有:致富不忘鄉親

“我是月亮山當地的人,小時候就出去,一家人都是做蛋類生意的。因為看到鄉下還是比較貧困,貧困戶也特別多,就想著在鄉下發展。”


江安創業標兵彭天有:致富不忘鄉親


致富不忘月亮山 鄉親脫貧的靠山

在2016年之前,江安縣迎安鎮何家村村民彭天有一直在外發展。2016年,彭天有回到家鄉,發動20餘戶農戶自發募集1200萬資金,成立了江安縣迎安月亮山養殖專業合作社,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雞蛋、鴨蛋、皮蛋、糕點、粽子等生產和銷售業務。

瞭解到何家村還有49戶鄉親沒有脫貧,尤其是留守婦女老人比較多,他將貧困戶招進專合社務工。

彭天有說:“我不能眼睜睜看著鄉親們過著貧窮的苦日子,我卻過著安逸的生活,他們不懂生產技術,我就親自教他們!”


江安創業標兵彭天有:致富不忘鄉親


不到兩年,他的專合社就近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10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貧困戶就超過三分之一。

村民俞德平說:“在專合社上班幹勁很足,我一個月有四千多元的收入,不僅有可觀的經濟收入,能很好地照顧家人,還能學到很多科學技術知識,將來日子會越來越好”。

扶貧先扶志 助力建小康

“合作社成立以後我們村有二十餘戶的貧困戶在這裡上班,大約有三十餘人,工資最少的都有兩千多元,高的有四千多元,專合社成立了以後,解決了我們部分剩餘勞動力,也帶動我們建卡貧困戶脫貧,兩千多的收入在我們當地還是很不錯的。”迎安鎮何家村黨總支書記王多海介紹到。

如今專合社年產值達1500多萬元,2017年11月又成功申辦《食品生產許可證》,成為宜賓唯一一傢俱有蛋製品食品經營許可的大型專業生產機構,現已列為江安縣重點產業扶持項目。


江安創業標兵彭天有:致富不忘鄉親


未來,彭天有還想帶領貧困戶及村民進一步發展種養殖業,計劃養雞鴨30萬隻,種植塔羅科血橙400畝,以皮蛋廠為龍頭採取專合社+農戶養殖方式,最終滿足300多人的就業,帶動周邊近200戶村民的種養殖發展,產生3000萬以上的經濟效益,從而有效持續地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輸出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彭天有說:通過幾年的努力,有力促進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加快當地經濟從輸血型向造血型的轉變,有效提高農民的素質和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較好地實現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鄉親們不僅能脫貧致富,還要實現小康,真正過上富足安逸的好日子。

來源 | 江安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 | 鄒程誠 劉宇

監製 | 廖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