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棗林紅色文化,共繪“樂陵畫卷”

綠色棗林紅色文化,共繪“樂陵畫卷”

八月的樂陵瀰漫著棗香的氣息,再過半個月,第八屆棗博會即將在此舉行。樂陵因盛產金絲小棗而名聞海內外,栽培歷史已有3000多年,有“中國金絲小棗之鄉”之稱。而且,樂陵還是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區,被稱為紅色小延安。如何把上蒼賦予的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轉化為旅遊和經濟優勢?樂陵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之路。

綠色棗林》從賣棗吃棗到品味小棗文化

無論談及樂陵的文化還是旅遊,最終都繞不開這片棗林。數千年來,滄海桑田,因為吃的問題,這片棗林養活了成千上萬的人。如今時代變了,它又發揮出了新的作用。

“從賣棗吃棗到品味小棗文化。”對於樂陵的發展史,樂陵市朱集鎮副鎮長李寧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近年來,樂陵市充分挖掘棗文化,大力推進文旅融合,打響金絲小棗品牌,從單純賣棗吃棗到推動小棗文化走向全國,不僅如此,還提出了“全市就是一個大景區”的理念,變五指張開、參差不齊的“景點旅遊”為握拳發力的“全域旅遊”。積極整合資源,大力開發與棗文化相關的旅遊文化產業。

一場雨過後,雨滴如珍珠般滴落在還未紅透的棗子上面,處處洋溢著勃勃生機。美院學生張剛正在棗園景區內的寫生基地內畫畫,他準備把眼前雨後清新的棗林用畫筆描繪出來,今年6月份位於棗園景區內的棗鄉人家寫生基地正式掛牌成立,位於棗林腹地,景色怡人,吸引了大批美院學子前來寫生,而這只是推進文旅產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樂陵市立足近遠期發展規劃,圍繞旅遊要素,在規劃和投入方面頻頻發力,做好30萬畝棗林這篇大文章,確定了“中國北方知名的健康休閒旅遊目的地”的旅遊發展定位,確立了“一核兩帶五組團”和“一帶兩翼”的旅遊空間佈局。建設提升了生態旅遊片區、棗鄉人家文化旅遊、民俗旅遊及溫泉度假村20多處特色景區和景點。

2012年開始,樂陵小棗節全新升級為小棗文化博覽會,不僅保留小棗節“趕大集”的傳統特色,還添加了棗產品評比、小棗文化展演、假日遊、棗產品推介等特色活動,交易額與參加人數逐年攀升。同時,放大金絲小棗、調味品、棗木工藝品等樂陵特產的品牌優勢,加快旅遊商品創新,研發特色鮮明、便於攜帶的旅遊商品作為“樂陵記憶”,發掘、推出具有棗鄉特色的棗糠窩頭、棗年糕等特色小吃30多種,棗木系列工藝品60多個以及大量以棗樹為主題的書畫作品,讓旅遊景區、旅遊產品相融合,使“美景、美食、美物”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綠色棗林紅色文化,共繪“樂陵畫卷”

紅色文化》挖掘紅色內涵 豐富旅遊業態

發展紅色旅遊,育人是目的,發展是宗旨,自2014年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開館以來,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作為樂陵的“紅色旅遊地標”,以圖版、文字、實物及繪畫、模型、場景、展櫃、多媒體等形式,為前來參觀的社會各界群眾,生動再現了發生在樂陵這片熱土上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動和著名人物,全面反映邊區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

近年來,樂陵依託冀魯邊抗日根據地核心區域優勢,深入挖掘肖華、常大娘等革命英雄事蹟,深化紅色文化遊,繼續叫響“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魯邊”的紅色旅遊品牌。

但是,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以黨性教育為主,遊客的參與性較少,為此,朱集鎮政府通過多種渠道,投資打造了冀魯邊溼地公園,民兵拓展訓練基地,教育、培訓、住宿、餐飲為一體的棗林書院(黨校教育基地)等系列項目。形成了以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為龍頭的紅色文化旅遊集群。

8月8日,恰逢民兵拓展訓練基地內的水上樂園開業,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看到,在民兵拓展訓練基地入口左邊是攀巖等拓展訓練的項目,右面便是新開業的水上樂園,不少家長攜帶著正在放暑假的孩子前來遊玩,“沒想到家門口建起了水上樂園,不僅吸引了遊客,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娛樂場所。”吳女士笑著說。

“民兵拓展訓練基地是政府引導,利用上級專項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典型項目,預計投資3000萬元。”朱集鎮副鎮長李寧稱,目前該項目已經具備餐飲、住宿、採摘、拓展訓練等功能,接下來將繼續開設新的項目,為旅遊人氣助力。對內而言,利用農閒時間,由農民變成了工人,也解決了周邊村落的部分就業問題。

綠色棗林紅色文化,共繪“樂陵畫卷”

全域旅遊》讓“觀光客”變成“回頭客”

“上午遊百棗園、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途中品嚐正宗金絲小棗,中午到梁錐希森新村吃正宗土豆宴,下午再到棗鄉記憶主題展覽館感受獨具棗鄉特色的歷史文化底蘊,晚上入住棗鄉人家特色民宿……”在多年前,樂陵還在為旅遊景點單一,住宿、餐飲等配套產業欠缺,難以留住遊客的難題所發愁,而如今的樂陵“食、住、行、遊、購、娛”六大旅遊要素已較為完備,“商、養、學、閒、情、奇”等旅遊功能正在形成,“大旅遊”格局初步形成。僅去年,樂陵便接待遊客230餘萬人。

“如何讓觀光客變回頭客是樂陵文旅業一直努力的方向。”樂陵旅遊產業中心黨組成員侯豔紅稱,基於此,樂陵在文旅深度融合上繼續“做文章”。大力開展景點和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挖掘棗文化,開闢棗鄉生態文化旅遊線路,建設精品景點,蒐集整理典故和故事,同時,將推動旅遊業發展與舉辦節慶活動結合起來,培訓旅遊景點地接,共同拓展旅遊市場,在今年的“棗博會”期間,樂陵還將舉行棗鄉文創產品大賽,努力把產品做成商品。為的就是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到樂陵觀光旅遊。

從千年棗林起步,立足自身生態資源優勢和旅遊產業基礎,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資源,空間上由棗林向全市區域延伸,時間上由一季向四季延長,為樂陵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而今在樂陵,“文化+旅遊”這篇文章還在繼續書寫,這座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的城市也將煥發出新的活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賀瑩瑩 通訊員 劉敏 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