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壓力大,重慶百貨“甩賣”大竹林8幅地塊

記者 | 張子怡

2012年,重慶商社旗下子公司中天實業、重慶百貨、商社汽貿三方組成聯合體以14.7669億元掛牌底價拿下大竹林項目。

重慶大竹林項目分為八個地塊,土地面積為24.44萬平方米,規劃面積接近74萬平方米,當時每平方米樓面成本價僅為2003元,是彼時渝北區少有的大型純商業綜合體。

重慶百貨原計劃取得土地後,計劃投資不超過7.65億元建設商場。然而,8年時間過去,重慶百貨未進行任何開發和開盤動作,8宗地塊最終由融創接手。

4月9日,重慶百貨公告稱,重慶遠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按7524.78萬元的價格,協議轉讓給重慶遠衝實業有限公司,對方同時全額承接遠溪物業全部負債9.27億元。

據瞭解,遠溪物業的主要資產為大竹林項目30.905%土地權益。受讓方遠衝實業為融創西南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早在2017年,協信曾以15.53億元的價格取得中天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全部債權,獲取重慶“大竹林商社項目”,計劃將大竹林商社項目打造為精品高端樓盤和高性價配套商業街區。

大竹林項目還未來得及開發時,融創便在2019年3月收購協信手上69.095%權益,成功入主該地塊。

此次交易完成後,大竹林項目完全歸融創所有。

即便這8宗地閃閃發光,重慶百貨也註定與其失之交臂,在業績巨大的巨大壓力下,重慶百貨已走上混改道路。

重慶百貨成立於1950年,是西南地區最早的一家國有大型商業企業。曾經重慶百貨規模效益位位居重慶商業類上市公司前列,但隨著近年來百貨行業的整體衰落,重慶百貨也無可避免地“淪落”。

從2016年到2018年,重慶百貨營收分別為338億元、329億元、341億元,歸屬淨利潤分別為4.19億元、6.05億元、8.31億元。兩項財務指標增長十分緩慢。

並且,據公告顯示,重慶百貨2019年計劃關閉18家門店,2017年關閉12家店,2016年關閉16家店。

重慶百貨的混改計劃從2016年開始,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10月,重慶百貨曾擬通過非公開發行的方式進行混改,在再融資相關政策調整背景下,2017年2月,重慶百貨取消對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議案的表決。

到了2017年10月,重慶百貨公告稱,控股股東重慶百貨商社正在籌劃重大事項,擬引進戰略投資者以推進商社集團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工作。但該籌劃在半個多月後就宣佈終止,終止原因為當時混改條件不充分、方案論證不足,故而決定終止該重大事項。

重慶百貨在2018年重啟混改計劃,最終在今年4月初完成混改。

3月28日,重慶百貨披露了《要約收購報告書》:本次全面要約收購系因大股東商社集團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履行因混改引入戰略投資者導致商社集團層面股東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而觸發的要約收購義務。

重慶百貨大股東重慶商社(集團)有限公司在4月初宣佈,完成增資引入天津物美和步步高零售的工商變更登記。

轉讓完成後,商社集團股權結構由重慶市國資委持有100%股權變更為重慶市國資委持股45%、天津物美持股45%、步步高零售持股10%。

這意味著,包括商社集團在內的三大零售巨頭,未來將主導重慶百貨的發展,重慶百貨也計劃藉助外部力量聚焦新零售百貨轉型,類似大竹林項目的大體量開發,或許將不再是上市公司業務方向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國營百貨公司擁有隱蔽的土地和物業資產,這些資產愈發為險資青睞。

數據顯示,重慶百貨2018年末房屋及建築物賬面價值26.6億元,而其同期已開業的自有物業門店總建築面積就達到77.41萬平米,平均每平米不到35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