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地教育融合共蓄區域發展新力量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蔣夫爾)儘管只隔著一條小河,同處一個區域,但由於隸屬關係不同,過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教育系統的交往很少。如今,隨著兵團和地方的教育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兩地教育協同發展迎來了新機遇。日前,第八師石河子市教育局與瑪納斯縣教育局正式簽署教育合作框架協議,開啟兵地融合教育發展新篇章,共蓄區域發展新力量。

據瞭解,此舉旨在深化第八師石河子市、瑪納斯縣兵地教育交流,形成一體發展、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推進兩地教育深度融合,確保各級各類教育共同發展和提升。該協議暫定合作週期為三年,從2020年4月起開始實施。將依託石河子市先進的教育管理體系和優質教育資源,藉助教育聯合體平臺,實現先進的管理策略共享、科學的教學方法共享、系統的教師培訓共享、創新的教研活動共享,以“手拉手”結對的形式,帶動瑪納斯縣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再提升。雙方教育交流合作以“教育聯合體”的形式開展,各安排1所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學、1所幼兒園相互對接並建立教育聯合體學校。

此外,在管理層面,第八師石河子市每年各選派1名校級領導或中層幹部到瑪納斯縣學校任職,輸送先進的辦學管理模式和教學經驗,瑪納斯縣學校每年各選派1名校領導或中層幹部到八師石河子市學校跟崗學習;雙方學校每學期組織互派一次管理層面的工作考察,通過專題座談、學術報告等形式促進雙方教育教學交流。瑪納斯縣學校可參加八師石河子市學校舉辦或承辦的各類管理、德育、教學等大型講座和交流活動。

同時,在教師隊伍層面,第八師石河子市學校每年共選派5-10名學科帶頭人或骨幹教師到瑪納斯縣學校開展教學專題講座、上示範課等專業培訓,推送科學的課堂教學經驗;瑪納斯縣學校每年選派20名教師到八師石河子市學校交流學習,提升教學教研能力。雙方學校每學期組織互派一次教師層面的教學教研交流活動,通過專題講座、示範課、觀摩課、教學基本功展示等形式,互觀互學,合作共進。八師石河子市學校已建立的“名校長”工作室、“名師”工作室或“教學能手”工作室對瑪納斯縣學校領導和教師開放,吸納瑪納斯縣參與各類研修交流活動,同時對瑪納斯縣各類工作室進行指導。雙方學校利用網絡建立各學科教研組交流群,實現教學教研工作相互借鑑,堅持教學問題導向,促進瑪納斯縣課堂教學水平、課標研究能力和考試成績的提升。

第八師石河子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肖晨曦告訴記者,雙方合作項目還包括:教學、教研新理念、新方法;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班級管理文化;課標解讀和高考備考策略;德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課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轉化應用;教研組或備課組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班主任隊伍管理與建設;年級部管理。另外,雙方學校可互派學生代表參加各自組織的文化、體育和德育活動,結合實際,每年組織校際間學生球類友誼賽一次,加強學生之間的文化活動交流。高考、中考備考期間,瑪納斯縣學校選派優秀生到第八師石河子市學校參加高考集訓,爭取中考、高考成績實現突破。

根據協議,兩地教育局還將各自成立“石瑪兵地融合教育發展合作領導小組”,專派領導1名負責工作對接,每年召開1-2次教育發展聯席會,及時通報石瑪兵地融合教育發展合作相關內容的落實情況,推動教育交流合作深入開展。

談到對兵地教育融合發展的期待,瑪納斯縣教育局局長方曉東說:“石河子與瑪納斯縣共飲瑪河水,同賞天山雪,情同一家人,合作空間巨大,未來教育融合前程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