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直達」魔都最新政策風向合集(三)

導語:每週更新3-5條創投資訊!點開這篇文章,帶你瞭解上海各區最新創投政策!

本文共2894字,預計閱讀時間5-8分鐘~

壹、中以(上海)創新園能否建成一個“創新特區”?普陀政協為園區提了些硬核建議

建在普陀區桃浦智創城的國家級項目中以(上海)創新園,能否成為一個“創新特區”?能否鼓勵跨國公司在園區成立眾創空間?能否通過特殊政策吸引全球青年人才創新創業……

這個備受矚目的產業園區,將於12月5日正式開園。該項目作為國家層面中外交流合作的新舉措以及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新支撐,將為普陀區創新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對區域發揮“創驅動轉型實踐區”功能、推動協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政策直達」魔都最新政策風向合集(三)

普陀區政協歷時大半年時間深入調研園區產業情況和兩國交流合作現狀,對園區建設提出五項“硬核建議”——建議積極爭取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國家重大創新項目落地。以功能項目建設提升發展能級。園區要積極爭取市級重大科創項目支持,加強與上海技術交易所、上海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等機構和平臺的合作,引入國內知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在中以創新園設立辦事中心。積極爭取中以國際聯合實驗室、國際學術委員會、中以創新創業路演中心等一批國際項目活動落地。

1.中以(上海)創新園一期載體英雄天地

應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成立研究平臺,在配套成熟的區位地段建設公益性的創業企業平臺,並提供物業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打造“大小共生”、各類型企業互助互補的創業生態系統。

「政策直達」魔都最新政策風向合集(三)

2.園區二期載體智創TOP

市場運作機制才能有效釋放發展活力。引入社會資本,探索“產業引領、基金操盤”的園區開發新模式,由政府主導、上市企業牽頭,設立推動產業升級的專業化產業基金,重點投資園區高科技產業,並向周邊輻射。

「政策直達」魔都最新政策風向合集(三)

貳、上海化工區園區經濟運行平穩,前三季度累計批准項目總投資18億美元

11月1日,2019上海化學工業區國際專家諮詢會在化工區舉行。2019年化工區經濟發展延續了穩中向好的態勢。

前三季度,園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招商引資亮點突出,企業發展信心增強,產品生產穩中有升。科思創、孚寶、氯鹼等公司開展新項目擴建,1-9月,園區累計批准項目總投資18億美元,工業產值可比增速達到4.8%。巴斯夫抗氧化劑等一批項目相繼投產,賽科、科思創等園區主體企業生產保持高負荷。1-8月,園區區域空氣中硫化氫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較2018年同比下降24%;氨濃度為10.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6%;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為6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4%,達到了園區空氣質量的歷史最好水平。

「政策直達」魔都最新政策風向合集(三)

當前,化工區緊密對接國家和上海市的重大戰略佈局,搶抓發展機遇、主動服務大局,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企業服務、長三角石化產業一體化發展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著力打造園區增長的新動能,著力激發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

下一步,化工區將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四個論英雄”為導向,以“做強優勢、補齊短板、打造亮點”為立足點,堅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好水平”,著力做強化工產業、做實安全環保、做精管理服務、做優營商環境、做亮文化品牌、做深聯動發展,努力打造成“開放高端、安全精細、美麗環保、創新智慧、循環高效、文化和諧”的化工園區。

叄、上海奉賢區緊抓健康產業發展契機,“東方美谷”集聚效應顯現

9月29日,這裡舉辦了東方美谷·奧園上海啟動儀式。從今年5月19日簽約,到9月29日落地,中國奧園集團攜手上海奉賢,百餘天就在上海落地百億元投資項目,跑出了“東方美谷速度”。2017年,東方美谷憑藉產業集聚效應榮獲“中國化妝品產業之都”稱號。今年1月份至6月份,東方美谷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8.1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9億元,同比增長64.9%。大批優質項目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以超預期的速度生根發芽。

「政策直達」魔都最新政策風向合集(三)

如今,東方美谷擁有多領域產業集群,涵蓋研發、生產、包裝、銷售、品牌、檢測等產業鏈環節,這裡化妝品企業共同構成的產業生態,與國內外美妝行業日漸細分的產業態勢高度吻合。100個東方美谷研究院正加緊建設,全力打造千億級美麗健康產業集聚區。

預計到明年,奉賢美麗健康產業鏈規模將突破千億元;3年到5年內,奉賢美麗健康產業營收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到2021年,奉賢美麗健康產業產值將突破500億元大關。提及未來的發展藍圖,要追求從“品質”到“品牌”的創造,著力打破“有品質、無品牌”窘境,打響“四大品牌”,擦亮“中國化妝品產業之都”名片,打造美麗健康的產業生態圈,成為中國化妝品企業走向世界的首發站,世界化妝品大咖進入中國的首選地。

肆、農發行上海市分行積極履職,服務上海地方經濟發展

10月31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上海市分行召開2019年媒體見面會。

近年來,農發行上海市分行立足上海大都市實際情況,主動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建設規劃,深入開展城市行業務創新試點,加大金融服務力度,推動業務轉型發展,夯實基層基礎管理,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推動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統一,提升履職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2018年累放一般貸款178.51億元,2019年1-9月累放一般貸款143.12億元。

「政策直達」魔都最新政策風向合集(三)

依託農發行上海資金交易中心,開展同業存出、票據轉貼現、票據貼現業務,為在滬金融機構、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服務實體經濟和民營小微企業發展。至9月末,辦理同業存出2789億元,餘額1155億元;辦理票據轉貼現908億元,餘額592億元。

伍、上海著力金融科技中心建設 首個產業聯盟成立

近年來我國金融科技迅猛發展,投融資規模位居全球前列,金融科技的創新價值逐步體現,服務模式不斷完善。同時,金融科技的發展也助推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金融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數據,數據的重要性從央行此前發佈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下稱《規劃》)中也可窺見一斑。《規劃》稱,要建立健全企業級大數據平臺,進一步提升數據洞察能力和基於場景的數據挖掘能力,充分釋放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的核心價值;推動形成金融業數據融合應用新格局,助推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強化金融與司法、社保、工商、稅務、海關、電力、電信等行業的數據資源融合應用等。

目前,越來越多的機構已意識到數據的作用,已有銀行利用自身數據積累推出定製化服務,打造千人千面的零售個性化的推薦引擎;同時推出融資平臺,基於大數據分析,為中小企業提供線上化、自動化的融資服務。

「政策直達」魔都最新政策風向合集(三)

科技正使得整個金融服務更加有效、便利、高效、透明和安全。隨著科技的發展,各類金融機構也在探索發展“新金融”。螞蟻金服集團副總裁徐浩稱,新金融和傳統金融服務在客群和業務上形成了相互補充,如新型的數字技術公司更多地服務低淨值的長尾客戶,提高了整個社會上金融體系的覆蓋面。

作為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的物理載體,上海城創金融科技國際產業園也在會上正式揭牌,該園區是上海首個以金融科技為主導的國際產業園,將聚焦金融科技,營造產學研投一體的生態辦公環境,提供多維度的配套服務,構建全週期智慧運營服務管理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