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兼備”應為理財上策,投資者可重點把握可轉債基金配置時機

週五(4月10日)大盤調整,一些科技股也出現了下調,有好友恐慌問“科技股什麼原因暴跌?”“我們怎麼辦?”……他可能是接受戰略新興產業“新基建”等共識而持有相關個股,或者是聽從筆者忽悠而買入相關概念基金(見拙作《 》)。

筆者看了自定“板塊”中的“科技新興醫藥ETF”(說明一下:ETF這類基金可以像股票一樣便捷買賣,也可以像個股做組合一樣,自建跟蹤觀察“自選股”板塊,很多證券公司行情繫統支持的),10來只產品中“芯片、半導體、5G”等ETF基金跌幅達3%至5%,這意味著相關個股平均跌幅,也有不少跌幅超過5%或至跌停版,這種調整程度,確實比代表大盤的指數跌幅巨大!當日上證指數收盤跌1.04%收陰。

“攻守兼備”應為理財上策,投資者可重點把握可轉債基金配置時機

(一)“攻守兼備”應為投資理財上策,可轉債基金是最為匹配的工具型產品

當時,給朋友回覆如下:“對於A股調整,還是延續我之前判斷,應該沒那麼快到位(個人目前還有現金頭寸,也沒敢加槓桿,春節放假前融資加槓桿和持有一些分級基金B份額的,持倉代表我的市場看法),時間上或者在空間上,應該還得繼續,目前多觀察更好些,別急著把手中“子彈”打光。我對未來“西方不亮東方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深信不疑的。樂觀看待市場長遠,當前也不亂拋售,別參與到空方去,耐心持有優質資產,與中華偉大復興有關的行業股票,比如5G等戰略新興產業好股票,持有或繼續逢低買入。

“所有的市場分析,大盤預判,或者想尋求或許靠譜的分析,大都是“事後諸葛亮”,本人才疏學淺,更不例外。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造成的各種深刻影響,會不斷打臉專家、公知,甚至一些所謂經濟學的泰山北斗。我們任何情況下,投資博弈儘量保住底褲,不丟掉底褲,保持身心健康,如同看戲看劇一樣心態,對待這個百年難遇的世界性災難人間悲喜劇,輕鬆對待跌宕起伏的中外資本市場大戲。”

以上安撫式大話,雖然沒法跟買方大咖基金經理精英比專業性,但在大盤大跌保持樂觀而不渲染恐慌情緒,這一點口徑,基本是一致。

但只談太大的道理和宏觀層面,對普通百姓投資理財,財富管理如何更為簡單,絕對是不接地氣的,不扯太遠的蛋了。基於上述“長期看多”的宏觀假設,以及新冠疫情下投資人“恐懼大跌,炒股鉅虧;又怕踏空,財富縮水”的矛盾心態,同樣作為普通投資人的黃昉認為,“攻守兼備”應為上策,如果借道基金,“攻守兼備”的可轉債基金,是最為匹配的工具型產品。本篇將探討下,借道基金配置可轉債資產,簡化個人財富管理。

(二) 可轉債是“衰退期”或“復甦期”可配置資產,當前可重點把握配置投資時機

在上一篇基金策略投研筆記中,筆者引用了“美林投資時鐘”探討“新冠疫情或加速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我們如何借道基金保財富?”的問題。現繼續引用之:在衰退階段,通脹壓力下降,貨幣政策趨松,債券表現最突出,隨著經濟即將見底的預期逐步形成,股票的吸引力逐步增強。美林投資時鐘圖示建議是:“債券是最佳選擇,中長期利率產品是首選。”而進入復甦期,企業盈利改善,股票基本面轉好,具有成長性,最具投資價值。這時就需要股票為王,是股票投資的黃金期。美林投資時鐘圖示建議是:“前期重點配置中長期信用債,後期應逐漸縮短久期。”

“攻守兼備”應為理財上策,投資者可重點把握可轉債基金配置時機

因此,按美林投資時鐘所示,無論從“衰退期”,或到“復甦期”的資產配置策略,兼具中長期利率和信用的上市公司可轉債,是應該可以作為首選配置的資產。

有關專業機構研究結論也指出:可轉債兼具“股性”和“債性”,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品種。當股價上漲時,你能享受可轉債價格跟隨上漲帶來的收益,而當股價下跌時,因為可轉債有純債價值的保護,下跌幅度不會太深。從風險端來看,可轉債的整體波動要明顯低於權益市場;從收益端來講,可轉債的年化收益與固收類品種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可轉債有七重安全保障:第一、可轉債有債券屬性,萬一無法轉股,也會還本付息。第二,能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財務指標不會太差。第三、可轉債有一個回售保護的規則。第四、強贖的價格是100元多一點,這也是一個保障。第五、正股可能會上漲,上漲就有轉股的機會。第六、正股下跌,就可能有機會下調轉股價,可轉債轉股的機會就增加,也有機會上漲。第七、上市公司的利益跟投資者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公司會想辦法讓可轉債投資者賺錢離場。

近日,博時可轉債ETF基金經理鄧欣雨在路演時表示,從一年維度看,仍然看好可轉債這類資產的表現。雖然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有步入短暫衰退的風險,不過國內受衝擊最嚴重的時期已過,只是貿易這塊可能會存在進一步低於預期的情況,整體上看國內經濟未來處於逐步恢復中,且相比海外發達國家,中國在貨幣財政政策方面可操作的空間仍然比較大,也更具靈活性。

同時,鄧欣雨指出,從大的趨勢看,4月可轉債有一些積極的因素值得重視:一是貨幣環境維持寬鬆,進一步寬鬆的概率仍偏大,且具有空間;二是財政上的逆週期調控力度加大,寬信用的推進,政策對企業有利;三是資本市場的政策持續友好;四是核心風險資產估值偏低。當前時期可重點把握配置可轉債資產的投資時機。

(三)普通投資人可借道可轉債基金參與可轉債投資,在保守中不失進取

普通投資人如何參與可轉債呢?此前,君擇研究所劉正林總結性指出,安全參與可轉債的投資方法可以有3種:第1種投資方法是打新債。打新基本上是可以無腦參與的,可轉債被大眾認識到後,基本很少會出現破發。即使破發,只要願意長期持有,最終都不會虧損。第2種投資的方法就是買可轉債基金,但絕大部分公募可轉債基金都不是純投資可轉債。第3種方法是直接投資可轉債,自己去參與可轉債的買賣,其中最好的方式是套利策略。

打新債自己弄就行,筆者今年也多次“無腦”式打新,中籤率比股票高多了,中了一隻也基本都能賺到幾元到十幾元不等,能在大盤陰跌飄綠的日子裡帶來些喜悅。直接投資或套利方式,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不太合適的,要跟蹤盤面和深入研究就複雜了些,太折騰也不一定能夠賺到錢,也有在可轉債暴漲暴跌中炒作失誤而被割韭菜的。據有關人士統計,目前兩市已上市的可轉債達227只,可交換債達135只,還有270多隻準備發行,對應的公司行業分佈廣泛,普通投資者往往無從下手。還是第2種投資的方法,借道可轉債基金配置可轉債資產,是比較穩妥簡單便捷高效的,況且,目前已經有純投資可轉債的基金了。

當前,上市公司受實體經濟影響非常大,尤其是海外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啥時候是個盡頭,醫學專家也還沒有給出個準信,股市大盤啥時候是個底部啥時候真正迎來大漲,股評經濟學家們更是模稜兩可,若上市企業營利不佳,組合投資的股票類基金也是很難有出色的表現(當然,受益於疫情的醫療股及相關基金除外),在A股市場未明確觸底之時,應該儘量謹慎保守些;而同樣作為組合投資的可轉債基金,是能保守中不失進取的好選擇。

(四)博時可轉債ETF上市,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工具型產品

4月7日,博時可轉債ETF(全稱博時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代碼511380)在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國內首支A股轉債及可交換債券的ETF基金,填補了市場空白。分析認為,在轉債市場不斷擴容,擇券難度逐漸加大的情況下,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工具型產品。投資者可像買賣股票一樣,直接在場內實現T+0便捷買賣,不僅沒有申贖費用和印花稅,同時還可以將買賣和申贖兩種機制聯動來進行套利交易。

公開資料顯示,博時可轉債ETF採用抽樣複製法跟蹤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指數,投資於標的指數成份債券和備選成份債券的資產比例不低於基金資產淨值的80%。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指數樣本券除了包含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可轉債,還包含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可交換債。

華泰固收張繼強團隊發佈《博時可轉債ETF投資價值分析——轉債基金投資價值分析》專題報告指出:博時可轉債ETF是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跟蹤中證轉債及可交換債指數。該基金能較好地實現分散化的轉債投資策略,且費用較同類產品更低廉。擬任基金經理鄧欣雨先生證券從業經歷較長、可轉債投研經驗豐富。

報告分析了該基金跟蹤的指數:中證轉債及可交債指數(931078)與股指走勢基本保持同向,但其年化收益和穩定性明顯好於主要寬基指數,也略好於中證轉債指數。從2003年初至2019年底,中證轉債及可交換債指數年化收益達到8.3%,好於上證綜指和滬深300,也好於中證轉債。而相對股指,指數的年化波動率和最大回撤明顯偏低,顯示出更好的穩定性;綜合風險和收益能力,指數達到0.45,也顯著好於其他同類指數。

“攻守兼備”應為理財上策,投資者可重點把握可轉債基金配置時機

中證轉債及可交債指數的歷史表現

對此,華泰固收團隊進行了風險提示:1、指數回報及風險特徵均基於歷史數據計算。指數成分與個券表現均基於歷史數據計算,不代表相關特徵未來一定保持一致;2、指數樣本券變化受市場、政策及宏觀環境影響,無法預測。指數編制方法雖然已經確定,但樣本券可能隨新老交替、政策或市場波動而出現不可測變化,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3、基金風格、跟蹤誤差受管理人影響。基金經理與管理人的風格、策略可能對產品表現有一定影響,但對ETF類產品而言風險相對較小。

投基者黃昉此前10來篇筆記多是關注股票型ETF,本篇開始拓展一下範圍。關於復甦期債券類資產和其它類別資產的基金投資策略,後期將繼續拋磚引玉、班門弄斧。歡迎認可“借道基金可以解決財富管理難題”的同道者,拍磚批評,以求精進。分享研發心得,並非投資建議。不與受眾分享投資收益,更不承擔任何風險。(投基者黃昉,投研筆記之十一,2020-04-12。)

【附錄】推薦可轉債投資的幾篇原創佳作,也是本文的參考文獻。

量化陶吧:《攻守兼備,揚帆起航:博時可轉債ETF(511380)投資價值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