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一次朋友聊天中說到過這樣一個事:

因為那天是週末,遊樂場的人很多,他帶著兒子好不容易在遊樂場裡的滑梯排到了隊,於是讓兄弟倆就盡情地玩耍,自己坐在一旁看風景。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可不一會兒,孩子們就灰溜溜地回到爸爸身邊,爸爸覺得很奇怪,最愛玩滑梯的兄弟倆,怎麼沒玩多久,突然跑回來了呢?

後來哥哥主動站出來說明真相,原來,在玩滑梯的時候,弟弟被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踢了臉,那個男孩還不道歉,甚至向他們挑釁。

聽到這句話,爸爸馬上跑進去揪出了這個“熊孩子”,並且在遊樂場裡以喊叫的方式問出:

這個孩子的家長到底是誰?

一時間沒有人回答,他又再次不斷向身邊人詢問,終於,對方家長看在他這個架勢,敗下陣來,也帶著自己的孩子向在場的孩子誠懇道歉。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這位家長在事後和我們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喊叫。

“我要的是他們難受,要他們面對到另一個家長的怒氣,要他們成為眾人的焦點,要他們難堪,不自在,要熊孩子在下一次想踹別人時,想起今天后果。


有的家長,只要吃虧的不是自己孩子,就裝看不見。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我也要兒子看到,有大孩子欺負你,我會替你出頭,不要怕。

平時教育孩子,不能欺負別人,更不能被別人欺負。誰打你,就打回去;誰搶你東西,就搶回來。”

但欺負人的一方,往往有身體和年齡上的優勢,不是說打就能打過的,這時也不用有壓力,告訴父母,我來出頭,面對這樣囂張跋扈的霸凌,就不能忍氣吞聲,助長他們的氣焰,讓孩子知道,家庭始終是他的後盾。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極大多數家長都不知道,其實霸凌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雖然沒有數據和相關資料,但我親眼所見具有明顯霸凌性質的事件,就發生在米粒的身上。其中一則,就是一名女同學看見米粒有新的玩具,走過去說:我們一起玩吧。

米粒說,我不想和你一起玩。

女同學說:你要是不給我們玩,我們就不和你玩了。

這就是霸凌關係中常見的一種:關係霸凌(孤立、排擠),也是幼兒園主要的霸凌表現形式。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是不是很震驚?

我一個同學曾經和我說,自己在幼兒園就是扛把子,對幼兒園的小朋友說“你們不和我玩,我就不給你們蘋果吃!”於是,她成了“山大王”,大家都聽她的,誰不聽話,就不和他玩。

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就懂得呼籲周圍的力量孤立和排擠其他同學?

採訪了n多曾經身為霸凌者的朋友、同學,我試圖總結出一個結論:

幼兒3歲的大腦已經足夠智慧,運用群體的力量維護自身利益,爭取權利、彰顯地位。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他們長大後可能會說,那時候小根本不知道那就是霸凌,就覺得好玩,想要他的東西,看他不爽等等,但實際上這就是社會生活的雛形。

只不過,孩子們發展出的智慧用錯了地方。

而且,家長、老師沒有及時發現、沒有意識到、更沒有正確引導。

李玫瑾教授:面對欺負霸凌,家長應該教會孩子不能縱容

還有一段視頻被網友熱議,這件事發生在一個幼兒英語培訓班裡。

一個小男孩欺負同班的小朋友,也是踢了小朋友的頭,剛好被孩子的媽媽看到,抓著孩子的手直接打了回去,並且教育孩子“被欺負就要打回去!”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欺負人的小男孩的爸爸,看到孩子被打回來後特別吃驚和憤怒。

他稱:自己的孩子只是和小朋友開個玩笑,對方家長至於打回來嗎?孩子被打回來後,被嚇到晚上不敢睡覺,還失禁,小孩間的打鬧,家長不應該摻和進來。

恕我直言,這位爸爸,當你孩子踢別人家孩子頭的時候,你怎麼沒想到人家孩子會被嚇到失禁?

為什麼寬於待己,嚴於律人?這麼雙重標準,自己家的孩子金貴,別人家的孩子就不金貴了?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如果不重視,這麼一件小事就能直接改變孩子的發展軌跡,蝴蝶效應正是如此,家長絕不可掉以輕心,為了免掉自己的麻煩而選擇說:沒關係。

如果你一直教孩子去說沒關係,到時候承擔的嚴重後果,你們也可以輕描淡寫地說沒關係嗎?

而著名的育兒學家,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就對校園暴力和霸凌事件發聲,她在專題演講裡向廣大家長呼籲:面對校園暴力不縱容,打回去!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李教授接著解釋說:“孩子在學校或者是家庭裡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問題先讓孩子自我反省,這反而縱容了一些不良行為,最終導致校園暴力事件不斷髮生。”

其實,“打回去”不是在縱容暴力,或者讓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而是在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只有讓別的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才可能避免被再次欺負。

這也是用另外一種方式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最重要的是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

所以,要防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負比你弱的;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第二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別人欺負,可以讓孩子從小進行體育鍛煉,有運動就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別人欺負。”

李玫瑾教授的孫女就曾在幼兒園被同班男孩欺負,因為男女力量懸殊,自己孫女被同班男同學抱起來又摔下去,磕到了頭。

於是她教會自己孫女,女孩要掌握的防身術——當被力量懸殊的人欺負時,拽對方的耳朵,兩邊一拽,他一疼,就鬆開了。

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孩子變得勇敢,不敢被人欺負。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但是很多孩子性格比較膽小懦弱,作為家長,我們除了擔心和保護他之外,還應該做些什麼?

1. 讓孩子知道權利的界限

想要識別侵犯,首先得讓孩子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權利,哪些是別人的權利。規則意識很重要。

你的東西別人不能碰,但同樣的東西未經允許你也不能隨便拿。

你不能打別人,但別人也不能打你。尊重是相互的。

2. 向欺負者大聲說不

告訴欺負者“你這樣的行為,並不是一個正確的行為”,不要容忍順從。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你們打我是不對的”,“搶我的東西也是不對的”

堅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慌張,施暴者很多內心很“慫”,你足夠堅強,他們會產生動搖,“這個人並不好惹”,不再來打擾你。

3. 出現情況要及時跟他人求助

讓他們學會表達,學會自信,學會面對,學會對自己負責,要勇敢地對家長老師說出來,而不是用逃避、縱容那些壞孩子惡勢力的助長。

最忌諱的就是告訴孩子:為什麼別人都沒被欺負就你被欺負了?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因為孩子年齡小,根本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只有老師和家長才有。

所以我們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告訴孩子“幼兒園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一定要及時和爸媽說清楚。

平時也要多留意孩子的行為是否有異常,做個有心人,加強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家長除了自我的影響力,還可以利用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繪本,孩子對於圖畫的理解會更敏感更直接。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本系列針對習慣養成、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學習方法、情商培養、逆商培養、愛心培養等方面問題。選取了簡潔、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勵志故事,加以一針見血的評點剖析。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人性化的彩色注音版,更好的幫助孩子去理解和閱讀,

10冊僅僅70多元,平均一本7塊多錢,每本有80頁,是不是更加的實惠,性價比高呢?

兒子被大孩子欺負,父母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他們去說“沒關係”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查看就可以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