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樂”》:誰不想像馮驥才一樣遇到這麼好的上司?

在馮驥才的生活散文《我的“伯樂”》裡,記錄了一位他的文學生涯中十分重要的“引導者”——韋君宜。他在這篇散文裡這樣高度地稱讚他的這位上司:

我想,如果我沒有遇到韋君宜,我以後的文學可能完全是另一個樣子。我認識她幾乎是一種命運。

《我的“伯樂”》:誰不想像馮驥才一樣遇到這麼好的上司?

韋君宜

初相遇,她給了忐忑不安的新人一份認可和理解

1977年,馮驥才把《義和拳》的初稿寄到人民出版社。在那個年代,還是文壇新人的馮驥才面對這個大廠牌,那種忐忑和不抱希望,可類比於今天剛出社會的小同學應聘全球500強企業的心情。

《我的“伯樂”》:誰不想像馮驥才一樣遇到這麼好的上司?

《義和拳》馮驥才、李定興著

韋君宜一眼就識中這匹良馬,已經是社領導的她親自來到天津,與馮驥才開會研討。這是兩人的初相識。

馮驥才當時懵懵懂懂,不會拍馬屁說漂亮話,甚至還帶韋君宜到不知名的街邊小店吃飯。但韋君宜非但沒有嫌棄責怪,吃完飯還誠懇地致謝。

這種求賢若渴,毫無架子的上司,如今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了。與其說這是一種職場素養,我覺得更像是人格魅力。

《我的“伯樂”》:誰不想像馮驥才一樣遇到這麼好的上司?

馮驥才

現在的職場文化更多是下屬為上司盡心盡力地謀劃每一件小事。哪怕是泡一杯咖啡,跑腿打一頓飯,都要揣測著上司的喜好。如果像馮驥才對韋君宜這樣子,在如今早該被穿小鞋了吧!

對生活不拘小節,對工作“斤斤計較”

韋君宜的辦公桌上總是堆得滿滿當當,可見她一天的工作量有多大。馮驥才這樣子形容上司的辦公環境:

她天天肯定是從這堆書稿中“挖”出一塊桌面來工作的。

但是這樣不拘小節的生活習慣絲毫不影響她的工作效率。有一次,她邀請馮驥才來談他的作品,從裝著筆芯、文件夾、髮卡、眼藥水……的“筆筒”裡找出回鐵夾子來,把馮驥才的文稿夾好讓他拿回去修改。

《我的“伯樂”》:誰不想像馮驥才一樣遇到這麼好的上司?

韋君宜

等馮驥才拿回去一看,驚呆了!

這書稿上竟密密麻麻寫滿她修改的字跡,有的地方用藍色圓珠筆改過,再用紅色圓珠筆改,然後用黑色圓珠筆再改一遍!

叫下屬修改之前,自己就已經改了3遍了。這是一種多麼負責的上司!

《我的“伯樂”》:誰不想像馮驥才一樣遇到這麼好的上司?

馮驥才

看看現在的上司是怎麼提意見的,“我覺得這個還差點兒東西”、“這個顏色不對勁兒”……看似提出了問題,實際上下屬也不知道怎麼改,只能妄自揣測上司話裡的意思,越改越脫題,反反覆覆來來回回,把工作時間無限拖長

“君子之交淡如水”

馮驥才對他的上司韋君宜有一處描寫反覆出現:

我每逢遇到韋君宜,她卻最多朝我點點頭……她走路總是很快,嘴巴里總是自言自語那樣囁嚅著,即使迎面是熟人也很少打招呼。

韋君宜自然讀過馮驥才的書稿,也不是不知道這是她的下屬,但在工作之外,她選擇與馮驥才保持距離

《我的“伯樂”》:誰不想像馮驥才一樣遇到這麼好的上司?

韋君宜同志年輕時的照片

看到這裡,可別認為這兩人只是工作上“認識”的交情。韋君宜對馮驥才的幫助可不僅是工作上的。

她經常對社裡另外一個領導李景峰誇讚馮驥才“有靈氣,賊聰明”,在全社大會上誇馮驥才是個“人才”。

在馮驥才發表引起爭議的傷痕作品《鋪花的歧路》的時候,韋君宜刻意安排馮驥才在茅盾先生在場時介紹作品,由此得到茅盾的支持。

韋君宜還特意指示出版社給馮驥才每天5毛錢的生活補貼,這對於馮驥才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可是每次這兩人見面,他們頂多點頭示意,閒聊幾句而已,保持著清醒而自持的距離。

《我的“伯樂”》:誰不想像馮驥才一樣遇到這麼好的上司?

馮驥才

多少人最厭倦的事情之一,就是下了班還要參加公司的聚會。明明白天已經身心疲憊了一天,晚上還要裝作一副“我與公司一刻也不能分離”的嘴臉,繼續討好上司,卻也不見得能換來上司的認可,薪職的提高。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看似關係平平無奇,實則幫助無孔不入,這才是人們心中完美的上司的模樣。

結語

《我的“伯樂”》裡面,記錄了一位高尚的老太太——韋君宜。她看似靦腆、不善言談,其實有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看似亂七八糟、不拘小節,其實眼光獨到,工作負責;看似人情冷淡,其實對別人有著一顆樂助、溫暖的心。

這樣一位上司,又叫誰不羨慕,誰不愛呢?

歡迎關注 ,閱讀之路讓我陪你,一起思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