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辭職的年輕人一個難忘的教訓

我的一個朋友,29歲,去年12月份跟老總一個不開心,因為自己有些才能就離職了。也沒著急找工作,心想輕鬆一個月,年後在找好了,但是沒想到疫情爆發,過完年也沒有公司營業,咬著牙堅持了一段時間,2月份的時候,終於有幾個獵頭來聯繫,但是朋友還是有點活在過去的世界裡,這個公司距離有點遠,那個公司行業有一點不對口,這個工資比原來少了一點……。本來疫情之後,各個公司都在裁員,預留的合適崗位並不太多,以至於後來獵頭也就不來了。

我勸他,別等著獵頭來找了,自己主動去網上貼些簡歷,去聯繫聯繫公司。朋友反駁我道:“你不懂,主動去找工作,太丟人了,公司會看不上你。”我無言以對,朋友一直傲嬌的很,但是到了3月份終於吃不住了,有房貸,還有信用卡壓力,之前花銷蠻大沒存下什麼老本,最近方便麵吃了一頓又一頓,怕家裡人擔心,每次父母來電話,都告訴說:“馬上,馬上就上班了。”他內心一天比一天慌亂,夜裡也開始睡不著覺,有時候跟我訴訴苦,我又勸他,去主動找工作吧,他囁喏道:“已經開始找了,但還沒消息。”我當時很高興,並不是因為他聽我的話了,所以高興,而是因為只要他去主動找,他很有才能,一定會找到的,現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

疫情,給辭職的年輕人一個難忘的教訓

果不其然,一週後,他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他找到了一家公司,通過了面試,薪資比年前還要高。我為他找到工作高興,我也更為他肯於放低姿態而高興。


疫情,給辭職的年輕人一個難忘的教訓

根據LinkedIn發佈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報告裡顯示,95後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職時間僅為7個月,頻繁的換工作凸顯了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人會有一點點的傲嬌,放不下身價,只能往上走,尤其是承擔不了中途往下走的可能,其實這件事,我詢問一些年齡稍大的朋友,他們說,如果真的這個情況,我除了主動去找,而且我寧肯去找個基礎一點的工作先幹著也不願意閒在家裡,工作只要幹著你就會有成長的機會。或許這就是成熟和不成熟的標誌吧。

曾經有一位老闆跟我抱怨說:“怎麼現在找工作的人這麼傲嬌呢,天天喊著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想請問你們定義好的標準是什麼?啥都不幹喝茶看報紙月入上萬嗎?不考慮銷售,客服,保險,還想找個離家近的,工資要求5000+,雙休。地鐵三五站路到公司遠嗎?現在找工作的對自己定位都不清晰嗎?有工作就先去看看啊”

這位老闆或許有他偏激之處,但是他越確實道出了現在好多職場人需要提升的地方。

轉變心態,未必高起點才能高飛,低開一樣高走。

很多成功人士,並非一開始就是高高起點。也是從低起步。保安張俊成,他種過田,修過車,後來到北大西門當保安時,有一天,7個外國學生要進北大,因為缺少證件,張俊成不讓他們進。又因為不會英語,無法交流介紹學校規定。外國學生莫名被拒很氣憤,憤怒的拇指朝下嘲諷張俊成。張俊成感覺了羞辱,從此開始自學之路。最後被北京大學法律系錄取。從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2015年,他和朋友一起,創辦了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他是校長。


疫情,給辭職的年輕人一個難忘的教訓

轉變思路,未必只有等待才是高姿態,主動出擊也是能力。

就像我的那個朋友,一直認為只有等待,才能得來尊重,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而這一次主動出擊,反而獲得了理想的工作。堅持星球創始人龍兄,在大學畢業兩年後,去一家德國公司面試,前三輪都順利通過,最後一輪全面失敗,但是龍兄沒有放棄,主動問人力資源經理我失敗的原因,他告訴龍兄有一位面試官不同意給offer,後來龍兄依然主動出擊跟那位面試官溝通,無效。然後又去跟這個崗位的負責人溝通,還是無效。但龍兄仍然沒有放棄,又給CEO 發了一封長長的郵件,講了他面試這段時間從瞭解公司到4 輪面試到永不放棄的故事,最終成功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我們可以看出龍兄並沒有覺得求人是一種難堪的事,而認為這是自己不放棄的榮譽,不僅他這樣認為,公司老闆也是認可這樣的行為,所以才會給予了最終的offer。


疫情,給辭職的年輕人一個難忘的教訓

轉變價值,未必只有高收入才是好工作,適合自己才是更好的選擇

知道我那位朋友是怎樣選擇成功的嗎?他原本放棄了高收入,因為在他去面試的時候,那家老闆看中他的才華,他也比較認可這家公司,認為這家公司可以助力自己成長,所以決定即使底薪也要加入,但沒想到的反而是他放棄一切時,老闆給了他一個比之前預想高得多的工資。

第三季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本來是一個外賣小哥,當他成名後,先後有20多家企業找到他,北京一家公司甚至開出了百萬年薪,邀請他做形象代言人,合同一年。然而雷海統統拒絕了,卻選擇了工資待遇並不是最高的成都一家教育培訓學校,去當一名教研老師。有人嘲笑雷海為只會背詩,沒想到還會這麼傻!面對這樣的嘲笑,雷海為說:“我覺得他們在消費我的知名度。而我覺得成都這家學校更適合我”,其實我特別理解雷海為的選擇,因為學校校長王良紅說:“他其實是一個挺內向的人,但當談到自己最擅長的詩詞領域的時候,他的話匣子才會一下子打開了。學校希望更多孩子受到他的感染”雷海為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知道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疫情,給辭職的年輕人一個難忘的教訓

職場的選擇並非急功近利,需要的是踏實下來,轉變心態、轉變思路、轉變價值,或許這樣才能更讓我們走上更遠的路。就像彈簧,當我們真的能夠收縮的時候,才是我們力量最大的時刻。希望每一位夥伴都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有一個更廣闊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