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qu死。

他吹著口哨整理衣著,噴了香水,站上板凳,篤定地把頭伸進繩結中。這時,門外一輛貨車撞上了歐維的油桶。

歐維叫囂著,衝出去。幫新來的鄰居倒好車,自殺的計劃自然也泡湯了......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你可能很難喜歡上他。

59歲,喪偶,獨居,性格乖戾,嘴上總是罵罵咧咧。每天在社區裡走來走去,指責鄰居家狗狗隨地大小便,檢查垃圾是否分好類,將雜亂的玩具擺放整齊,把隨意停放的自行車搬到規定位置......

你會發現,看著看著你開始喜歡這個古怪老頭。他雖然總是惡語相向,但他從未袖手旁觀。一邊罵,一邊還要幫你把事情處理好。

不知道你怎麼看,我反正覺得像極了我媽。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像他這樣操心所有事情的人,為什麼突然想死?

原來,歐維在車間勤勤懇懇工作了43年,突然被告知“你只有59歲,或許可以考慮別的生活方式”,簡言之,就是被辭退了。

回到家裡,妻子不在了。社區裡的秩序,也照常混亂。和所有老年人一樣,他覺得自己是個甩不掉的麻煩。青春不再,你很難事事想開。只有每天去妻子的墓前獻花。他才能自在些。

所以,選擇死亡是早就決定好的事情。他只是在等一個時機。比如被車間辭退的這一天。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死的決心有了,問題來了——死神不一定願意收留你,甚至還要捉弄你一下。

所以,你會看到每次歐維打算自殺的時候,總會有些“超自然現象”:繩索斷了,手槍壞了,門鈴響了,將汽車尾氣導入密閉的車內,還是失敗了......

而這些意外,註定是人與人之間,生與死之間一場迷人的救贖。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新鄰居是來自異國的穆斯林,和歐維相反,他們熱情、開朗,願意和別人分享快樂和食物,當然。也絲毫不介意麻煩別人。就這樣,歐維漸漸被他們融化,甚至能和他們家兩個小屁孩打得火熱。

在失去妻子的六個月後,歐維意外的有了自己的“家”。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qu死》原著中寫: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有那麼一刻,決定他們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你不瞭解那個故事,就不瞭解那個人。”

而愛面子的歐維,也坦露出自己的過往:年輕時親眼看到父親死於橫禍,他接替父親的工作,早早步入社會。一次旅行他遇到了一個美麗的女孩,也就是他現在的妻子。在這之前他完全沒有對生活抱有任何希望,一直到她出現。

兩個年輕人墜入愛河,結婚,很快有了孩子。卻因為另一場車禍,他們失去了孩子,妻子也終身癱瘓。為了讓妻子開心,他親手修了能供輪椅上下的斜坡,把家裡的廚房灶臺修矮......

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內心充滿愛的男人。妻子是他人生中唯一的光。一直到六個月前,妻子患癌過世。

歐維每天都會拿著鮮花來到墓前,在地上鋪好報紙,躺著曬太陽。好像她就在身邊。歐維所有的乖戾,都是想要隱藏內心的脆弱。

溫暖的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接受他的偽裝。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王朔說:“無賴,就是無所依賴”。

由此,歐維的固執脾氣變得可愛起來。

他無數次因為“難以忍受”而幫助“什麼都不會”的鄰居們。又無數次被“迫不得已”的溫暖,留在這世間。

多像是我們的人生啊。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這是一部典型的北歐風格電影,敘事也多半是寡淡的感覺居多。而這正是電影的妙處,在一個銀裝素裹的冬天,一點點融化你,讓你心生暖意。

你會意外的發現,在影片的末尾,你坐在灑落陽光的溫暖車廂裡,搖晃著身體,兀地溼了眼眶。究竟是什麼這麼打動人?你甚至說不上來。

三年前看完,我的解讀是——人與人的救贖。現在再看,我覺得是“孤獨與愛”的命題。

誰都不能獨活,這是帕瓦尼說的。可悲的是,大部分時候大部分人都會感覺到和這個世界疏離。像歐維一樣,在生命完結之前就提早被社會厭惡,或者厭惡社會。終於有一天,你也到了開始迎接同齡人的死訊的年紀。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被一個朋友問到:你有思考過死亡嗎?

當時還比較小,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回答。一方面,想過。另一方面,我認為這個念頭很懦弱。

現在我不這麼想。反過來想,我覺得能活下去的人都是勇敢者。我們生下來,無可避免的,你會有被逼迫到想當逃兵的時刻。但是,正如另一位朋友所說的——“總有什麼會留住你。”

歐維最後還是死了。6次自殺未遂,面對著鄰居新出生的寶寶,有點生澀和害怕。難得的晴天來了,窗外柔和的陽光灑進屋裡。歐維放棄死去的念頭,眼光柔和了。

他好像重拾了生命的希望,但就在這個早晨,歐維因心臟病去世。他閉上眼睛,睡著了,迷迷糊糊醒來,在初遇妻子的那趟列車上,是一雙紅色高跟鞋,還有她笑盈盈的眼睛......

這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在最困難的時光,他遇到了笑容燦爛的女人。幾十年後,在他最孤獨的時候,遇到了那些“鬧騰的,一無是處的鄰居們”。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你會提前死一死嗎?如果他現在再來問我。

我會說:不,上天對我眷顧,我受寵若驚。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最後這首詩,獻給曾經孤獨無助的你——約翰·多恩《喪鐘為誰而鳴》

John Donne(1572-1631)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沖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豆瓣8.8《明天別再來敲門》,60歲老人與死神之間的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