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導語:《囧媽》這部影片一經上線,引來不少罵聲。匪夷所思的橋段和強行煽情的結局,給導演徐崢敗了不少好感。要說它的亮點,是成功向觀眾展現了一個“中國式”媽媽的形象。這樣一個“好媽媽”,卻給一些青年女性帶來困惑。

害怕不能成為“好媽媽”

玲子結婚3年還不想當媽媽,原因竟然是:她有一個好媽媽。

玲子爸在她2歲時就離家出走再沒回來過,剩下母女倆相依為命。為供女兒讀書,阿姨常年奔波在外,流水線、建築工地......什麼活都幹過。

儘管掙錢辛苦,阿姨也決不虧待女兒。我記得上高中那會兒,我們班唯一一個用滑蓋諾基亞手機的,就是玲子。當時我們都以為她家是土豪。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當年最潮的諾基亞

這麼多年,阿姨一直沒有再婚,怕影響玲子成長。如今年近花甲,與女兒同住,更是承包家裡全部家務,每天也不外出,有時間就琢磨食譜。

玲子說,每天看著母親像頭驢似的轉個不停,她很辛酸但無能為力。她的媽媽為她傾注所有,犧牲了自己的光陰,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幸福。從小到大,她都認為像這樣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如今輪到她自己,她沒有信心,可以成為這樣一個“好媽媽”。

想來也是,中國式親子關係總是充滿犧牲感和悲壯感。賀歲電影《囧媽》,也將“中國式”媽媽這一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黃梅瑩老師飾演的盧小花,正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媽媽形象。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盧小花

酒鬼丈夫早逝後,兒子成為她的唯一。此後幾十年,她的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兒子身上,怕他穿不暖,怕他吃不好;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怕他婚姻不幸福;怕他不生孩子......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而自己呢,年過半百,才想起來,原來還有未完成的夢想。

這樣的“好媽媽”思想在中國已然根深蒂固。一代一代悲壯的母親們為“媽媽”這一形象,不斷樹立更高的標杆。到如今競爭這般激烈的時代,年輕媽媽們又不得不延續傳統,爭先恐後加入新的“好媽媽”行列。

彷彿一旦有了孩子,女性的評判標準就變成了:你是不是一個優秀的媽媽。可如果我覺得連自己的媽媽都比不上,我哪裡有信心,成為一個好媽媽呢?

害怕成為“好媽媽”

有些媽媽會說,是你們年輕人想得太多,等你們當了媽就知道,“好媽媽”沒那麼難當,它只是一種本能。

或許,這正是這個時代女性們的幸運。如今社會更進步,觀念更開放,女性更獨立。這些使得女性有更強烈的自我意識,我們有機會“多想一點”。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一方面“好媽媽”標杆一代比一代高,我們無法企及;另一方面,我們又害怕真的成為“好媽媽”,甚至超越從前,又樹立了新的標杆。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犧牲大量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生活,甚至自己的夢想與追求,去成就孩子。

我更害怕,這些東西悄然消失之時,我還渾然不知。

閨蜜家庭條件一般,想著家裡經濟壓力大,所以懷孕時沒有辭掉工作。她孕吐嚴重,又時常加班,壓力很大。某天我們去看她,她沒忍住哭訴起來。婆婆老公趕緊跑來勸她:你可不能這麼情緒化,這樣對孩子很不好。

我和同去的朋友對望一眼,心裡犯嘀咕:這是什麼話,我都難受成這個樣子,你們不關心我的情況,滿腦子只有孩子嗎?

誰知朋友不但沒生氣,還一臉自責地摸著肚子說:寶貝對不起,媽媽不是故意的,媽媽沒有不高興......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同學麗麗也是一樣,她是個女強人,實習期就拿到五百強Offer。去年當了寶媽,她的首要任務變成:做一個優秀的媽媽。她在家裡人提議下辭去了工作,一心培養孩子。寶媽群加了七八個,育兒寶典讀完一本又一本。當初走上人生巔峰,迎娶小鮮肉的豪言壯志一去不復返。

倘若終有一天我摸爬滾打成為一個優秀媽媽,那些渾然不覺中失去的東西,多年以後再回想,難道真的毫無遺憾嗎?

《囧媽》裡的盧小花最終如願以償,登上去往莫斯科的列車,在紅星大劇院完成了演唱。可惜她回家摘掉假髮,那滿頭鶴髮已然遮掩不住。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劇院還是那個劇院,盧小花已然不是幾十年前那個盧小花。

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

如果我費勁心血成為一個“優秀”媽媽,我可以忍受我的孩子不是一個“優秀”孩子嗎?

我就是一個活在“優秀”陰影下的孩子。從小老師會問我們一個問題:“你們為什麼讀書?”為什麼讀書呢?為了讓媽媽驕傲。

高三那年,媽媽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我們家是普通農村家庭,為了供我們兄妹倆讀書,直到大學畢業,家裡連一臺彩電都沒有添置。不顧我的反對,我媽堅持陪讀。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她是優秀的媽媽,毫無疑問。只是每次大考小考,我的腦子都會蹦出“我媽都是為了我”,“我們家窮都是因為我”等想法。

結果不言而喻,一到大考我就暈考。終於有一天她忍不住了:“你覺得我們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

我忍了許久,把那句:“請你不要為我這麼辛苦”嚥進肚子裡。

多一份付出,就會多一份期待;多餘的付出,就會對孩子造成多餘的壓力。

《囧媽》中盧小花千辛萬苦把孩子養大,她也無法接受孩子偏離自己心目中的“正確”道路。於是,她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小到吃喝,大到婚姻家庭,養育後代,她都親自過問。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她控制自己不夠,還要控制兒媳。兒媳婦正在開會,一個電話打過去,婚姻隱私都要問得清楚明白。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她認為,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這麼大,誰不說我有能耐?誰不說我不容易?我當然有權利幫兒子管理人生。

奈何,生命是無限次循環的輪迴。

兒子徐伊萬長大,也終於成為了跟媽媽一樣有極強控制慾的人。事業上順風順水,他依舊把握不住自己的幸福。

打破“好媽媽”標杆第一步是放過自己,允許自己只做合格的媽媽;也放過孩子,允許孩子不做“別人家的孩子”。

普通媽媽+普通爸爸=幸福孩子

打破“好媽媽”標杆第二步,需要爸爸的加入。

很多時候媽媽們不得不做一個“優秀”媽媽,是因為有一個“不及格”爸爸。如果徐伊萬有一個積極顧家不酗酒的老爸,他的媽媽便不需要付出那麼多。盧小花只要做一個普通媽媽,就可以讓兒子好好長大,她的歌唱夢想,也無須等到滿頭白髮才恍然想起。

《囧媽》:“好媽媽”思想帶給青年女性的現實壓力與自救

中國早就解放女性生產力。女性在社會,在職場擁有了更多可能性。但“家務屬於女性,教育孩子屬於女性”的觀念並未完全得到改善。對職業女性來說,結婚生子是減分項,使女性收入普遍降低20%;而對男性來說,是加分項。

這使得青年女性想做一個“優秀”媽媽,需要承擔內外雙重壓力。於是產生了焦慮。

我小時候不怎麼喜歡媽媽,因為她總是脾氣很大,逼我寫作業。我喜歡爸爸,因為他總是輕聲細語,也不逼我學習。

長大之後才明白,這都是因為家裡的壓力都在她身上,教育孩子的責任她也在承擔著,她還不得不在周圍城鎮去找一份工作補貼家用。這時候我們如果出了一點差錯,都會讓媽媽變得焦慮。

一個“不及格”家庭,普遍來說,都會有一個能幹但焦慮的媽媽,一個失職的爸爸,和一個早熟的孩子。

或許孩子並不需要一個“優秀”媽媽,TA只需要一個“普通”媽媽,和一個“普通”爸爸,就能成長為一個“優秀”孩子。

結語:

中國傳統的“好媽媽”思想給青年女性樹立了越來越高的標杆。我們一方面擔憂無法成為一個“好媽媽”,一方面又不甘於真的成為一個“好媽媽”。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都有同等的重量,都值得全力以赴地活。

於自己而言,我們需要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於家人而言,需要給女性更多支持與關愛,讓我們有信心:其實不需要犧牲那麼多,其實我只需要做一個“普通”媽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