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攝於閩浙贛軍司令部

秋天就應該去葛源楓林看看,不光是這450畝的楓樹林,還有滿滿的紅色舊址。作為蘇區的省會葛源是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閩浙贛省軍司令部、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這些機構都設在葛源楓林村。

1. 紅軍操場

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攝於紅軍廣場

楓林村也被稱為楓樹塢,村內有個戲臺,戲臺周邊坐擁一片年歲過百的楓葉林。1931年閩浙贛省會機關遷到葛源楓林,後來這戲臺就成了紅軍操場。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廣場就成了大型文藝活動晚會及軍民互動的天然場所。

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攝於紅軍廣場 法治宣傳牆

操場右側的黃牆上展示了閩浙贛蘇區當時法治成果。雖然蘇區政府創建時間短,但已建立較為完備的司法機構和相關法律條例。蘇維埃政府的司法機構同今天司法機構相比較為複雜,分為閩浙贛省政保衛分局、閩浙贛省裁判部和閩浙贛省“四部一會”。

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攝於紅軍廣場 法治宣傳牆

政保衛分局類似於今天的公安機關,主要執行逮捕和看管犯人的職能;審判部是當時最高司法機關,負責裁決審判當時刑事犯罪和反革命分子;四部一會主要是內務部、土地部、勞動部、工農檢查部及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

2. 閩浙贛省軍司令部

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攝於閩浙贛軍司令部

從紅軍廣場出來,沿著石子路向前走若干米右側就是軍司令部。軍司令部在一所名為“雲崗舊第”的屋子裡,前屋是一個小陳列室主要介紹的是紅十軍創建、發展經歷,房屋兩廂主要保留還原當時房間器物及生活用品。屋子正廳中央懸掛的馬列畫像,嚴肅而莊重。

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攝於閩浙贛軍司令部 陳列室

紅十軍變化過程比較複雜,經過數次擴編組建。它最開始的雛形是“工農革命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十四團”,這是一支正規紅軍武裝部隊卻僅有20人帶槍。後來這支軍隊在青板金雞山戰役中取得勝利,改成了工農革命第二師第十四團。1929年,工農革命第二師第十四軍團改為“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為了掃除土地革命時期所產生的散漫習氣,方誌敏還深入部隊親自矯正風氣。

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攝於閩浙贛軍司令部 陳列室

次年獨立團擴編為紅十軍,人數也由當初的20人槍擴充到4000人槍,並取得了四次反圍剿勝利。1933年,紅十軍被改編成為紅十一軍前往蘇區作戰。1933年6月,重新組建了紅七軍團,紅十一軍與中央紅軍第三十師組成了紅七軍團。

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秋天就應該來楓林看遍紅色的風景——葛源楓林篇上

▲左 軍長室 右司令室

在外屋子兩側設有房間分別是警衛室和政治部,其中警衛室房間有若干張床鋪。政治部後門聯通著軍長室,軍長室內還原當時房間面貌,牆角處的煤油燈,牆壁上的雨具,床及座椅。軍長室對門就是司令員房間,司令員房間面積反而比軍長室要小,但裡面的配置基本相同。

閩浙贛省軍司令室內先後迎來過唐在剛、劉疇西、方誌敏三位司令員,然而這三位司令員都犧牲在1935年。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