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區出臺“24條”力促經濟社會發展

<table> 光明區出臺“24條”力促經濟社會發展

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建工程現場。康元 攝

/<table>

保障復工復產、提振商貿消費、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快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光明區再次打出政策“組合拳”,按下疫後恢復的“加速鍵”。日前,光明區委、區政府發佈《深圳市光明區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力促企業滿員滿產、支持企業降本提效、迅速提振商貿消費、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加強穩崗就業支持、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強化政策落實保障等7個方面,提出24條具體的針對性措施。

從加快宣傳落實深圳市“惠企16條”,到推出光明區“惠企15條”“滿員滿產”惠企4條,再到此次出臺的“24條”,光明區快速打出的一系列“組合拳”,提振了社會發展信心,顯示了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決心和魄力。日前,深圳市政府發佈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從科研體系構建、新興產業培育、人才團隊集聚、公共配套供給、體制機制創新等多個方面,為光明科學城的建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光明科學城建設迎來又一重磅政策利好。當下,光明區正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以為實現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目標築好“基石”。

真金白銀▶▶瞄準企業最突出、最急迫難點問題

《若干措施》共涉及7個方面24項具體措施,包括促企業滿員滿產4項措施,支持企業降本提效5項措施,迅速提振商貿消費4項措施,提高項目建設效率3項措施,加強穩崗就業支持4項措施,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項措施,強化政策落實保障2項措施。據瞭解,《若干措施》兼顧市區兩級政策銜接與光明特色,在光明區原有“惠企15條”的基礎上,針對疫後恢復加大資金投入、拓寬支持範圍;同時銜接深圳市相關政策框架,並在部分上級政策基礎上加大支持力度。

《若干措施》出臺之前,光明區通過問卷調查、工作座談等形式,深入調研企業復工後的難點和訴求。事實上,疫情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實現復工復產後,資金、成本等問題還將繼續困擾著企業。

光明區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若干措施》圍繞光明區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發力,就是要瞄準前期調研中企業反饋的最突出、最急迫的難點痛點問題,力求快速見效。

在《若干措施》中,無論是力促企業滿員滿產的補貼措施,還是支持企業降本提效、加強穩崗就業支持,都給予了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扶持。以力促企業滿員滿產這一條為例,光明區此前已經推出了“滿員滿產”惠企4條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如聚焦“員工返崗難”,安排點對點專車接送員工返深返崗,目前已向11省45市發出專車190輛,協助5274名員工“家門口上車、廠門口下車”,快速安全返深返崗。

此次《若干措施》既是一次對以往惠企政策的固化,也是一次再升級。在加強穩崗就業支持部分,將加大人才引進補助力度,與市外勞務輸出地建立長效對接機制,鼓勵推薦人員到光明區就業,每成功推薦1人給予500元獎勵。對新引進入戶且在光明區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人員,在已獲得深圳市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的基礎上,按本科15000元/人、碩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的標準予以配套補貼。

此外,《若干措施》還體現出希望構建長效機制的特點。如光明區在疫情期間推出了保障企業復工萬人醫學指導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團隊、政策宣講服務隊、滿員滿產服務隊、項目建設服務隊、企業復工公益法律服務團等專業隊伍,取得了良好效果,《若干措施》要求進一步優化這些惠企服務。

激發活力▶▶政府主動作為和政策引導並舉

一個城市經濟活力如何,重大項目是張“晴雨表”。對沖疫情影響、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更是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的託底、拉動作用。

隨著這兩年來戰略地位的躍升和優質資源集聚能力的大幅增強,光明已成為深圳基建的“主戰場”。2020年光明區計劃安排重大項目92個,總投資321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62.3億元,同比增長18.9%。光明區正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的良性梯次建設發展格局,促進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次,《若干措施》也體現出政府主動作為和政策引導並舉的鮮明特點。光明區一方面以重大項目投資為關鍵抓手,帶動全社會經濟快速復甦;另一方面,發揮政府的示範帶動效應,形成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的社會氛圍。

《若干措施》提出要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具體包括創新建設項目審批模式,實施審批工期負責制,對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關係重大的項目提前介入、全程指導、特事特辦,最大限度縮減審批時限;上線建設工程不見面無紙化審批平臺,進一步精簡審批程序,實現全天候、低成本、高效率審批服務;鼓勵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提速。優化固定資產投資績效考核方案,鼓勵列入重大項目計劃、政府投資計劃的前期項目提前開工,鼓勵在建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單位在疫情防控期間,因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產生的專項費用,可由合同雙方按實簽證列入工程造價,防疫費用原則上不超過工程招投標下浮金額。

為了鼓勵社會投資熱情,《若干措施》提出設置工業投資項目進度獎勵。對列入光明區2020年重大項目計劃的工業投資項目,全年計劃完成率達120%以上的,按當年投資額超出計劃部分的10%予以獎勵,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提前6個月、12個月完成項目規劃驗收的企業,根據項目投資規模分檔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

為了拉動內需,對沖疫情影響,光明區也已經啟動了“邂逅春天·約惠光明”主題消費活動。按照《若干措施》部署,光明區將從構建消費券支持體系、支持企業開拓線上市場、鼓勵開展促消費活動、激活汽車消費市場四個方面來迅速提振商貿消費。

儲蓄動能▶▶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啟動新基建

在經濟政策方面,《若干措施》重點支持工業、消費、投資等相關領域,著力支持穩崗就業,積極提振社會發展信心。

作為深圳實體經濟的“蓄水池”,一直以來,光明區堅定不移地把先進製造作為實體經濟根基,在光明區2020年92個重大項目裡,其中製造業項目有21個,總投資78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87.24億元,佔重大項目年度計劃投資比重40.5%。可見,未來光明區將繼續把製造業作為強區基石。

此次《若干措施》也可以明顯看到這一點。《若干措施》鼓勵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對2020年開展技術改造項目的工業企業,按實際投資額的15%予以資助,最高不超過200萬元。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購置先進適用設備,按其獲得市級融資租賃貼息金額的50%予以配套補助,單個項目補助不超過50萬元,且不超過企業的融資成本。在鼓勵企業擴產增效這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對受到疫情影響的“四上”企業,2020年度在光明區產值(或營業收入,下同)與稅收貢獻均實現正增長的,按其新增地方財力貢獻的一定比例予以獎勵。對在光明區擁有產業用地的工業企業,在2020年重新簽訂產業監管協議並嚴格落實的,在資金、人才住房、用地容積率提升等方面給予獎勵或支持。對2020年度首次納入國家統計數據庫的“小升規”企業,在庫1年以上的,予以20萬元獎勵。

不僅著眼於當下推動企業轉換動力,光明區也希望培育區域發展新動能。當前熱議的“新基建”,被普遍視為新風口。長遠來看,其符合產業升級的要求,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方向之一。《若干措施》明確提出了聚焦新基建啟動一批重大項目,這意味著光明區已經開始謀劃在新基建“賽道”有所作為。

據瞭解,《若干措施》在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方面提出兩點,一是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搶抓疫情帶來的產業發展機遇,支持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電子商務、現代物流、5G、人工智能等產業的頭部企業、骨幹企業落地,2020年明確落地光明項目優先安排用地供應。本年度內推動6片“平方公里級”連片產業用地二次開發,出讓產業用地14宗以上,打造不少於5個專業園區並對入駐企業租金予以政府指導價支持。二是聚焦新基建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圍繞先行示範區建設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需求,以5G基站、大數據中心、高速鐵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在公共衛生體系、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社會管理、道路交通等領域謀劃啟動一批重大項目。積極利用專項債擴大政府投資規模,全年通過專項債投資額不低於50億元。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項目投資,遴選一批國家政策鼓勵、具備一定運營現金流的大型項目,以PPP模式開展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