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標不如改規劃

圍標不如改規劃

文丨地產三哥

和誰共謀,很關鍵。



1

圍標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中標掙錢。

如果這標掙不了錢,中了意義也不大。

如果掙得到錢,那麼就可以考慮圍標、串標來確保中標。

投標的基本操作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要淘汰掉不合作或者不夠格的競爭對手:

淘汰對手方法有很多:比如資格審查、技術標的評分規則等等。

淘汰掉一批對手之後,進入第二階段:商務標。

商務標這塊是真刀實槍的拼價格。

無論招標方採取的是最低價中標、平均價中標、還是倒數第二低價中標.....,如果你控制的投標人越多,獲勝的幾率就越大。

還有另外一種更加簡便的方法:

“就剩下咱們哥幾個,咱不要互相拼價格,肥水流了外人田。不就是利益分成嗎?坐下來談好。”

約定好怎麼分就行了。

這就是串標圍標。

招標方是肯定不願意看到這種情形的,但是一般的招標方常常也無計可施。

為了防止串標圍標,方法有N多,百度上隨便搜搜就是《串標圍標的100種現象》、《常見的串標圍標現象》......

而作為一位成功的投標人,戰略上“合縱連橫”、戰術上“威逼利誘”,最終保證“君安民安”是必須具備的鬥爭素養。

2

這次上海爆出的中海地產涉嫌圍標事件就是一個不成功的操作: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中海上海公司總經理崔帥被上海市公安局經偵隊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同時,萬科和華潤置地相關拿地人士也在接受有關部門調查。

針對上述三家知名房企的調查,主要源於涉嫌圍標拿地,而相關土地則是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HK271-01地塊(下稱“虹口地塊”)。

3月31日,虹口地塊出讓,起拍價34.3億元。最終,中海地產以底價成交,平均樓面價6.3萬/平方米。

而在這個地塊附近豪宅雲集,多數均價超過10萬/平方米。

回顧一下當日情節:

當日,包括中海、萬科、華潤、招商、綠城、平安等主流公司參與了上述純住宅用地拍賣,

根據本次招標規則:最終資格審核評分之後進入土地拍賣環節的只有三家:中海、萬科、華潤。

而在拍賣環節中只有中海舉牌,萬科和華潤沒有競價。

最終底價成交。

一般的招標方遇到這種事情是沒有辦法的,只能啞巴吃黃連。

在這裡,大家都不一般。

招商、綠城、平安沒有一家是吃素的,大家都是國有背景,who怕who?

而且,這個操作明顯是讓國家吃虧,挖大上海的社會主義牆角。

沒有君安民安,吃相有點難看,所以得查。

圍標串標機關算盡,但是違反原則,虎口奪食,容易出問題。

與其相比,修改規劃則高級的多,屬於降維打擊。


3

以前最低價中標的時候,標一開,外人都會納悶,這賬算不過來啊。

打個比方,工程成本怎麼算都得100萬,你80萬中標?

做生意的怎麼會傻呢?

“這裡路基不行要加厚,修改規劃增加預算。”

“這裡要坡度太高要降坡,修改規劃增加預算。”

就是一招:修改規劃、增加預算。

現在增加預算這招已經不靈了:從國庫裡面往外拿錢,干係重大,層層審核,任誰經手都會謹慎。

像虹口地塊這塊純住宅的精肉,零溢價?

這是和政府明搶,同時還有國有資產流失的法律風險。

誰來擔責,不查你查誰呢?

虎口奪食這樣的事情不能幹。

但是,如果你非但不是虎口奪食,甚至幫助老虎解決問題,那麼修改規劃就是可以的。

據《壹地產》報道:

“2018年3月,重慶市規劃局發佈了土地控規修改信息......,兩江新區大竹林組團O標準分區O19-3/05地塊將進行控規修編。”

之前大面積、高比例的商業用地變成為了住宅和類住宅用地,作為接手方的融創,能快速掙錢。

文中還說:

去年融創接手的泛海國際也被爆出修改規劃,2015年賈躍亭在重慶兩江新區拿下了382畝的樂視產業基地,也在2018年變成住宅入市銷售了,名字叫做重慶融創九棠府,均價1.1萬。

大竹林項目是重慶協信的,它的日子很不好過。

樂視也是。

泛海國際也是流動性緊張。

改規劃,該交的土地出讓金、稅費等等都要補交。

這時候修改規劃,既能解決遺留問題,又能促進財政收入。

最關鍵的是,沒有競爭對手。

大家都能順水推舟。

君安民安。

所以,和串標圍標相比,這就要高一個層次,屬於降維打擊。

圍標不如改規劃

最後

有種人你不得不佩服:

第一是膽識:雪中送炭的同時火中取栗。

第二是行動力:水到渠成的同時順水推舟。

第三是認知境界:永遠知道應該和誰共謀。

這種人不成功,沒有天理。

比如房地產界的收併購之王融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