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打鳴、公雞下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不職業”怪誰?

有一種觀點很大眾化,國足成績不好怪聯賽不行,聯賽不行怪俱樂部的金元足球,怪俱樂部引進外援水平太高導致本土球員沒機會,怪俱樂部給球員薪水太高而失去鬥志。還有一種說法也得到了較多人認同,是足協管理上的問題,不懂規律拍大腿制定政策。

母雞打鳴、公雞下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不職業”怪誰?

聯賽現在境況究竟是誰的問題?足協還是俱樂部。好像每一個觀點都有各自的理由,都能擺出一大堆事實來證明。我們不妨先來搞清楚幾個問題:

第一,足球職業聯賽的本質是什麼?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賽事,也是一種商業活動。足球運動是載體,商業活動是這項運動持續發展的源泉。離開了商業就不能稱為職業聯賽,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應該遵循商業規律來解決,不是行政手段,這是後面所說問題的基礎和前提。

母雞打鳴、公雞下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不職業”怪誰?

第二、足球職業聯賽主體是誰?職業聯賽的主體不是足協等部門,而是參與其中的俱樂部。無論是球員還是足協等部門,他們只是參與了這個行業,而不是這個行業的主體。足球運動員擅長足球方面的專業技能,但不一定搞得懂聯賽如何運營。足協是行政管理部門,不是商業公司,也不是本職工作,不一定擅長市場方面的事務,

母雞打鳴、公雞下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不職業”怪誰?

第三、足球職業聯賽規則由誰制定?行有行規,行規是參與主體在遵守國家法律的前提下,共同制定大家都認可的規章制度,也就是各俱樂部一起制定聯賽規則。足協等部門可以參與聯賽規則制定過程,但只是監督其不違反法律和脫離足球運動這個載體,而不是聯賽規則的指導者和決策者。

母雞打鳴、公雞下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不職業”怪誰?

第四、足協對於聯賽的作用是什麼?在遵循國家法律的前提下,

依照行規解決這個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足協服務於聯賽、對聯賽起到監督作用,對於聯賽的一切行為都只能以國家法律和行規為準則。只要聯賽和俱樂部不違反法律和行規,不能任意干擾聯賽和俱樂部的經營活動。

母雞打鳴、公雞下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不職業”怪誰?

總的來說,俱樂部參與聯賽的主要目的是掙錢,說白了就是做生意。俱樂部高薪挖人、燒錢引進大牌外援等行為,是強大的自己削弱對手的商業競爭手段,每一個行業都存在類似情況。但在很多人眼中看來,這些商業上的競爭手段成了禍害中國足球的根源。適者生存是市場規律之一,有競爭的聯賽才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動力,不然大家搞平均主義得了。

當然,有俱樂部會去鑽行規的空子,應該說基本上所有俱樂部有空子都會去鑽。這隻能怪規則不完善,而不能怪俱樂部不自覺。誰最清楚規則的漏洞在哪?肯定是一天挖空心思掙錢的俱樂部,讓他們共同來制定規則,才能讓規則的空子儘可能少。

母雞打鳴、公雞下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不職業”怪誰?

足協身負中國水平提高的任務,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國足的成績。為了完成這個任務,足協的一切做法是滿足聯賽的社會屬性(全民期望值,也是足協的任務使命),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說足協的出發點沒有錯。但是足協是行政機構而不是盈利的商業公司,他們來運營職業聯賽這樣的商業活動,這才是最大的外行管內行。讓一個行政管理部門去做商業公司的事情,當然會出現各種不靠譜的做法。足協做好對聯賽的監督職責,當好規則當中“裁判”的作用,而不是去制定這個行業的運營規則。

母雞打鳴、公雞下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不職業”怪誰?

當有一天俱樂部能真正“當家做主”的時候(成立由俱樂部為主體並且說話算話的職業聯盟),聯賽才會走上正軌。足協才能一身輕,也才會少挨大家的口水。不過,還要等多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