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為何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為何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

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

而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自然》雜誌網站截圖

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之際,種族主義和歧視的雜音甚囂塵上。

與此同時,為科學與真相奔走,反對汙名化、政治化的聲音,也正在國際輿論場上形成一股強大力量。

連續三天致歉:“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

英國《自然》雜誌的道歉首先於4月7日,以英文社評的方式發佈在官方網站上。

4月8日,同樣的內容發佈於《自然》雜誌海外社交賬號上。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自然》雜誌推特截圖

4月9日,《自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又發佈了中文翻譯版本。

連續三天,國內外三次發聲,這一世界著名科學期刊以此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這篇題為《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的文章開宗明義地指出,世界衛生組織2月將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時,曾委婉地提醒在新聞報道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

而其中就“包括《自然》雜誌”。

“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文內這樣寫道。

道歉後,社論不忘科普,世衛組織早在2015年就發佈指引,要求停止這種做法,以減少汙名化和惡劣影響,比如對所涉區域或當地民眾的恐懼或憤怒之情。

為什麼要道歉?文章援引傳染病和流行病學家的話表示,歷史表明,大流行會導致一些群體被汙名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所有人都要謹言慎行。

“如果存有疑問,可以徵求他人意見,但無論如何,一定要落到實實在在的證據上。”文章說。

亮明態度後,這篇道歉社論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引申出“種族主義攻擊”、“一損俱損”兩個子話題,描繪了新冠病毒汙名化給特定群體和世界帶來的嚴重影響:

世界各地的亞裔成為種族主義攻擊的對象;大批中國留學生苦惱於遭受種族主義歧視和未來學業的不確定性;高校損失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學子……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顯然,這篇洋洋灑灑近2000字的文章,並非僅僅為向中國道歉,同時還試圖表達出這樣一種深遠憂慮:

全球化文明之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如果任由歧視和偏見滋生,那麼人類面對的敵人就不再僅僅是新冠病毒。

而更好的總結也許是《自然》雜誌在其海外賬號上提煉的那句話: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

多國網友高呼:停止汙名化!

這份以科學的名義,向世界發出的分量十足的疾呼,也立刻引發各方熱議和共鳴。

美國《國民評論》網站在4月9日的報道中注意到,《自然》雜誌還在文章中指責少數政客“抱守舊辭不放”,並點名美國總統特朗普、巴西眾議員愛德華等此前攻擊中國的政客們。

“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報道援引《自然》雜誌文章稱。

俄羅斯衛星通信社則在報道中援引文章另一段話表示,如果新冠病毒引起的汙名化導致亞洲年輕人離開國際校園,縮短教育時間,放棄自己和他人的機會,讓科研環境每況愈下——在這個世界依賴科研尋求出路之際,將不啻為一個悲劇。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引發媒體多角度解讀的同時,《自然》雜誌的文章也在中外網友間引發討論。

不少中國網友首先對《自然》雜誌能夠改正錯誤、反對汙名化的舉動表示讚賞。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一些外國網友則開始反省西方此前的輿論攻擊。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更有外國網友直接引用《自然》雜誌的標題呼籲:停止汙名化!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汙衊和指責別人是趕不走病毒的”

事實上,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反對汙名化、反對歧視的聲浪日益響亮。

美國反誹謗聯盟、美國全國亞裔美國人委員會以及其他258個團體此前致信眾議院兩黨領袖,敦促國會採取切實措施,以遏制種族主義、仇外情緒和錯誤信息。

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專門設計“減少汙名化”專題鏈接,強調關於疫情的錯誤信息會造成恐懼和敵意。

而反對汙名化成為趨勢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正在看到:汙名化帶來的影響,並不侷限於中國。反對汙名化的呼聲,並不僅僅來自於歐美國家。在歧視面前,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必須最大限度成為共同體,攜手直面偏見併發起反擊。

尼泊爾《喜馬拉雅時報》週刊網站在4月9日報道中指出,甚至在尼泊爾,一名剛剛從韓國回國的男性由於出現症狀自我隔離。但他和他的家人卻遭到鄰居的歧視,隱私信息也被髮佈於社交媒體上。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報道呼籲有識之士、名人、媒體等積極行動,儘量減少汙名化。

在新冠病毒威脅下,每個人都可能身處於危險中。而在飽含偏見、歧視、種族主義的“思想病毒”的威脅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在4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美國政客又一次利用疫情抹黑中國,發言人趙立堅也駁斥稱,對中國汙名化的行徑不得人心。

趙立堅指出,任何國家都應該始終把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放在首位,併為本國人民提供足夠和有效的保障。

“汙衊和指責別人是趕不走病毒的。”他說。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本期審核 | 趙雅佳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往期推薦:

關於疫情和開學

80後院長的戰“疫”百日記憶

湖北省防控指揮部發布最新通知

[青春湖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为何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