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法則——鏈狀效應

鏈狀效應:

想嘆氣時就微笑

職場法則——鏈狀效應


離職場抱怨遠一點

有些人心胸不夠寬大,對一些事情總是放不開,喜歡怨天尤人。如果你總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的話,那麼久而久之,你也會變成一個愛抱怨的人。這就是鏈狀效應。所以,如果你不想變成個“嘮叨鬼”、一個“抱怨精”的話,那麼就離那些愛抱怨的人遠一點。

在職場上,更是如此。如果有愛抱怨的同事,你千萬要躲他遠一些。因為你不能為他解決任何問題,聽他抱怨除了自找麻煩外、只能讓自己的心情也變得很糟。而你本人,也千萬不要對你的同事抱怨,特別是工作上的事情。如果你抱怨多了,除了自失尊嚴外,還會讓同事對你避之唯恐不及。誰也不希望別人的消極情緒影響自己的好心情,所以想抱怨的時候,就微笑;有同事向你抱怨的時候,就一笑而過。

身在職場,不要把自己糟糕的形象展現在同事面前,這樣只會讓他們覺得你很無能。不要抱怨工作辛苦,不要抱怨自己多幹了活,更不要抱怨老闆苛刻。辦公室就是用來辦公的地方,不是讓你訴苦的場所。心中的委屈,留著給密友說,或者千脆把它變成一種前進的動力,督促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化干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你也要化抱怨為動力,微笑面對自己的工作。

婁小明是公司剛從一家大企業挖來的人オ。到公司後,很受部門領導的器重。他學識淵博、才思敏捷,同事們也很佩服他。有一次,總公司有一個出國深造的機會,讓有資格去的人每人寫份申請並附帶一份深造計劃交到總部。婁小明的部門只有他和張小軍符合條件,於是他倆就提交了申請和計劃。可是每個部門只有一個出國深造的名額,兩個人的實力都很強,資格也都夠,領導就開會討論讓誰去比較合適。最後,討論的結果是讓張小軍去。這讓婁小明很不甘心,自己一點也不比張小軍差,如果有差別的話,就是張小軍是老總的親戚,而自己不是。於是,他一有機會就向同事抱怨這件事,抱怨公司的領導如何不公正、自已的遭遇如何的令人氣憤,等等。他每次抱怨完都覺得心情很舒暢,而且認為同事們會和自己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替自己打抱不平。結果卻不像他想的那樣。張小軍比他來公司的時間長,也很平易近人,與其他同事的關係都不錯。婁小明越是抱怨,同事們就越覺得張小軍比婁小明的氣量大,比他有擔當。婁小明的抱怨直接地損害了自己的形象,卻間接地提升了張小軍的人氣。於是,同事們對待婁小明的態度越來越冷淡,再沒人覺得他是什麼人オ。婁小明自己也發現了這一變化,細想後才發現,這都是自己愛抱怨惹的禍,把自己原來的光環和神秘全都打破了,還給同事留下個心胸狹卒的印象,而自己不能出國的事實一點也沒有改變。

怨天尤人,一點益處也沒有。對你的工作不會有任何幫助,還會讓別人看低你。所以,在辦公室裡,就要把自己消極的情緒鎖起來,永遠呈現出積極陽光、精明能幹的一面,這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領導的器重,工作才會順利。

停止抱怨,反思自己

無論是老闆還是同事,與你合作是希望你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聽你抱怨。做好工作是你的本職,抱怨只能讓人討厭。如果你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你的麻煩就來了。

“煩死了,煩死了!”一大早就聽到王寧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皺皺眉頭,不高興地嘀咕著:“本來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煩了。”王寧現在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事務繁雜,是有些煩,可誰叫她是公司的管家呢,事無鉅細,不找她找誰?

其實,王寧性格開朗外向,工作認真負責。雖說牢騷滿腹,該做的事情,一點也不曾怠慢。維護設備,購買辦公用品,交通訊費,買機票,訂客房…王寧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恨不得長出8隻手來。再加上為人熱情,中午懶得下樓吃飯的人還請她幫忙叫外賣。

剛交完電話費,財務部的小李來領膠水,王寧不高興地說:“昨天不是剛來過嗎?怎麼就你事情多,今兒這個、明兒那個的?”抽屜開得噼裡啪啦,翻出一個膠棒,往桌子上一扔,“以

後東西一起領!”小李有些尷尬,又不好說什麼,忙賠笑臉說:“你看你,每次找人家報銷都叫親愛的,一有點事求你,臉馬上就長了。”

大家正笑著呢,銷售部的王娜風風火火地衝進來,原來複印機卡紙了。王寧臉上立刻晴轉多雲,不耐煩地揮揮手:“知道了。煩死了!和你說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單。”單子ー用,“填ー下,我去看看。”王寧邊往外走邊嘟囔:“綜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麼事情都找我!”對桌的小張氣壞了:“這叫什麼話啊?我招你惹你了?

態度雖然不好,可整個公司的正常運轉真是離不開王寧。雖然有時候被她搶白得下不來臺,也沒有人說什麼。怎麼說呢?她應該做的不都盡心盡力做好了嗎?可是,那些“討厭”“煩死了”“不是說過了嗎”……實在是讓人不舒服。特別是同辦公室的人,王寧一叫,他們頭都大了。“拜託,你不知道什麼叫情緒汙染嗎?”這是大家的一致反應。

年末的時候公司民意選舉先進工作者,大家雖然都覺得這種活動老套可笑,暗地裡卻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獎金倒是小事,誰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領導們認為先進非王寧莫屬,可一看投票,50多份選票,王寧只得12張。

有人私下說:“王寧是不錯,就是嘴巴太歷害了。

王寧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卻沒有人體諒…”

抱怨的人常常不受歡迎。抱怨就像用菸頭燙破一個氣球一樣,讓別人和自己洩氣。誰都恐懼牢騷滿腹的人,怕自己也受到傳染。抱怨除了讓你喪失勇氣和朋友,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其實,抱怨別人不如反思自己。

小王剛參加工作時,和公司其他的業務員一樣,拿很低的底薪和很不穩定的提成,每天的工作都非常辛苦。當他拿著第一個月的工資回到家,向父親抱怨說:“公司老闆太摳門了,給我們這麼低的薪水。”慈祥的父親並沒有問具體薪水,而是問:“這個月你為公司創造了多少財富?你拿到的與你給公司創造的是不是相稱呢?”

從此,他再也沒有抱怨過,既不抱怨別人,也不抱怨自己。更多的時候只是感覺自己這個月做的成績太少,對不起公司給的工資,進而更加勤奮地工作。兩年後,他被提升為公司主管業務的副總經理,工資待遇提高了很多,他時常考慮的仍然是“今年我為公司創造了多少"。

有一天,他手下的幾個業務員向他抱怨:“這個月在外面風吹日曬,吃不好,辛辛苦苦,老闆才給我們1500元!你能不能跟老闆建議給增加一些。”他問業務員:“我知道你們吃了不少苦,應該得到回報,可你們想過沒有,你們這個月每人給公司只賺回了200元,公司給了你們1500元,公司得到的並不比你們多。”

業務員都不再說話。以後的幾個月,他手下的業務員成了全公司業績最優秀的業務員,他也被老總提拔為常務副總經理,這時他才27歲。去人才市場招聘時,凡是抱怨以前的老闆沒有水平、給的待遇太低的人他一律不要。他說,持這種心態的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只會抱怨別人。

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喜歡愛抱怨的員工,也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同愛抱怨的人打交道。抱怨只能使人討厭。即使別人看上去無動於衷,其實內心深處早已將抱怨的人列為不受歡迎的對象。作為職場人士,要想避免成為愛抱怨的人,就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下面這些現實:

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分內的事情你可以逃過不做麼?既然不管心情如何,工作遲早還是要做,那何苦叫別人心生芥蒂呢?有發牢騷的工夫,還不如動腦筋想想:事情為什麼會這樣?我所面對的現實與我所預期的愉快工作有多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如願以償?

發牢騷的人沒人緣。沒有人喜歡和一個絮絮叨叨、滿腹牢騷的人在一起。再說,太多的牢騷只能證明你缺乏能力,無法解決同題,才會將一切不順利歸於種種客觀因素。若是你的上司見你整天發牢騷,他恐怕會認為你做事太被動,不足以託付重任。

冷語傷人。同事只是你的工作夥伴,而不是你的兄弟姐妹,就算你句句有理,誰願意洗耳恭聽你的指責?每個人都有不如意的事,憑什麼對你的冷言冷語一再寬容?很多人會介意你的態度。

重要的是行動。把所有不滿意的事情羅列一下,看看是制度不夠完善,還是管理存在漏洞。公司在運轉過程中,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沒有問題。那麼,快找出來,解決它。如果是職權範圍之外的,最好與其他部門協調,或是上報公司領導。請相信,只要你有誠意,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當然,如果你盡力了,還是無法力挽狂瀾,那麼也儘快停止抱怨吧,不妨換個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