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榨菜齊創歷史新高,消費股為啥這麼瘋狂?


關注A股的小夥伴一定會發現,最近大消費漲瘋了。

盤後我簡單看了一下,今天(3.31)海天味業、涪陵榨菜、雙匯發展都創了歷史新高。特別是海天味業,尾盤直接漲停,市值達到3380億元,市盈率高達63倍。

醬油、榨菜齊創歷史新高,消費股為啥這麼瘋狂?

消費股為啥這麼瘋狂?我覺得原因無非有兩個:第一,消費股屬於內需市場,相對來說不受海外疫情的影響;第二,消費股業績確定性相對比較強,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有防禦避險屬性。

前幾天我在“如何正確抄底”一文裡也提到,目前的市場情況下抄底,我只關注大消費。目前漲得好的榨菜、火腿、醬油股有什麼共同點呢?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大家科普兩個概念:必須消費和可選消費。

所謂必須消費,字面意思就是生活中必備的消費品,比如牛奶(伊利股份)、醬油(海天味業)等。所謂可選消費,就是非必備消費品,比如影視、家電、汽車等。

必須消費通常沒有周期性,業績比較穩定,不容易受經濟週期的影響,比如面對此次疫情,牛奶、醬油、榨菜消費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小。

恰恰相反,因為疫情,大家都宅家做飯,榨菜反而銷量很好。今天我看到一個消息,因為疫情的影響,涪陵榨菜部分市場居然出現缺貨。

而可選消費就不一樣了,疫情影響疊加經濟不景氣、減薪裁員等,必須消費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大。最近董明珠又說話了,2月份因為疫情影響,格力損失了200億元。

搞清楚這兩個概念,再回到那個問題,消費股為啥漲得這麼瘋狂?我覺得主要是必須消費品公司比較瘋狂,可選消費品公司相對比較理性。

不過,現在市場給我一種感覺,就是在炒作“疫情利好概念”,榨菜、醬油、火腿,連帶著居家做飯的小家電都熱銷,有個叫小熊電器的次新股,最近漲得也不錯。

我為什麼覺得這一波消費股上漲有炒概念的嫌疑呢?大家可以看到,海天味業市盈率高達63倍,這麼高的估值,反正我是不會碰。

還有涪陵榨菜,我之前也反覆說過,疫情帶來的銷售增長不可持續。如果我買這類公司,一定是基於中長期的基本面才會買入,絕對不會因為漲得好跟風投機性買入。

不過海天味業這貨業績的確不錯。即便受到餐飲市場停擺的影響,海天還是把2020年的收入和利潤目標增速定為15%和18%。要知道,這貨餐飲渠道的銷售佔比在6-7成,定這個目標增速,算是很有底氣的了。個人看法,海天除了貴,沒毛病。不過我不會買,遙祝買入的人發大財。

必須消費股大漲,海天味業漲停,幕後的推手是誰?我覺得外資起了關鍵的作用。盤後數據顯示,北上資金今日淨流入16.50億元。滬股通方面,貴州茅臺淨買入12.25億,海天味業淨買入3.98億。

茅臺大漲,我的五、瀘也跟風喝點湯。目前看,消費股的好日子還可以持續,一季報高端白酒的業績都應該不錯,中報估計會比較難看。個人拍腦袋的看法是,四月份消費股應該還能繼續漲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