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施裡芬計劃”這樣優秀的計劃為何會遭失敗?元首又為何發怒

1939年德國發動閃擊戰短時間內便擊敗了波蘭,這下德國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波蘭戰役的勝利使德國暫時可以不必再擔心身後會有危險了,希特勒也高興地說:“德國終於得到一次不用兩線作戰的機會了”。趁著這個短暫的機會德國打算接下來便對法國作戰,希特勒命令陸軍統率部儘快制定對法作戰計劃。不久,一份由陸軍司令勃勞希契元帥及參謀長哈爾德上將制定的軍事備忘錄便出臺了,而元首在看到這份備忘錄後的心情則是狂怒的。那麼讓希特勒如此憤怒的新計劃究竟是什麼樣的?

像“施裡芬計劃”這樣優秀的計劃為何會遭失敗?元首又為何發怒

施裡芬伯爵

像“施裡芬計劃”這樣優秀的計劃為何會遭失敗?元首又為何發怒

施裡芬計劃

原來該計劃與從前對法國作戰用過的失敗的“施裡芬計劃”簡直一模一樣,就像是在做一道數學題,公式未變只是裡面的數字變動了一下而已。該計劃由德軍B集團軍群為主力正面攻擊比利時因為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並沒有修建到此處,另外由助攻的A集團軍群為主攻部隊掩護側翼使主攻部隊在消失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軍隊後直插巴黎從而達到擊敗法國的目的,該計劃在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很完美的進攻計劃,不過該計劃也有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它的進攻方式在不久前已經被真正的“施裡芬計劃”使用過一次了……那麼真正的施裡芬計劃是什麼樣的呢?當初施裡芬計劃的出現是因為德國從前曾攻擊法國並迫其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給德國,法國自知不是德國對手於是在外交上全力與英俄靠攏試圖爭取這二個盟友,英俄二國也同樣認為德國的強大對自己會產生威脅,從此三個國家便齊心合力對付德國。此時的德國腹背受敵,西線德國與法國戰鬥,東線則有俄國攻打德國,德國無法與俄法同時戰鬥必須先解決掉一個才有轉機。此時“施裡芬計劃”便出現了。老版的“施裡芬計劃”由馮·施裡芬伯爵制定,該計劃放棄正常的戰略思路,將德國的部隊分為2個軍團,西線的主力部隊閃擊法國,而東線只留下極少數的部隊監視俄國,該計劃的目的是大膽地利用德國成熟的鐵路網將優勢兵力迅速集中並快速地擊敗法國,俄國面積廣大鐵路網又十分落後,集結兵力對俄國來說是個不小的困難,德國可利用本國鐵路網的優勢快速集中兵力打敗法國,等俄國集結完部隊時德國對法作戰已經結束,此時便可以單獨面對俄國而不必擔心二線作戰了。根據伯爵的計算俄國最快只能在一個月左右才能集結完部隊,因而德國也必須在一個月之內擊敗法國。

像“施裡芬計劃”這樣優秀的計劃為何會遭失敗?元首又為何發怒

一戰德國形勢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一戰爆發後接手“施裡芬計劃”的德國總參謀長小毛奇怕東線的兵力太弱擋不住俄國,於是便將主攻法國的西線部隊中抽出二十多個師來補充東線,而這完全違背了施裡芬計劃的本意,結果一場集中優勢部隊打時間差的突襲戰變成了拉鋸戰,德國眼看到手的勝利成了泡影,失敗後小毛奇垂頭喪氣地向德皇報告:“陛下,我們輸掉了這場戰爭”。----現今陸軍統率部又給元首出這個主意按照從前施裡芬的計劃老調重彈,而今已經早有準備的法國又怎會讓不久前才發生的事情重演?難怪元首在看了陸軍的計劃後會如此地傷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