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助農,我寫自己的真實消費經歷,為農民賣出4000多塊錢的粽子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善良的人,熱愛農村關心農民的人,他們很多人都想為扶貧助農出一把力,但是苦於沒有門路。現在好了,你完全可以通過做三農自媒體,可以寫文章,拍視頻等方式,來記錄農村的生活,推介農村的一些特產等等,為扶貧助農貢獻一份力量。

扶貧助農,我寫自己的真實消費經歷,為農民賣出4000多塊錢的粽子

但是,通過做三農自媒體,就一定能夠把農村的特產賣給消費者嗎,就一定能幫到農民嗎?並不是這樣的,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今天,我就把握自己的一點心得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借鑑。

我是2016年年底的時候,在近日頭條開通了三農領域的頭條號,開始做三農自媒體。當時的主要想法是記錄農村的一些新鮮事稀罕事之類。後來粉絲到了一定的數量,頭條給開通了商品功能。我一看這個功能挺好的,可以在頭條上幫助商家賣貨,而自己就承擔了銷售員的角色,賣出一件東西,還能獲得一定的收益。

但是,我真正把商品功能和扶貧助農結合在一起,還是在今年的三月份,那時候,頭條“山貨上頭條”開展了一個名為“貴州味道”的扶貧助農活動,其目的就是重點推介貴州一些貧困縣的農產品,基本上是一個縣有一種特產,於是,我報名參加了這個活動。

扶貧助農,我寫自己的真實消費經歷,為農民賣出4000多塊錢的粽子

之後,我開始為這些農產品書寫文案,我記得給一種特產茶葉雷山銀球茶寫了快十篇文案,但是一單也沒有成交。然後我就很納悶,是我選擇的方向不對,還是這種茶葉的定位太高?之後,我放棄了這款茶葉的推介,然後轉向價格更低的農產品。

而在我選品轉向的這個階段,我通過扶貧助農連接,購買的一款粽子以及小黃姜陸續到貨。粽子是貴州貞豐縣的特產,名叫灰粽,而小黃姜是貴州惠水的特產。所以,我也順理成章開始了這兩款農產品的文章書寫。

讓我沒想到的是,我只是簡單地寫粽子收到後,我煮粽子吃粽子的體驗,就收穫而來很高的閱讀量和收藏量。更讓我沒想到的是,竟然有很多的讀者,看到我這篇文章後,紛紛下單購買,還在評論裡寫這種粽子的美味。

扶貧助農,我寫自己的真實消費經歷,為農民賣出4000多塊錢的粽子

隨後的幾篇文章裡,我仍然照實描寫自己吃粽子的真實體驗,依然收穫了較高的閱讀,並且成交了很多單的粽子,後來統計了一下,我為農民賣出了4000多塊錢的粽子。而在之後小黃姜的文章,我也是按照粽子的文案模式,寫自己的真實體驗,同樣獲得了很多的訂單。

扶貧助農,我寫自己的真實消費經歷,為農民賣出4000多塊錢的粽子

扶貧助農,我寫自己的真實消費經歷,為農民賣出4000多塊錢的粽子。這給了我這樣一個啟示,要想把農村特產推介給消費者,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體驗,這樣這樣,才會贏得客戶的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