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放輕鬆,別人沒那麼關注你!

每天更新有趣的情感內容。

生活中,有些朋友比較害羞,甚至到了自卑的程度。非常在意自己的表現,特別害怕丟人、犯錯,不太願意和人有過多的交往。

這和我們的文化有一定的關係,從小大家就被教育要有廉恥心,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犯了錯要及時改正。

但這種自我約束如果太過了的話,就會束縛人的手腳。當我們害怕他人的批評到無法前進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他人真的有那麼關注我們嗎?

像馬雲這樣的商界大佬,受到的讚譽和詆譭都遠比常人要多,如果他們不懂得屏蔽外界的聲音的話,可能早就被罵到無法前進了!

心理學家:放輕鬆,別人沒那麼關注你!

焦點效應:指人們思考問題時,把自己當做一切的尺度和中心,不自覺地高估了他人對自己的關注程度。

古洛維奇在2000做過一個實驗,他讓康奈爾大學的一名學生穿上一件鮮亮的T恤走進教室,並預估有多少人會對自己的T恤留有印象,這名學生的預估是一半左右,可統計表明,關注到這件T恤的同學只佔23%。

可以想見,我們對他們的注意力存在著多大的錯覺!

心理學家:放輕鬆,別人沒那麼關注你!

社會環境會讓自我知覺變突出

當週圍人與我們不同時,我們會極強地意識到自己的身份。這一點在留學生身上特別明顯,遠在他鄉,身邊都是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時,他們會特別想家,哪怕吃一勺家鄉的辣椒醬也會有溫暖的歸屬感。

可問題是,這種自我知覺也容易傷害到自己。窮孩子或者孤兒,在和小夥伴相處的時候,會覺得自己無法融入他們,可夥伴們根本都意識不到他的身份,只是因為他的奇怪表現而不敢接近!

心理學家:放輕鬆,別人沒那麼關注你!

自私自利的社會判斷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根本原因是,大家都是自私的。不論怎樣的婚姻關係,大家總認為是對方虧欠了自己,可在外人看來,到底是誰的責任其實是一目瞭然的。

如果我們太過關注自我,那麼在與他人的相處中,可能就會矛盾不斷。看似自己並沒有犯錯,但慢慢地,便會被他人貼上不好相處的標籤。

心理學家:放輕鬆,別人沒那麼關注你!

自我關注帶來的積極表現

自我關注這項發明本來是積極的,它要求我們再精緻一點。從小我們就明白,在和他人相處的時候,要表現出一個更加優秀的自我,這就是自我關注的作用。

正是因為自我關注,女生才會化妝,男生才會健身,我們才會每天都有動力去做到乾淨整潔,去變成一個越來越好的人。

心理學家:放輕鬆,別人沒那麼關注你!

自我關注也會帶來身份感

我們會在人群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作為一個孩子、一個員工、一個長輩的責任。所以,我們才會去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是因為這種身份認知,才會有為了人民而變得勇敢的消防戰士,為了孩子而不顧自我的偉大母親,是這種關注讓我們變得超越自我。

心理學家:放輕鬆,別人沒那麼關注你!

可以看到,自我關注其實本來是好的,它帶給了我們一種身份感,給了我們一個偉大的使命,讓我們在社會中表現良好。但自我關注也很危險,它會誘使我們自私自利,讓我們太過自卑而不敢前進。

有限的自我關注是好的,但太過關注自己可就沒有必要了。下次害怕出糗的時候,不妨想想:

真的有那麼多的人在看我的T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