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揭開“中毒孩子”的家庭面紗

01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電影說的是一個智商超群,總會以正義與公平為名義去殺人的殺人犯,在一個城市裡,他以“城市之光”的稱號,打著除暴安良、為民除害的名號,各種懲治那些犯錯而不知悔改的人。

比如,有個老師因為自己盲目追求成績,不關心學生的心理,濫用體罰,讓一個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一個晚上做完一本練習題,還要當著班級所有學生的面,說罵這個學生。學生回去後,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半夜他跳樓自殺了。後來,這個老師即便被很多人口筆誅伐,網絡上各種人謾罵他,即便這樣,老師還是被這個所謂的城市之光殺死了。

還有一個開貨車的司機,因為自己的車子停在一個小區的消防車道上,導致消防車錯過了救火時間,一戶人家的一家三口,全部喪命於火場之中。結果,這個司機也被“城市之光”用汽油燒死了。


《原生家庭》:揭開“中毒孩子”的家庭面紗

這些事情,看似是城市之光在做好事,為民除害,可是這些人雖然有過錯,但是也罪不至死啊。只要加以教育或者懲治即可,他卻用這些極刑讓他們喪生。

那麼,為什麼這個人要做“城市之光”,為什麼要做這些殺人的事情呢?說到這裡,就要追溯到這個人的原生家庭了。他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寒的家庭裡,他的父親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男人,而他的母親是一個唯唯諾諾、怕事的人。

很小的時候,他在家中就常常受到父親的虐待,而他的母親也常常受到家暴。於是,在他小小的年紀時,他就憎恨他的父親,討厭他的母親。他的心中就埋下了,要懲治這些惡人,暴力和屠殺是最好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世界變得美好,於是,他就開始以“城市之光”為名,展開了他的“抱負”。

《原生家庭》:揭開“中毒孩子”的家庭面紗

那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為何會這麼大,讓人能變成這樣,能否解救他呢?接下來,我們將來揭開原生家庭的這個面紗。

02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是由【美】蘇珊沃福德博士、克雷格巴克撰寫的。

原生家庭是什麼?

原生家庭,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

原生家庭沒有害,關鍵是原生家庭中的一些病態相處模式以及錯誤的觀念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影響。比如,一些父母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一些父母不開心的時候,在家中酗酒,一些父母在外受了氣,會牽涉到孩子身上,對孩子發脾氣等。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作為父母或者自己的父母有沒有這樣的行為。


《原生家庭》:揭開“中毒孩子”的家庭面紗

我們再來看看,原生家庭的病態相處模式有哪幾種呢?

第一種,操控型的模式

操控型的父母,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對一個成年的孩子事無鉅細的干涉孩子所有的事情。孩子不能為自己的事情做主,父母總是喜歡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來為你做決定。

比如,父母在你選擇什麼樣的女朋友或阻撓你,說這樣的女孩子不適合你等等,在你想要換工作的時候,他們又會拿出這樣的方法來控制你。

人們都說任何建議或者勸導都要有個度,凡是過了一個度,那就容易形成控制的局面,孩子從小到大,事事都要聽從父母的。孩子會習慣於此,自己會變得膽怯、唯唯諾諾、容易焦慮,長大後,他們也沒有主見,而在自己有情緒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發洩。在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支持時,他們會很無助。

第二種,身體虐待型的模式

身體虐待型的父母,是指那些經常對孩子使用暴力的父母。這裡的暴力不是指因為孩子犯錯,而輕輕的拍打孩子,這些父母主要是無緣無故會使用暴力對孩子拳打腳踢,嚴重的情況下,會把孩子打傷。這樣的情況發生頻率還是很高的,孩子經常處於這樣的家庭溝通模式中。

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長大了之後,很容易也學會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認為父母之所以能夠對他們打罵,就是因為父母的力量比他們強大。

像前面的“城市之光”就是典型的在身體虐待型的父母影響下,而形成了他的處事模式,他們不懂也不會採用其他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長期身心都處於極度的恐懼狀態中,恃強凌弱,這是他們長大後,很容易走上的道路。


《原生家庭》:揭開“中毒孩子”的家庭面紗


第三種,言語虐待型的模式

言語虐待型的父母,是指父母喜歡用那些帶有貶低、侮辱的語氣來指責、評價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會經常說,你怎麼這麼醜,你怎麼這麼笨,你跳舞怎麼這麼難看,我怎麼會生了你這樣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評價就是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一扇窗戶,那時的孩子,還分不清什麼樣的評價是好,什麼樣的評價是壞。他們會以為自己就是笨,自己就是蠢。

等到他們長大之後,他們會因為父母經常性的貶低,而變得自卑、膽怯、敏感。他們甚至不會跟別人聊天,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言語上的關係,他們無法辨別出哪些是惡意的語言,哪些是幽默玩笑。

在這些有毒的家庭溝通模式中,孩子們要想擁有像正常人那樣地生活、學習以及走入婚姻,真的是不容易。如果你或者你身邊有這樣的父母,請趕緊停止這樣溝通模式。


《原生家庭》:揭開“中毒孩子”的家庭面紗


03

那如果曾經生活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中,該如何自救呢?

第一種,釋放心中的悲痛情緒。壓抑是最壞的處理方式,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而學會釋放心中悲痛情緒,才是最重要的。釋放情緒不是讓你現在對著父母宣洩,而是讓你面對父母曾經傷害過你這樣的一個事實,千萬不要妄圖去忘記或者假裝一切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第二種,少一些反應,多一些回應。這裡的回應,不是跟父母對抗,而是要使用一些非辯護性的回應,沉著冷靜、臨危不亂。

使用非辯護性回應前,需要熟練掌握其中的技巧,《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的書籍作者羅列了一些回應的語言如下:

哦?

噢,我明白了。

這樣啊。

你當然有權堅持你的意見。

很遺憾,你不贊同這一點。

讓我想想。

很抱歉讓你傷心(生氣、失望)了。

使用這些回應的語言時,你要自行演練一番,因為你要在父母貶損你的時候,控制好你的情緒,始終把主導權、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你也不要試圖改變你父母的想法。因為父母心中的觀念與思想,很難因為你而改變。你要做的是明確自己的立場,關注自己的情緒,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願意做的,什麼有得商量,什麼沒得商量等等。

所以,這樣的回應是一種周旋,不要讓場面失控,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


《原生家庭》:揭開“中毒孩子”的家庭面紗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中,作者蘇珊作為家庭心理治療師,在工作中接觸到了大量真實素材,分析了各類“有毒父母”的行為,以及如何傷害影響子女成年後的生活。書中還有大量的案例以及具體對策,非常具有針對性與代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