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人、缺藥、缺錢,互聯網醫療的“運維”比“運營”更重要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

文 | 特約觀察員 林昭宇

缺人、缺药、缺钱,互联网医疗的“运维”比“运营”更重要 | 超级观点

疫情期間,多數人描述起“被禁足”的日子,感受最深的是“什麼都買不到”、“什麼都不發貨”。用戶習慣跟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線上化”成為消費行為的關鍵,網購、網課、甚至看病都是互聯網醫院。

我看到最近的一些數據和報告,整體對互聯網醫療持樂觀態度。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日活最高峰達到了671.2萬人,最大漲幅接近160萬人。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預計2020年互聯網醫療行業規模將突破940億。數億人閉門不出對線下實體企業是毀滅性的打擊,但大家都認為也正是用戶習慣的改變,催化了“十年磨一劍”的互聯網醫療的“繁榮”。

在用戶行為的變化中,一場對互聯網醫療和醫藥電商的“市場教育”悄然完成。由於目前互聯網醫療只能接受複診,因此更多解決的是慢病人群的開藥問題,處方可以線上開,但購藥怎麼辦?這是我們在疫情期間觀察到的最現實的問題。

精神病患者面臨停藥問題

數據雖然側面印證了人們對線上問診的信任度的提高,但更現實的需求是藥品的供應,尤其是針對有嚴重藥物依賴,停藥複發率極高的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由於強烈的“病恥感”,事實上更適合線上就診,但由於市場教育並未完全完成,對於線上問診,這部分患者也存在著強烈的戒備心,醫生、藥物的真實性等等,都是讓用戶對互聯網醫療問診產生顧慮。

從我當醫生十幾年的經驗來看,某種程度上精神科患者是“藥不能停的”。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長期用藥物維持病情穩定。一旦停藥,頭暈、手抖、噁心甚至失眠等不良反應隨之而來,患者將有75%的可能面臨疾病復發的風險。

在疫情期間,居家封閉的環境,更不利於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無法出門、過於封閉的環境,更易促使患者情緒波動,產生疾病復發的情況,嚴重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安全。

疫情倒逼了精神疾病患者的互聯網醫療需求。在網絡上,我們看到有些患者正遭受著停藥的威脅,四處發帖求助。阿戈美拉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等精神疾病藥物屬於國家嚴格管控的處方藥,即使能夠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線上複診拿到處方下單購藥,但在疫情期間,全國物流阻塞,能否順利拿到藥成為一大問題,尤其是對處於完全封閉狀態的湖北患者。

缺人、缺藥、缺錢

我們昭陽醫生是聚焦精神專科互聯網醫療的服務的企業,從武漢封城以來,我們平臺問診購藥的需求明顯增加。疫情期間,昭陽醫生APP完成了環比提升58%的業務量,其中來自湖北的患者幾乎是增加了100%,達到近2萬人。昭陽醫生在這幾個月也遇到了超負荷的現實問題。

在疫情期間,面對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剛需,類似昭陽醫生之類的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獲客已不是問題。最核心、緊迫的還是打造從問診到購藥到履約的全流程環節,全面覆蓋診前、診中、診後全場景的整體閉環能力。

醫療的嚴肅屬性決定了保證患者的安全是首要任務。醫生是否靠譜?有沒有開錯藥?有沒有撿錯藥?有沒有安全配送到患者手裡?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安全性是企業首要要保證的。

拿我們舉例,面對每天上千單激增的單量,昭陽醫生首先面臨的就是人力短缺問題。返工隔離等政策,導致到2月底公司復工率也不足50%,而在處方複核、藥品分揀、打包出庫等諸多流程上,即使有數字化的幫助,也離不開人力的複核勞動。

即使配備了12名客服的昭陽醫生,上崗人員也是一天12小時以上的超負荷運轉。人均200多單量的處方審核、藥物分揀、打包出庫,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任何差錯。

在對部分APP購藥的反饋中,我們看到三個突出的問題:1.不發貨;2.發錯貨;3.少發貨。隨之而來的大量退款問題也威脅著互聯網醫療企業的現金流。

相比起人力問題,更為嚴峻的是藥品即使在互聯網醫療流程內的各個環節萬無一失。物流問題仍是特殊時期最棘手的難題,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無論是給企業供應藥品的供應鏈,還是零售鏈,配送能力都非常有限。

對於疫情患者來說,由於疫情期間的道路封閉,最普遍的是物流不到達的問題。

另外,在資源短缺的時候,即使是藥品供應商也遇到人力及物流問題。所有的藥物批發供貨以公立醫院為先,優先配送藥品,這也就造成許多互聯網醫療機構,尤其是專科互聯網醫療平臺的藥品短缺。

以往在春節期間,這類企業會採取囤貨的方式應對假期的藥品供貨問題,但面對激增的需求,需要比往常多備2-3倍的藥品,對企業的現金流造成巨大壓力。一旦週轉遇到問題,企業將面臨風險。

“運維”比“運營”更重要

經歷了這次疫情,我認為互聯網醫療“運維”比“運營”更重要。這裡要強調兩個關鍵詞——“安全”和“穩定” 。

如果把互聯網醫療企業比作一個系統,那麼運營是開發,運維則是保持系統不崩盤。在經歷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階段之後,當下的互聯網醫療正在向互聯網醫院方向轉型。如果說“運營”是讓更多的人在醫療資源短缺的狀況下,享受模式創新帶來的可及性優勢,那麼,“運維”則是保證了互聯網醫療服務在任何條件下都能穩定的運行,併為患者帶來良好的服務體驗。

有醫生、能看診、能開藥,才能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面對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企業“缺人、缺藥、缺錢”的問題,實際上是企業自身這個大系統的“運維”穩定的問題,一是要依靠人力在各個環節複檢解決安全問題,二是需要數字化系統的幫助,三是要保證資金運轉的高效。

人力補充

人力在互聯網醫療服務中,是用於保障患者的體驗與各環節的安全性。比如處方的複核、撿藥、藥品打包以及藥品出庫的複核等等。

比如我們的人力,很多都用在撿藥和打包的流程上,疫情期間的需求增加,每個人每天可能都有200單藥品需要處理,而其中有很多容易出錯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強調的安全性,藥如果錯了,後果不堪設想。舉個例子,醫生開的不同容量的藥,5mg和10mg的劑量在包裝上可能就只有一平方釐米的不同,分揀的時候很容易出錯,所以充足的人力必不可少。

物流配送

藥品送上門,離不開快遞。這是在疫情期間最突出的另一個問題——藥送不出去。僅有的在疫情期間可以配送的EMS與順豐兩家物流商也無法將普通物資送到已經封城的湖北。企業沒有什麼有效的解決方法,只能等待物流恢復,或者走特定通道送出藥品。所以,我們選擇向相關部門求助,幫助湖北的患者,在區衛健局的支持下,作為精神病患者的“救命藥”,昭陽醫生通過順豐配送的藥品屬於“醫療救援物資”,可以順利運往全國各疫區。

數字化系統——中臺

在人力之外,配備數字化的系統也是互聯網醫療企業普遍採用的一種解決方案。

“中臺”的概念,是基於實體醫院集成影像、檢驗、收費等數據的HIS系統,應用到互聯網醫療平臺,補充從溝通、診療到購藥的全閉環過程。

藥劑師在處方複核過程中,可通過中臺系統檢核處方。在分揀環節,一定要嚴格執行與醫院相同的“三查七對”制度,分揀藥品與藥品出庫,設置了不同的兩個崗位,確保藥品的多次核驗。甚至在藥房內,昭陽醫生設置了12個攝像頭,即使是順豐快遞的取件,也要求在攝像頭下進行,在分揀、出庫等環節都有監控,能夠迅速發現錯誤。

藥物供應鏈

藥品供應鏈的坑不僅僅在供貨的優先級上,還包括第三方平臺,在這裡我強調的是,互聯網醫療需要嚴格的與“醫藥電商”的屬性區分開來。很多互聯網醫療企業因為“備貨”的壓力,喜歡與第三方平臺合作,讓第三方平臺發貨,這樣容易造成發錯藥、不同批次發貨等問題,給用戶造成不好的體驗,損害的往往是互聯網醫療平臺自身的口碑,消減患者信任度。

所以我們選擇自建了心晴診所,作為實體醫療機構,我們與公立醫院享有同等的採購待遇,能夠被供應商優先配送。並且能通過各個供應商的共享庫存,實時查看藥品的庫存狀況,保證及時供應。

資金運營

說到“備貨”,對於互聯網醫療企業也是一大考驗,在過去春節,我們往往要準備平時1.5倍的藥物庫存,這樣對企業的現金流的要求很高,如果回款不及時,或經營狀況不好,對於企業來說壓力都比較大。

為了避免由囤貨帶來的現金流壓力,我們採用的是與供應商談賬期的模式,為自己儘可能爭取更多回款時間,另外,企業需要保持良好的財務表現,這樣可以向銀行申請授信。,減輕由囤貨帶來的資金壓力。

線上和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能夠牢牢抓住周邊的需求,專科類、慢病類患者的觸達和獲取也將比原先更順暢。總的來說,這次疫情對互聯網醫療企業既是考驗,也是一次機會。大家因為不能出門,更不能去醫院,對互聯網醫療更加依賴,而同時,互聯網醫療企業也更應該維護好自身業務的穩定運轉,提振用戶對整個行業的信心。

“超級觀點”欄目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踐行者,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閱讀:

超級觀點 | 互聯網醫療爆發的拐點遠未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