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改革賦能 權力下放“接得住、用得好”

前不久,江蘇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執法人員陳勇查處了兩起案件,分別關於安全生產和營業執照變更。按照執法權限,這兩起案件分別應由應急管理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陳勇有權執法,源於2012年小紀鎮成為全省“強鎮擴權”改革試點鎮,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成立綜合執法局,建設全能型執法隊伍。

“堅持權責對等、強權擴能,賦予鄉鎮行政審批權和行政執法權。”江都區委書記張彤介紹,近年來,江都區以鄉鎮治理體制改革為抓手,按照“接得住、管得好”的原則,加快推進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整合,推動賦權到位、設置精簡、人員下沉,讓權力向基層集中、政策向基層傾斜、力量向基層加強,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江都樣本”。

“看得到、管得到”,看一個試點鎮的執法擴權實踐

江都:改革赋能 权力下放“接得住、用得好”

在基層治理中,普遍存在“看得到、管不到”的尷尬。由於執法權限分散在不同部門,案件發生後,非主管部門執法人員即便看到,也無權執法。

如何讓基層執法人員“看得到、管得到”?小紀鎮成立綜合執法局,化解了這個難題。

陳勇是小紀鎮綜合執法局二中隊隊長,該中隊有8名一線執法人員,主要職能是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執法,但遇到行政審批、勞動保障、違章搭建等方面案件,也同樣可行使執法權。“我們會先固定證據,與其它中隊商議溝通,確保執法有依據。”陳勇介紹。

陳勇“全能型”執法,是小紀鎮綜合執法局建設“一專多能”綜合執法隊伍的一個生動細節。

據瞭解,小紀鎮綜合執法局現有31名執法人員,共有上級下放的877項執法權力,涉及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公用事業、市場監管等多個上級部門的職能。

877項執法權力,如何才能“接得住、用得好”?

“每名執法人員要熟悉多個上級部門業務,提升法律知識水平是最大挑戰。”小紀鎮綜合執法局局長梁小進介紹,“我們通過‘走進去、引進來’學習培訓,邀請上級部門來現場指導,不斷提升執法能力,累計查處7000多起違法行為,實現綜合執法零投訴。”

開發區與鄉鎮審批窗口整合,看一家審批局的效能改革探索

江都:改革赋能 权力下放“接得住、用得好”

非疫情期間拍攝

在推動行政審批權下放方面,江都區也有很多創新探索。

江都經濟開發區是全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單位,江都經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於2017年9月22日掛牌成立。江都區政府共賦予江都經濟開發區69項行政權力,包括企業註冊登記、環保、安監等審批事項。

“以前,企業註冊登記要去江都區,現在在江都經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全流程註冊登記僅需1.5個工作日就能完成。”江都經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局長王輝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江都經濟開發區和大橋鎮是“區鎮合一”管理,江都經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和大橋鎮為民服務中心合署辦公,窗口優化整合,人員交叉任職,承擔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事項辦理、公共資源交易、農村產權交易等職能,集中辦理各類行政審批及便民服務類事項129項。

這種機構設置和人員管理模式,與我市最近下發的《關於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的實施方案》中“行政許可及公共服務類事項原則上集中進駐鄉鎮(街道)為民服務中心”不謀而合。王輝介紹,截至去年,江都經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累計辦理審批和服務事項45837件,通過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已基本實現“區(開發區,下同)內事,區內結。”

為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該局正在醞釀改造提升服務大廳,增設24小時自助設備。“企業辦理稅票,可隨時在機器上自助操作。”王輝介紹,“我們正在與多個部門協調,爭取更多便民審批事項能延時自助辦理。”

“接得住、用得好”,看江都區如何推動權力平穩下放

圍繞落實《關於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的實施方案》,江都區還在計劃實施更多動作。

江都區委編辦副主任張亞林介紹,根據省賦權目錄清單,江都區可以賦予鄉鎮46項行政審批權和323項行政執法權。江都區將以“有需要、接得住、用得好”為原則,科學、精準配置鄉鎮行政審批權和行政執法權,並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督”的原則進行事中事後監管。

“鄉鎮一般設置‘一辦八局’,人員統籌使用,不再設職能科室,全員實行AB崗制度,改變以往由於崗位不同導致的忙閒不均。”張亞林介紹,“按照計劃,4月底基本完成所有鄉鎮改革各項重點工作。”

如何幫助鄉鎮“接得住、用得好”這些賦權?

江都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田源介紹,該局對鎮、村為民服務中心有業務指導職能。為配合行政審批權下放,該局正在醞釀建設一個信息化遠程支撐平臺,通過視頻系統與鎮、村為民服務中心進行聯動和協作,實時線上交流和指導。

“基層工作同志把握不準的事項,我們可在線上幫助把關。”田源解釋。(通訊員 江萱 李榮 李文亞記 者 嵇尚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