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餘歡水收視率長虹,“中年危機”成關鍵,輕喜劇為何走紅?

《我是餘歡水》僅僅只有16集,卻意外走紅網絡。這部由正午陽光傾力打造的輕喜劇,用上《都挺好》原班人馬,再次以小人物視角引發熱議。"社畜"、"中年危機"、"成年人的壓力"成為關鍵詞,引發出無數成年人的感嘆,生活不易人人皆是"餘歡水"。觀眾感嘆人生之餘,這部輕喜劇為何能夠引發人們的追捧?

熱播劇餘歡水收視率長虹,“中年危機”成關鍵,輕喜劇為何走紅?

小人物的真實人生

國內電視劇如今形勢大變,此前爆紅的職場劇走上了新的發展趨勢。能夠看到無論是此前孫儷出演的《安家》,還是去年最佳電視劇《都挺好》,都擺脫了一向小資人物格局,用小人物的辛酸贏得觀眾共鳴。共鳴二字,是《我是餘歡水》能夠收視長虹的關鍵所在。劇中郭京飛僅僅只是飾演一位電纜小職員,但是裡面的故事情節卻和當代人的困境不謀而合。

熱播劇餘歡水收視率長虹,“中年危機”成關鍵,輕喜劇為何走紅?

身處職場,餘歡水只能唯唯諾諾被當作差遣的對象;活在家庭,郭京飛還要成為婚姻的木偶人;即便是在朋友、鄰居面前,餘歡水也始終不敢抬頭自信生活。這幾乎是當代職場人的縮影,活在困頓之中無法改變,郭京飛的小人物就像一面鏡子照清"996"生活模式下人的不易。

熱播劇餘歡水收視率長虹,“中年危機”成關鍵,輕喜劇為何走紅?

但是這些點,往往都市電視劇都能拿捏的不錯,為何到了《我是餘歡水》這兒卻可以爆紅?這就和編劇團隊對人物情節設計有關係,小事不斷大矛盾也不消停,就像看自己的人生縮影一般。現代人的"渺小無力",往往不是在大災大難面前才可以體現,往往是因為接連不斷的壓力便讓人心聲感嘆"弱小"。

熱播劇餘歡水收視率長虹,“中年危機”成關鍵,輕喜劇為何走紅?

質感細節拿捏

不同於流量型電視劇,抓住小人物電視劇打造,更喜歡用生活細節質感俘獲觀眾。也許在都市質感的愛情劇裡,高樓林立的都市生活是現代人的愛情溫床;但在小人物的人生敘事線上,鋼筋鐵骨的大廈只是一個鎖住人心的"牢籠"。要想表現出小人物的世界格局,敘事線之外,電視劇還用從細節打動人心。

熱播劇餘歡水收視率長虹,“中年危機”成關鍵,輕喜劇為何走紅?

《我是餘歡水》的第一大細節,便是在人物形象選角上。郭京飛顏值不算精緻、造型也凸顯不出霸氣凌人的效果,工裝一穿甚至於你會在"社畜"大軍中,找不到這位今日娛樂圈的現象級影星。這樣的形象,才讓"餘歡水"有了真實的質感,有了能夠詮釋"中年危機"的能力。在主角方面如此,在配角選擇上《我是餘歡水》同樣如此。這才勾起了人物群像,讓人找到了"生活牢籠"的感覺。

熱播劇餘歡水收視率長虹,“中年危機”成關鍵,輕喜劇為何走紅?

當然人物的塑造僅僅只是一部分,好的環境、佈景設計才是重中之重。《餘歡水》當中提到餘歡水買了一瓶千元假酒,主人公在得知過後憤慨、無奈,卻只能獨自嚥下假酒,讓人們看著比苦情失憶愛情劇更加心酸。千元假酒自然是比不上失憶帶來的人生痛楚,但卻是每個人都真實會發生的坎坷心酸事。混亂無序的茶几上,擺的是雜亂無章的垃圾,擺的也是小人物不如意的人生現狀。

熱播劇餘歡水收視率長虹,“中年危機”成關鍵,輕喜劇為何走紅?

電影技巧的影視劇運用

《我不是餘歡水》讓人慾罷不能的關鍵,除去苦情和真實之外,最重要的便是竭力鋪設的反諷戲劇效果。反諷是一個常見於電影的專業術語,多見於黑色幽默和喜劇電影當中。《無名之輩》這部同為現象級的電影,能夠突然爆紅,便是因為拿捏得好反諷的感覺。電視劇也不乏運用反諷效果,但是用上不代表用的好,大多是簡單的拋出卻效果平平。

熱播劇餘歡水收視率長虹,“中年危機”成關鍵,輕喜劇為何走紅?

幸運的是《我是餘歡水》在反諷上做的不錯,"越努力生活,越得不到"成為餘歡水的人物縮影,反倒是當他追逐起名與利時才得到掌聲。這和普通人生活如出一轍,努力與不努力之間孰對孰錯?當餘歡水從人人唾棄的對象搖身一變"市民英雄"時,觀眾心目中早已經有了成年人該有的那個答案。反諷的力度不強,只存在於人物形象上的前後對比,但卻讓人看的是早已經淚眼婆娑。

熱播劇餘歡水收視率長虹,“中年危機”成關鍵,輕喜劇為何走紅?

有幽默之處,也拿捏的好苦情的戲碼,《我是餘歡水》得以成為現象級電視劇。但是能夠引發它爆紅的關鍵,郭京飛的小人物表現是重中之重。雖然只有短短十二集,但是《我是餘歡水》稱得上現實主義作品的佳作,不知道正午陽光何時又能拿的出下一步都市現象級別的電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