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死一家上市公司?昔日龍頭用九年給出答案

4月10日15點,ST銳電(601558.SH,華銳風電)以跌停板0.68元,571萬手大單緊緊封死跌停,持續的低於1元股價,讓ST銳電無力迴天。

從上市到退市,ST銳電用了九年。這家從上市之初就因財務問題、發行價格過高而飽受質疑的風電龍頭企業,最終以退市告終。

華銳風電於2011年公開發行登陸上交所,發行價90元,發行市盈率高達48.83倍。華銳風電的高市盈率發行,偏離了行業發展的格局,當時中國風電行業正處於下行期。

昂貴的股價在上市首日就遭遇了投資者質疑:2011年1月13日掛牌,股價即暴跌9.59%。

在接下去的數年時間裡,這家明星公司一直伴隨著各種醜聞,業績暴跌、曝出財務造假、訂單摻水、被監管層處罰。不過,華銳風電並未因財務造假而退市,股價長期低迷,長期處於救市過程。

如何作死一家上市公司?昔日龙头用九年给出答案

最後的自救失敗

4月6日晚,ST銳電公告稱收到北京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因收購存在違規行為,兩家擬受讓華銳風電錶決權的公司被採取責令暫停收購的監管措施。

公告顯示,此前ST銳電公佈的重組方案是一份帶有明顯的拉昇股價,並維繫公司上市平臺地位特徵的對賭協議。上交所隨後要求公司說明相關事項是否僅出於維護股價保殼的目的。

此前,在3月30日,公司股東大連重工起重、北京天華中泰、萍鄉富海簽署協議,擬將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委託給中俄絲路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俄絲路)和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俄發展)行使,受託方將持有公司22.69%表決權,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將人變更為王峰。

公司在3月31日晚間披露了上述協議,此後隨即收穫了3個漲停。

北京證監局和上交所認為中俄絲路和中俄發展未能在上述事實發生之日起3日內未編制權益變動報告書,並且披露不充分,違反了相關規定。

監管按下重組暫停鍵,回購與高管增持也無力支撐股價,業績慘淡的ST銳電最後的自救歸於失敗。

ST銳電成立於2006年,根據公司的描述,在成立第三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就排名中國第一,2008、2009年連續兩年保持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

頂著風電龍頭企業的光環,受到眾多券商機構力推。2011年1月,ST銳電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發行價每股90元,募資94.6億元,超募58.7億元,上市首日總市值便突破千億元,成為當時最為轟動市場的IPO項目。90元的發行價,也開創了中國主板市場的歷史記錄。

而截止最新交易日,公司股價從上市之初最高的14.22元/股(前復權價格),到2020年4月9日收盤價0.72元/股,跌幅高達99%,公司總市值也從上市之初的904億元,縮水至如今的45億。

曾是券商狂推的爆款風電項目

回顧華銳風電的上市歷史,過程耐人詢問。

華銳風電的高定價正巧趕上當年新股發行的價格改革。2011年,華銳風電上市時,新股髮型價格改革也一定程度上推高新股高定價。“華銳風電不是個別現象,那一年的新股發行定價都是偏高,普遍存在超募資金,而且一些券商為爭取業務,給出相對高的估值。”一位參與過多起風電項目投資的業內人士說。

公開資料顯示,華銳保薦人(主承銷商)安信證券,結合相對估值、絕對估值,認為合理價值區間在95.25元-106.68元。對應09年市盈率在45.35倍,高於同行可比公司39.14倍平均市盈率。

上述獲益的中介機構給予高估值獲益,ST銳電的原始股東也賺得盆滿缽滿。翻開ST銳電的招股書,我們看到華銳風電成立於2006年2月,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重成套出資3000萬,佔股30%,新能華起、方海生惠、東方現代、西藏新盟4家機構各出資1750萬元,各佔股17.5%。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新盟和東方現代兩家機構的董事長和法人代表都是尉文淵,其為上交所的創立者之一和第一任總經理。華銳風電的高管闞治東是申銀證券(現申萬宏源)創始人之一,後創立深創投。

拉高華銳風電發行價的最大功臣就是券商群體。有關數據顯示,60家有效報價機構中,共有24家證券公司,平均報價90.44元,14家基金公司平均報價80.33元。

在後續退出中,以西藏新盟為例,其在公司成立時,以1750萬元出資獲得17.5%的股份,至公司上市時,西藏新盟持股10.45%,持股數量1.05億股。

如何作死一家上市公司?昔日龙头用九年给出答案

歷經ST銳電股份送轉,以及上市公司定增稀釋,西藏新盟上述持股數量變更為4.2億股,持股比例下降至6.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