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餐飲業等 待 政策的同時更需先自救

分析結論:

總之,餐飲業在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疫情

期間,國家和地方出臺的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減輕了企業負擔,對穩定餐飲業起到了重要

作用。但目前疫情仍在持續,餐飲業面臨非常大的困難,餐飲商戶歇業率高,客源萎縮,資

金緊張,亟待更多幫扶政策。除了大型企業,更多的中小企業及商戶需要政府更切實、接地

氣的幫助。不過,當務之急,線上銷售、無接觸服務等方式是餐飲業自救的最佳選擇。 (ALEQ)

分析過程 :

春節,原本是酒店、餐飲企業期待的“黃金時間段”,但疫情之下,酒店、餐飲業遭受

重創。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餐飲業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調查

分析報告》顯示,相比去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

僅在春節7天,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另據中國酒店協會對

“2020春節期間全國酒店受損情況的統計”顯示:參與調研的來自28個省的5109家酒店,與

去年春節相比,疫情期間,酒店營業收入的平均損失在67.81%。僅春節七天,疫情對5109

家酒店造成12.3億元營業損失。整體來看,全國酒店、餐飲行業在此期間大部分營業收入都

出現斷崖式下跌。退訂、閉店、防疫支出成為疫情下酒店、餐飲業直接損失的原因,“活下

去”、“如何活下去”成為眾多酒店、餐飲企業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酒店、餐飲業不是單一的的產業,尤其是餐飲業,附和關聯著多維度的複雜關係。這次

疫情是對未來酒店、民宿、餐飲、旅遊行業將更加註重食品安全、衛生防控意識的一次大考。

首先,此次疫情之後,餐飲行業除去較長的恢復期外,也要面臨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理

念將發生深刻的變化。未來餐飲行業將更加註重食品安全、健康、衛生,同時更加註重顧客

的堂食體驗感,包括食材的新鮮及追蹤溯源、用餐環境的改善、服務的提升、廚房加工透明

化等,分餐制將得到更多餐飲企業和消費者的青睞和推廣。

其次,餐飲行業將面臨結構重塑,線上餐飲外賣服務將成餐飲企業自救的“利器”。調

查顯示,2020年2月初處於營業狀態的外賣商戶中,53.6%的商戶外賣收入佔營業收入的一

半以上,其中高達42.9%的商戶外賣佔比超過70%。短期來看,外賣成為餐飲商戶渡過此次

疫情危機的重要抓手。長期來看,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餐飲行業線上化的進程,線上線

下相結合將成為我國餐飲行業發展新常態。

第三,疫情期間,“無接觸” 和“智能”成了2020年開年的關鍵詞,在消費者普遍擔憂

交叉感染的背景下,無接觸服務方式不斷湧現,成為保障居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展示

了外賣的巨大優越性。無接觸服務方式從“無接觸配送”開始,並不斷創新,發展成“無接

觸團餐”“無接觸自提”“無接觸堂食”等方式。

第四,疫情也在迫使企業自我“進化升級”,多元化發展,餐飲零售化趨勢初顯。例如,

為了解決庫存積壓,全聚德、眉州東坡等眾多企業擺起“菜攤”,眉州東坡做了平價菜站,

利用自身供應鏈,將四川的瓜果、蔬菜、調味料、生鮮、成品、半成品以平價的方式服務社

區。很多餐飲企業線上線下雙渠道聯動,為居民提供送菜服務。

此外,隨著餐飲產品的不斷標準化、鎖鮮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食品的口味一致性得到保

證,餐飲行業將逐步把零售環節打通,後續可能會嘗試提供半成品零售來替代傳統超市裡的

食品供應,餐飲行業由服務行業開始向服務+零售行業轉型,二者的逐漸融合可能會創造出

新的發展模式。疫情過後,多元經營模式會受到餐飲企業重視,進而會推進餐飲線上化進程

和零售化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