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風格的設計終將走向滅亡

追求風格的設計終將走向滅亡

你判斷的沒錯,你確實是被標題黨騙進來的。

“追求風格的設計終將走向滅亡”這是一個絕對的肯定句,通過將事物的某種行為附加到其必然發生的結果中來設定的偽命題。就像定期保養的老爺車都會報廢、堅持刷牙牙齒都會壞掉是一個意思。(沒辦法,誰讓文叨是市場營銷出身呢,就是這麼機智)

本期之所以要聊聊風格型設計,是因為當下“輕裝修重裝飾”理念以及“功能型設計”的崛起和普及,正在促使設計風格論加速走下神壇;而作為家裝室內設計師,有一些人認為沒有了風格的設計就像丟了魂兒,甚至連色彩選擇和元素應用都變得寸步難行,於是一意孤行成為保守派,結果日子並不好過;也有一些人認為風格設計已經過時,產品和功能才是王道,於是轉型成為快餐裝修的倡導者和主力軍,混的風生水起。

這時肯定要有人跳出來說,你看追求風格的設計滅掉了一批設計師,而轉型卻迎來了新出路。但其實這只是真相的一小部分,因為風格不但沒有在設計中消亡,反而通過融合變得愈發強大。

風格型設計的變革並不是突發性的,追根溯源還要到七、八年前。當時第三代家裝模式(關於家裝模式的解讀在本文末尾)已經完全取代第二代並且正行至巔峰,那是一個過度裝飾大家卻能樂在其中的年代,風格型設計正是鼓吹者和身體力行者。

可瘋狂過後往往伴隨著的是衰落,國外理念的引入、消費升級的覺醒都促使新裝修理念與其產生分庭抗禮的局面,而隨後發揚光大的“輕裝修重裝飾”理念以及“功能型設計”則是壓垮過度裝飾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正中了學術評論人的下懷,他們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通過下定論來為時代定性,併為其畫上開始或截止的鮮明符號,本質都為了彰顯一些成王敗寇的榮譽感。但家裝室內設計從注重點、應用元素、靈感取材都有很多選擇,設計理念也是層出不窮,潮流趨勢更大有階段性的迴歸現象,哪是這麼簡單就可以把某個經典時代判死刑的?如果是這樣,那麼對設計最直觀的成功判斷標準就應該是哪種傾向型的設計做的最多最廣就是成功的,而其他設計作品就都是失敗的,怎麼可能呢?

下面簡單來說說我的觀點吧。

1、家裝室內設計是一個系統繁多項目冗雜的知識創意型輸出產品,它的流行和受歡迎程度並不是單一因素可以決定的。比如功能設計崛起不單單是功能更全面了,還涉及材料的可靠性更高了使其使用更穩定、工廠的生產效率更高了能夠有更多供應導致成本下降等等。

2、設計師需要彰顯自身的特點才能讓自己在公眾面前更有價值,而不是在身上貼時代標籤。設計是一個流行產業,標籤或許能夠起到一時的作用,可一旦流行趨勢發生變化,舊標籤不在奏效,就需要貼上新的標籤以順應潮流,有時甚至會與自身特點相左,這是非常被動的。社會常態反饋的事實是:只要有人堅守並不斷推崇一些東西,就會有人願意為之買單。不然在消費升級注重品質的今天,拼多多是怎麼上市的呢。

3、業主的屬性是人,對設計方案的喜好會通過所處環境、當時心情、近期經歷等等因素左右;而設計師的屬性也是人,方案的順利通過也會受表達能力、堅持程度、甚至是與業主的脾氣秉性是否相投所影響。有時不是方案不好,而是時機不對。

4、時代的大環境和大趨勢決定的是走向,但家裝室內設計其實是個小趨勢。業主在選擇設計師的時候都是通過最早期認知的標籤進行的,這也決定了你的標籤決定了你想吸引到的業主的比例關係,這是個小眾領域,而在小眾裡大環境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當然就更不能把丟單賴在風格型設計的身上了。

5、作為設計師,設計方案被拒是不可避免,關鍵是要認識到問題所在,有時你覺得設計方案天衣無縫堪稱完美,但客戶就是不買單,原因很簡單因為不適合。文叨前面有一篇內容寫的是 裡面講過,要鍛鍊自己跳出思維的狹隘和個性的侷限,不要固執。

6、作為吃瓜群眾看熱鬧並不可恨,最可恨的是作為局內人去煽風點火做牆頭草。圈內就有這麼一小撮人,當下流行什麼就鼓吹什麼,什麼時髦就追捧什麼,嘴臉變化之快令人咂舌,有時吹著吹著發現觀點相互矛盾了圓不回來也無所謂,還接著吹,為的只有一個目的:用誰都不懂的新概念忽悠客戶買單。其實腦子是個好東西,別用來幹壞事。

7、一個趨勢的巨大成功必然會引來各路神仙的爭相邀功,跟風的說要有趨勢前瞻性要敢於追逐,堅持的說堅守即正義要做自己力排眾議;但最終,還是交錢的說的算,業主心裡有數著呢。

最後,文叨想向大家表達:有沒有風格,設計都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也會一直流行下去,這才是最酷的。

延展閱讀:

第一代家裝模式是工人直接承包業主家裝項目的馬路游擊隊模式,稍有組織能力的工人漸漸由於收入及年齡變化演變為工長;

第二代家裝模式是初具規模的家裝公司,一般盤踞在各大建材城內部,方便獲取自然客流,公司作為中間商為業主提供工程承包服務,自此家裝公司中間商的角色一直延續至今;

第三代家裝模式是隨著工程承包激烈的競爭環境導致中間商利潤下降而產生的利潤向服務鏈後端的轉移行為,即全包式裝修。其中一條主線是套餐式裝修公司的出現,將主材產品與工程承包進行打包銷售,另一條主線是主材代購模式,通過強調設計師角色,以方案作為引導主線進行主材推薦,後來又出現了家裝公司自建展廳的推薦模式。

第四代家裝模式是資本進駐後的互聯網家裝模式,主要變化是將家裝中不標準不規範的內容標準化,特點是工期短、標準化程度高、功能強大、費用相對較低。隨著第四代家裝的興起,消費者漸漸注意到過度裝修的弊端,也開始更注重室內裝修的功能、環保和配飾品味。


關注設計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