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涅槃是佛教用語,

有圓寂,寂滅的意思,

它也是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目標:

解脫,自在,安樂,無為,不生不滅。

涅槃佛的形象是許多佛教傳統藝術描繪的對象。

2015年,藝術家胡軍軍

開始為涅槃佛作畫、做雕塑。

在她的創作中,

佛陀常常以輕盈的姿態、安寧的面容

出現在色彩絢爛的中國山水場景裡,

如此的作品完全打破人們對宗教題材作品的刻板印象。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2020年3月末,

胡軍軍的《涅槃風光》展覽在上海寶龍美術館開展,

展覽展出了90多件她在過去五年裡以涅槃為主題

創作的油畫和雕塑。

一進入美術館的展廳中,便被這些溫暖色彩、

吉祥自在的佛陀所包圍,

宛如進入一個超脫的靜好世界。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藝術家胡軍軍在展覽現場


在疫情逐漸消退,

許多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即將復甦之際,

展出圍繞佛教中討論生死話題的作品,

胡軍軍說:

“經歷了許多生死問題之後的我們,

應當反思在過去是不是走得太急,

這個世界需要來場涅槃。”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2020年3月末的一個春日,藝術家胡軍軍的展覽在上海的寶龍美術館開幕,高約8米的大展廳裡呈現出90餘件畫作和雕塑,作品中描繪的都是臥倒的佛像,或有明亮的頭光,或身著鮮豔的袈裟、或漂浮在富有禪意的中國山水之間。

陽光透過屋頂的高窗緩緩照亮展廳,身處其中,彷彿進入一個盛大、生動、精彩的佛國世界。在多個月疫情籠罩的陰霾之下,令人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愉悅。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展覽現場


臥佛,實際是佛陀的涅槃形象,在今天的許多寺廟中仍然被供奉著。中國民間的信仰文化中,“涅槃”常常被簡單翻譯為佛陀的“死亡”。

而涅槃的含義遠超過“死亡”二字,更象徵著佛陀的修行圓滿,將進入無生無滅、自在無礙的境界之中。“一個超越生死,常樂我淨,煩惱永息的狀態。” 胡軍軍說。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作品《涅槃風光》


邀請胡軍軍來做展覽的美術館館長許華琳評價:

“胡軍軍以當代的創作思維活化佛教藝術的傳統,儘管討論的是生死這一人生頭等大事,色彩卻溫暖透明,線條也率真而充滿童趣,渲染出清淨、湛然、明亮、喜悅的心境。”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甘肅慶陽北石窟寺


一趟石窟之旅成為畫涅槃佛的起源

一身素色衣衫的胡軍軍是這組涅槃佛的創作者,也是皈依佛門的佛弟子。

自從2006年從紐約回到國內定居後,胡軍軍與同為佛弟子的藝術家丈夫張洹,每年去往北方看石窟。2015年夏天的石窟之旅,影響了胡軍軍下半生的創作。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北石窟寺中的佛像


在甘肅慶陽這個人跡罕至的北石窟寺裡,胡軍軍見到了七尊保存著原汁原味北魏風格的大佛,她被深深地震撼和折服:“每尊大佛身高都有8米,身旁的兩個脅侍菩薩都有4米高,氣勢非常宏偉,當場就被感動得淚如泉湧。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我的眼睛竟然可以看到這麼偉大的造像!


回來之後便查了資料,這座公元509年修建的石窟寺,到1959年才被發現和挖掘出來,也就是說佛像已經在這裡沉睡了上千年之久。

看著它們的那一瞬間,我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作為一個藝術家,我想為自己堅守的這份信仰,結合藝術做些東西。加上我一直對生死的問題很感興趣,於是發了願,要用涅槃這個題材,為揭示生命真相的佛陀留下點影像。”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作品《涅槃本色》


在美術館展廳兩端分別有一張13米6長、3米6高的巨幅涅槃圖,一張藍色為底,一張橙色為底。

在佛像、雕像的創作中,佛陀的表情表達非常重要,行話叫“開臉”。臉開得好不好,決定著作品的檔次。胡軍軍以清骨秀像的繪畫風格來繪製涅槃佛的面容,呈現出佛陀飄逸、超凡脫俗的一面。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作品《涅槃寂靜》


秀骨清像最早是用來總結南朝畫家陸探微畫中人物清瘦秀麗的形象,現在在美術史上用來整體概括六朝的美學風骨。

胡軍軍醉心於北朝時期的繪畫風格,自己的筆觸也如北朝石刻一般拙樸,彷彿通過再現石窟壁畫中率真而充滿童趣的筆觸,從而與千百年前這些虔誠、對來世充滿嚮往的藝術家們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胡軍軍作品中涅槃佛各種款式的袈裟


畫面中佛陀身著的袈裟是北朝時期常見的“褒衣博帶式”袈裟,兩邊飄動的裙鋸又如同張開的鳥翅。胡軍軍筆下的涅槃佛身著各種款式的袈裟,其中有她對北朝佛陀造像袈裟穿著方式研究得來的結果,更有她作為藝術家創作的成果:一件袈裟上虛線勾勒的紋路是密密縫製的線腳的再現。

策展人羅丹說:“從胡軍軍所繪製的涅槃佛像裡面,我們可以窺視到她對那個佛事昌盛時代的留戀和憧憬。”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胡軍軍在作品前


從剃光頭的酷女孩到一名虔誠的佛弟子

年輕時,胡軍軍是一位從家鄉紹興跑去北京、剃了光頭、立志做一個自由詩人的酷女子。1998年,她與藝術家丈夫張洹借去參展的機會,帶著賣掉家當得到的幾百美金,一同前往紐約闖蕩。

2003年,胡軍軍偶然地走進到紐約皇后區的東初禪寺,在這間不起眼的舊式磚造公寓裡讀到了佛學大師聖嚴法師的著作。佛教對於生死問題的解答讓她這個“從小就對生死很敏感”的姑娘震驚卻信服,不久之後,正式皈依。

與胡軍軍交好的上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成慶看來,對胡軍軍來說,在紐約生活的最大意義可能就是與佛教的相遇。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像許多人一樣,胡軍軍對佛教藝術的興趣來自敦煌壁畫的經變圖。在這種通過壁畫方式向信徒們宣揚佛經的藝術裡,繪畫的手法千姿百態,色彩華麗多姿,常常呈現出一派佛國天堂的喜悅氣氛。

這也深刻影響了胡軍軍的創作,在這兩幅巨大的涅槃佛畫裡,藍色的背景猶如浩瀚宇宙,橙色的背景似乎是繁華的大千世界,帶著歡喜且恬靜面相的佛陀以“吉祥臥”的姿態輕盈地漂浮於其中,淡化了與“死亡”相關的沉重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胡軍軍作品與北齊年間的佛造像


交談過程中,胡軍軍直言北朝造像藝術對自己創作影響之大,推崇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的精美佛教造像:

“100多年以前,不像書畫和青銅器,中國的佛像收藏還沒有成為一個收藏的門類,沒有得到廣泛的認識。在美院裡做學生,也總是在臨摹、學習希臘、羅馬的塑像。90年代中國出土了青州龍興寺的那批造像,大家才開始知道中國的雕塑史上曾經存在過這麼一批偉大的造像,有過這麼高的雕塑成就,讓人很欣慰,也很自豪。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西魏年間的佛造像


出現在我國早期的佛像,面容上受到印度、東南亞佛像造像藝術的影響,而到了南北朝時候佛像從面向上看更有中國人的模樣。

任何一個藝術它都會有本土化的過程,中國人一定會在這片土地上雕刻符合他們自己審美傾向的作品。我也是從我們自身的文化上去選擇了這樣的審美傾向。”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將佛陀請到中國的山水畫中來

大畫裡,佛陀的兩側各有一株動人的臘梅。

“涅槃的題材從印度開始,大缽涅槃經裡記錄了雙娑羅樹間佛陀入滅的場景,我把佛陀又請到中國本土來,讓他在中國的雙梅樹涅槃。”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作品《涅槃風光》


展廳另一側的牆面上60張小畫組成的《涅槃風光》中,呈現出更多的中國山水的場景:

假山石、文人書房、文人字畫、花器插花、香爐貢品、亭臺樓閣、荷塘月色等等。在胡軍軍看來,作為中國人,這些文化的元素自然而然就流淌在自己的血液裡,自然地就會把這些美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並不受繪畫題材的限制。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作品《涅槃風光》


第一次在手機上收到這組作品的友人成慶直言:

“顯示出很強烈的文人畫氣息。在色彩方面,則別出心裁地採用不同色塊進行分割,營造出立體空間感,似乎是傳統靜物畫、山水畫與涅槃主題的結合。…以小品形式出現,與“涅槃本色”系列(巨幅大畫)的宏大溫潤形成有趣的對比。”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作品《涅槃風光》中的佛塔


塔的形象也在這60幅小畫中多次出現,展覽的宣傳海報也選擇了其中的一幅。胡軍軍自己表示對塔的迷戀與生俱來:

“我從小對塔特別迷戀,也不知道為什麼,去任何一個城市,看到塔,都會繞著轉上幾圈。直到我學了佛法以後,知道了塔的來歷是用來掩埋佛陀的舍利。 再後來開始畫涅槃,我似乎才明白自己對塔的迷戀是因為塔、佛陀和生死的話題是連在一起的。”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作品《涅槃風光》


而在畫面中,佛陀所佔的比例也愈發減小,面容神情不再做刻畫,有的還能識別出袈裟的式樣,有的甚至只是一個輕盈的剪影。

觀看作品時,也甚至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佛陀周邊的環境上,而不再強調佛陀本身,這樣的視角讓人覺得佛陀在人間,事實上與眾生是一樣平等,靜靜觀看著周圍的一幕幕,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可覺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胡軍軍花了許多心思調配這些明麗卻不豔俗的色彩。作品也讓看似高深的題材得到年輕人的喜愛,在過去辦展的經歷中,胡軍軍在展廳中數次遇到向她表達欣喜、感動、甚至拍下作品畫面用來做微信頭像的年輕觀眾:

“好多年輕人來跟我說,自己遇到了一些坎兒,結果看看我的畫冊、我的作品,好像得到很大的療愈。這是我從來沒有預設過的場景,畫作品並沒有抱著要療愈誰的目的,倒是大家反饋給我,我才知道這些畫兒有療愈的作用。”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枯樹枝製作的涅槃造像


用枯枝做佛陀的塑像,如夢幻泡影

展覽中還有五件用枯樹枝做成的佛陀涅槃造像,大的一件有15米長,小的一件一人就可以輕易托起。雖然涅槃佛的創作從2015年就開始,而枯枝的創作直到兩年前才開始:


“我遲遲沒有動手開始做,是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材料,特別怕把這個題材給做俗了。當下許多藝術家會偏向用看上去比較閃亮、比如不鏽鋼這樣的材料來創作,我都想過,但覺得不符合我心目中的涅槃。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胡軍軍目前製作的最大的涅槃造像


兩年前,想到了用枯枝,效果非常令我滿意,符合了對佛法闡述的一個理論,如夢幻泡影這樣的狀態。枯枝是生命即將結束的一種象徵,它從塵土中來,最後又在自然中幻化成什麼都沒有。”

枯枝製作的塑像與畫中的許多佛陀形象一樣,只有姿態,並沒有面容的刻畫,在胡軍軍看來:“平日裡,人總會執著許多具象的事物,而從時空、歷史長河的角度去看這些,每件具象的東西都太過渺小,甚至生死都不足為道。”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涅槃造像在自然環境中

不拿來做展覽的時候,這幾件枯枝做的佛像就丟在丈夫張洹的藝術工廠草地上,胡軍軍希望它們回到自然裡,等日子夠久,樹枝腐爛,然後消失,達到她所期待的“成住壞空”。

當年在慶陽的北石窟寺裡,胡軍軍許願把涅槃佛作為下半生唯一創作的唯一題材。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涅槃造像在美術館中


策展人羅丹說,歷代佛教藝術史上,不曾出現過專門以涅槃為題材的創作者,胡軍軍也許是有史以來破天荒第一位專門從事涅槃題材創作的藝術家,然而這並非因為她要與眾不同,而是信仰的力量以及內在生命的自然湧動驅使她投入這份工作,並以此當作她終身奮鬥的使命。

畫了油畫、做了雕塑,胡軍軍還想結合更多一些的媒介來表達,揣測能夠尋找到大自然中的一個山體,用燈光在夜晚打出涅槃佛的形象,讓佛陀迴歸到山巒之間。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第一次拜訪胡軍軍的時候,以為會在她大名鼎鼎的藝術家丈夫的藝術工廠裡見她,結果發現約見的地點是與藝術工廠相距甚遠的上海佘山的一間小小的畫室。她每天按部就班地來到這裡,用稍顯粗陋的茶具泡上茶水,然後開始全心投入“佛陀涅槃圖”的創作:

“我自己時常有一種感覺,多少世以前就是石窟裡的一個小畫匠,在敦煌的哪個洞裡面點過一盞燈,所以這輩子才有福報繼續來從事佛教題材的創作。”


部分圖片由胡軍軍提供


她痴迷畫佛20年:過去我們走得太急,這個世界需要來個重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