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1月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所屬央視動漫集團在京正式揭牌成立。央視動漫集團是在原央視動畫公司基礎上,匯聚總檯相關資源成立的,也標誌著“國家隊”在動漫領域的進一步發力。

當天,央視動漫集團發佈了《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4完美父子情》等10個大電影項目,以及《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10個重點大型電視動畫系列片項目,並與優酷、萬達、奧飛、科大訊飛、保利、中信書店等合作伙伴簽約,欲圍繞優質IP實施多業態佈局。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剛剛過去的2019年,的確是國產動漫,尤其是非低幼動漫的一個“大年”,不僅有去年票房冠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這一現象級的重磅炸彈,《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等影片雖然在票房上無法與前者媲美,但口碑都著實不錯。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白蛇》是符合普通觀眾審美和觀影習慣的3D動畫,和《哪吒》一樣基於傳統故事和傳統IP,但又賦予了其新時代的特徵。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在去年中秋檔上映的二維動畫《羅小黑戰記》則是作者電影。作為在小眾圈子裡頗為著名的IP,《羅小黑戰記》劇版在豆瓣有近4萬人評價且維持在9.6的高分。這部首播於2011年的動畫至今只更新了28集正片和4集番外,每集僅5至9分鐘。但它依靠完整的世界背景、流暢的故事線、多元化人設及無處不在的隱藏彩蛋,培育起一批願意等待“有生之年”更新的忠實粉絲群體,而同名大電影的上映則讓觀看對象擴散到粉絲圈外。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在這個國產動畫電影井噴式的一年,人人都開始談論“國漫崛起”的話題。甚至連年底上線的曾經也被視為“國漫之光”的《鎮魂街》第二季,因令人有點厭煩的女主角人設和有些卡頓的3D動作設計而招來一片忠粉的罵聲,都沒能阻擋人們的信心和激情。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然而可能也正是以《鎮魂街》第二季為代表的國漫的這些微小的“bug”,才能恰恰勾勒出國漫的現狀:它一直在崛起中,卻從未真正崛起。

是的,這個口號我們似乎已經喊了多年了。

早在2015年,光線傳媒就開始投資市場上最好的幾家動畫電影公司,宣佈成立動漫集團“彩條屋影業”,其中就包括了《大聖歸來》的主創團隊十月文化和2016年爆款動畫《大魚海棠》的製作團隊彼岸天文化。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可惜,零星爆款出現後,大部分動畫電影還在繼續虧損。2017年,光線傳媒出品發行了被評為cult動畫片的《大護法》,票房僅為8800萬元,儘管有光線擅長的宣發造勢,但依然沒有邁過1億的盈虧線。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王微的追光動畫也繼續經營慘淡,《小門神》和《阿唐奇遇》等動畫均未回本。根據貓眼的數據顯示,2017年開始,全年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由2016年的24億元下降至14億元,縮水一半。2018年全年34部國產動畫電影總票房為16.57億元,其中面向低齡觀眾的《熊出沒之變形記》就佔了6.05億元,這從側面反映成人向動畫電影仍未成為主流。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與真人電影相比,動畫電影的製作週期更漫長,特別是在中國,由於產業鏈的不完善,前期公司、製作公司、後期特效公司分工不明確,在拆分給外包團隊的過程中,經常因為質量參差不齊而多次返工,最終導致出片緩慢——《大聖歸來》製作週期長達4年,《哪吒》為5年,《大魚海棠》更是10年才最終成形。

另一方面,中國始終沒能形成一套完整迪士尼式的動畫導演培養體系。《哪吒》的導演餃子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大護法》的導演不思凡也是自學成才。此外,來自遊戲行業的競爭一直在導致動畫人才的流失,與做動畫相比,製作遊戲界面更簡單,而且收益快、工資高,這種待遇的碾壓讓選擇動畫業的專業人才減少,動畫作品產能持續不足。比如,彩條屋最多維持每年推出1至3部動畫電影,而追光動畫更是連每年一部的產量都實現不了。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餃子

爆款問世,一波又一波熱錢興致沖沖的殺進來,但面對漫長的市場空窗期,資本沒有這個耐心,熱錢來得快去得也快,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問題卻始終無人解決。

當年也被奉上“國漫崛起”神壇的《大聖歸來》,熱映之後就走過這個循環。當時,有點名氣的動畫製作公司很容易就能拿到一筆投資,但拿錢的代價是快速出片,還要面臨著背後衍生品、續集版權的諸多糾紛。也是這個原因,《大聖歸來2》宣佈無限期延後,田曉鵬帶著他的十月文化另起爐灶開始了《深海》的創作。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總之,從根本上來說,一個行業或者一個產業真正崛起有很多要素:一是市場的成熟;二是生產環節、工業化體系和標準成熟;三是商業規則成熟;四是人才極大的富裕。

去年的《白蛇》《哪吒》《羅小黑》三部動漫電影的最大價值是在市場端突破了瓶頸,給國產動漫電影市場一個向成熟方向發展的重要機會。

一個好現象是,經歷了前兩年熱錢退場、公司洗牌,行業內的資源開始向頭部內容製作者集中,製作與發行公司的心態也在轉變,動畫電影的投資逐漸導向一種長線邏輯,相比於票房具體的利潤和收益,優秀作品和團隊的成長更加受到關注。

另外,從2015年動漫投資高潮算起,經過4年的動畫生產週期,被資本挖掘的優秀動畫導演們的下一部作品也即將面世。比如即將在春節檔上映、和《哪吒》同屬一個“宇宙”的姜子牙。

央視成立動漫集團,國產動漫真的要爆發了嗎?

但必須也要意識到的事,也許國漫還會迎來一個又一個波峰,但產業鏈的完善則需行業更多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