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興起的原因分析

書院的名稱發端於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自唐朝以來的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有兩類場所被稱為書院,一種是由中央政府設立的主要用於收藏、校勘和整理圖書的機構,比如大家熟悉的集賢殿書院。另外一種是民間設立的主要供個人讀書和治學的地方,這類書院常常直接以個人的名字或者所在地的名稱命名。

授徒講學的活動一般出現在私人設立的書院中,但在當時數量很少、規模也不是很大,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規章制度,但可以說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新的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的萌芽。現有資料表明,從事授徒講學的書院在唐萌芽,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由於官學衰微,士人失學。唐朝從安史之亂之後就由盛轉衰,嚴重危害了學校教育事業,官學日趨衰落,士人大量失學。於是,一波好學之人便在僻靜安全的山林名勝之處,建屋藏書讀書求學。因此說官學衰微、社會動亂是書院萌芽的直接原因。

其次,我國源遠流長的私人講學傳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私學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秦朝時候禁私學,但禁而不止。漢代以後,私學一直與封建官學並行發展,遍設於全國城鄉各地,成為培養人才的一條重要渠道。社會動盪、官學無法維持之時,私學往往能以頑強的生命力存活和發展下來。

再次,受到佛教禪林的影響。佛教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日益興盛,到了唐朝,佛教禪宗流行。認為只要靜坐斂心,專注一境,久而久之就能達到身心安定明淨的狀態。佛教常在山林名勝之處建立禪林精舍,書院也大多設立於名勝之處,顯然是受到了禪林的影響。另外,佛教高僧經常採用質疑問難、升堂講說的方式,這也對書院的教學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上就是書院興起的幾個原因分析。書院雖萌芽於唐朝,但作為一種教育制度形成和興盛則在宋朝。宋代也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和石鼓書院、河南的應天府書院和嵩陽書院、江蘇茅山書院等。

總體來說,宋朝書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書院作為一種教育制度已經確立,例如《白鹿洞書院揭示》中明確了書院的教育宗旨、教育教學原則等根本問題。

書院促進了南宋理學的發展和學術文化的繁榮,例如張栻邀請朱熹到嶽麓書院講學,朱熹邀請陸九淵到白鹿洞書院講學。因此書院成為不同學術流派之間展開討論爭鳴的重要場所。

書院官學化的傾向已經出現。所謂的書院官學化,就是書院受制於政府,被納入官學體系。

書院興起的原因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