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中關村信息穀創新中心“雲招商”捷報頻傳

原標題:青島·中關村信息穀創新中心開放 高端產業集聚蓄勢待發

由青島高新區管委、中關村信息穀、大榮生態科技園攜手打造的青島·中關村信息穀創新中心邁出關鍵一步,聯動京津冀、面向全球的科技創新高地全新啟航,4月7日,半島記者探訪發現,青島·中關村信息穀創新中心已對外開放,與此同時,疫情下創新中心的“雲招商”工作也捷報頻傳,北京華見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天津海之星水下機器人有限公司等知名人工智能及互聯網公司已達成明確落地意向,還有一批高精尖公司“在路上”,高端產業集聚蓄勢待發。

比肩大佬,鏈接全球創新資源

依傍著智力島水系,青島·中關村信息穀創新中心坐擁水清岸綠的怡人環境。創新中心位於青島高新區火炬路97號大榮生態科技園,產業載體毗鄰中央智力島,佔地165畝,總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 在3月底的“雲招商”中,包括天津海之星水下機器人有限公司、北京宙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華見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邁思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人工智能、互聯網公司確定落戶創新中心,加上前期對接的愛泊車等18家意向落地企業以及此前引進的專家導師,創新中心彙集了一批行業大咖共繪發展藍圖。

走進創新中心,能夠看到可容納幾十人到數百人不等的會議廳分佈其中,“這個稍微小點的會議廳可以進行招商路演,為企業、科研、投資各方牽線搭橋鏈接資源,滿足科技成果轉化等各種需求。前面還有面積更大的會議廳,可以用來召開新品發佈會等會議。”大榮生態科技園工作人員介紹,創新中心依託中關村的產業、平臺、國際資源,能全方位滿足企業的各種需求。中關村信息穀團隊此前在南寧、天津等地已積累豐富的運營經驗,對於“引高端、搭平臺、建氛圍、做示範”可以說是“輕車熟路”,此次來到青島高新區,將高效聚集政策、資本、高端人才、創新文化、領軍企業、科研院所等六大創新要素,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助力企業做強做大,撬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步行一分鐘即是綠地,打造科技辦公生態

此前,北京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石七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關村信息穀之所以選擇青島高新區,既是出於區位、產業等考慮,也被細節打動。

在青島·中關村信息穀創新中心,園區生態和辦公環境處處都體現著這種“細節至上”。從園區沙盤就能發現這種精妙的設計:自火炬路往智力島水系方向,園區的辦公樓層漸次降低,實現了從都市叢林到自然生態的過渡。大榮生態科技園工作人員介紹說:“園區綠化率高,假山和水系相間,整體環境類公園化,同時考慮到科研、辦公、商務等不同群體需求,實行人車分流,讓科研公司或單位擁有安靜的工作環境,而商務人群則有著便捷的出行服務。而無論哪類企業都可以享受步行一分鐘即是綠地的綠色辦公生態。”

對細節的追求在建築內部也有明顯的體現。科技感十足的太空睡眠艙可以滿足科研工作者、創業者高效辦公後的休息需求,共享辦公空間則可以大大節省企業辦公成本。對於科技創新類企業來說,兼具人性化和科技感的辦公環境能激發員工創新靈感和熱情,進而形成企業競爭力。而在創新中心,無論是休閒區、咖啡吧還是健身空間,都充滿著科技感和國際範兒。

園區建築本身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在沿街一眾紅磚青瓦中,獨特的斑馬紋外立面和深淺不一的綠色建築群,格外引人注目。園內建築高低錯落,或獨棟或聯排的樓體,以不同風格突破著傳統建築風格的單調,對常規的挑戰也闡釋著科技的靈動和創意,體現了活力和時尚。

地源熱泵,締造恆溫舒適空間

在開門納客的招商展示中心,既看不到顯眼的空調裝置,也沒有制暖設備,然而步入辦公室卻能感到融融暖意。記者瞭解到,實現這種舒適環境的其實是地源熱泵科技系統。園區建築採用地源熱泵科技系統製冷取暖,滿足建築空間內夏天製冷、冬天供熱的需求。雖然聽起來有點抽象,但是“地源熱泵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它的本質就是利用地下土壤常年基本恆溫的特性,通過地下換熱系統實現冬暖夏涼。

園區的辦公樓裡,隱藏著一間間小小的“機房”,裡面就是地源熱泵系統工作的地方。“冬季從土壤中取熱,向建築物供暖;夏季向土壤排熱,為建築物製冷,以土壤作為作為熱源、冷源,通過高效熱泵機組向建築物供熱或供冷。”大榮生態科技園工作人員表示,“用地源熱泵系統對環境完全不造成負擔,這也是青島高新區首家採用地源熱泵科技系統供熱取暖的綠色產業園區。”

一個細節可能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把細節做到極致的園區或將成為偉大企業的創新創業平臺。站在中關村這個“科創鉅人”的肩膀上,相信科創企業在這裡能走得更高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