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家可歸到哈佛全獎錄取,永遠不要嘲笑一個有夢想的人

美國多家媒體曾報道了費城一名無家可歸的學生,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的故事。這名學生名叫理查德·金肯斯,今年18歲,曾因刻苦學習被同學嘲笑。但這名學生的經歷也告訴我們,

永遠不要嘲笑一個人的夢想,也不要嘲笑一個有夢想的人。

從無家可歸到哈佛全獎錄取,永遠不要嘲笑一個有夢想的人

金肯斯和母親以及他的兩個弟弟在費城的一處收容所居住了2年,他曾輾轉住過三個州的收容所,這些經歷讓他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我突然清醒過來,意識到必須改變這一切。然後我發現自己很擅長學習,正如有的人專注於運動領域,例如籃球、足球之類的。於是我決定試試爭取全額獎學金去唸大學。”面對記者,金肯斯坦言道。

從無家可歸到哈佛全獎錄取,永遠不要嘲笑一個有夢想的人

但在這輕鬆的言語背後,卻隱藏著金肯斯那不為人知的,為追逐夢想的而流下的淚與汗。求學路上,金肯斯遇到重重障礙。八年級時患上偏頭痛,最嚴重的時甚至不得不住院治療,但仍咬牙堅持完成各項學業任務。金肯斯坦言曾被同學取綽號叫“哈佛”取笑,嘲笑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但在金肯斯的堅持下,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理查斯·金肯斯曾給和他一樣擁有遠大志向的孩子們提過建議:“保持專注,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條正確的道路或許對很多人而言都不一樣,但基本上專注於自己想要致力發展的領域。”夢想在很多時候或許看起來遙遠,但也不是遙不可及,只要努力專注一步一步走下去,總能到達夢想的彼岸。

從無家可歸到哈佛全獎錄取,永遠不要嘲笑一個有夢想的人

有個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舊物時,發現一疊練習冊,它們是皮特金幼兒園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在學校裡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裡,並且一躺就是五十年。其中有一個叫戴維的小盲童,他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但當時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能進入內閣。

這些作文,布羅迪產生了一種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的衝動,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的夢想。當地一家報紙得知這一想法,為他發佈了一則啟示,沒幾天書信向布羅迪飛來,他們中間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更多的是沒有身份的人,他們都表示很想知道兒時的夢想,並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布羅迪一一按照地址給他們寄去。

從無家可歸到哈佛全獎錄取,永遠不要嘲笑一個有夢想的人

一年後,布羅迪身邊僅剩戴維的作文本沒人索要,他想這個叫戴維的人也許死了,畢竟五十年間什麼事都會發生。但就在布羅迪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傢俬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

布倫克特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你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在我的腦子裡。我沒有一天放棄過,五十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三十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從無家可歸到哈佛全獎錄取,永遠不要嘲笑一個有夢想的人

夢想貴在堅持,想要實現夢想就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因為夢想是助人成功的基石。就像網友評論說的:“年輕人要有夢想,也需要有毅力堅持夢想!砥礪前行,終究會有好結果,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永遠不要嘲笑一個人的夢想,更不要嘲笑一個有夢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