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學校佔用暑假補課 校外培訓機構如何化“危”為“機”?

未來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 李盈盈)受疫情影響,延期開學佔用了春季2個月左右的正常學時。進入4 月以前,在線學習多是在複習上學期的內容。開學以後,近5個月的春季課程需要在3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生的學習進度會受較大影響。“會不會縮短暑假,會不會佔用週末和暑假時間補課”成為大家最關注的話題。

多地學校佔用暑假補課 校外培訓機構如何化“危”為“機”?

近日,官方對此事做出了回應。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不會推到下學期。非畢業年級目前的教學安排不佔用週六日,也不佔用暑期時間。

不過,未來網記者注意到,日前,多地發文指出,學校將通過調整週末或佔用一定暑假時間彌補春季學習。

瀋陽、廣東、陝西、四川、湖南、河南等省教育部門均表示,允許適當減短暑假,利用週末和暑假,補上延期開學而耽誤的課程進度。個別省市明確表示,學生開學後利用週末暑假補課,保證春季課程總課時不減少。比如,四川省自貢市、攀枝花市教體局均表示,開學復課後,全市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每週六集中安排上課,暑假放假時間原則上推遲兩週。

以往長達兩個月的暑假生活,很多學生除了旅遊度假,往往會選擇利用暑期培訓查漏補缺或彎道超車。若今年的暑假因學校補課佔用而壓縮,這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業務影響有多大?培訓機構苦苦等待的線下開課還會迎來春天嗎?他們該如何化“危”為“機”,快速崛起?

學校佔用暑期補課 校外培訓機構雪上加霜

有人表示,若學校佔用暑期補課,對於艱難挺過疫情的校外培訓機構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一方面,如果公立學校佔用暑假補課,就意味著主打學科培訓的機構這段時間沒辦法在白天開課,只能利用晚上或週末上課。”北京一線下英語培訓機構負責人向林(化名)說道。

“另一方面,低年級的學生本來就不太需要利用暑期補課;稍高年級的學生在學校上了一天的課,如果晚上連軸轉,繼續上課,吃不消。因此,部分家長會要求暫停課時,帶孩子外出旅遊放鬆,機構會出現高缺勤率。”她表示,機構的夏令營、研學類項目也會受影響。

伴魚創始人兼CEO黃河則認為,學校暑期補課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影響不盡相同。對於少兒英語賽道而言,0-12歲的孩子不會因升學壓力而惡補,學校是否暑期補課影響不大;而面臨中高考的畢業生學習緊迫,可能會選擇到線下教培機構惡補,但其他非畢業年級學生出於安全,或許會選擇在線網課,對學科培訓機構的影響還是蠻大的。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暑期期間,一期學科類培訓課程通常是連續上課近半個月,14次課左右,幾乎是一個學期(週末上一次課)的課時總量,繳費相當於一學期的費用。

毫無疑問,參加培訓機構課程的學生減少,營收自然也受影響。

能否讓學習更高效才是教培機構命脈

眾所周知,對於眾多培訓機構而言,這次疫情帶來的第一個問題是現金流,不少公司難過此關,只好關門,也有公司為壓縮現金開支,領導帶頭承諾只拿底薪。

對機構而言,目前,除了房租、工資、優質人員流失、家長擠兌性退費等現金流帶來的壓力之外,最難熬的是什麼?

松鼠AI1對1聯合創始人、CEO周偉說:“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了春季招生,老生的課消耗完以後,新生源不足。”他認為,今年的暑假班相當於春季和暑期兩期課程,因此,暑期招生一定會提前,把錯過春招的這部分學生通過暑期課的名義提前招進機構。

記者獲悉,目前,有的培訓機構已經開始了暑期、秋季招生宣傳工作,推出暑期與秋季面授課程連報減免500元、限時繳費贏一年免單等優惠政策。


多地學校佔用暑假補課 校外培訓機構如何化“危”為“機”?

校外培訓機構的暑期、秋季招生宣傳截圖

事實上,業內已充分認識到,決定機構生死的關鍵不完全是生源。從某種程度上說,招進來以後,能否留得住更重要,留住學生靠的是教學效果。

此次疫情雖給在線教培機構帶來不少免費流量,也是“雙加速”過程,即“有實力者加速發展,實力不濟者加速淘汰。所以,能否充分利用這波免費流量紅利,歸根結底取決於教學效果。”

以在線少兒英語教育為例,“一方面,市場發展趨於成熟,商業模式基本成型,頭部企業2019年的動向基本集中在獲客和完善教育體系兩方面。下半場,行業競爭加劇,教培機構需要提升自身教學效果和精細化運營能力。”

“另一方面,在線少兒英語競爭維度和多元打法最終體現在教學效果上,怎麼讓學習更有效才是教培機構發展的核心。”

 培訓機構如何高效崛起?

儘管,接下來的暑期招生成敗會影響機構是否離場,誰能笑到最後則更關鍵。

待疫情危機解除,培訓機構重啟線下培訓業務時,機構將如何化危為機,重新崛起?

周偉告訴未來網記者:“面對上述壓力,各家培訓機構要調整課時。”因為,大多數學生都是一週上一次線下課,一次課兩小時,“一頓吃飽”;現在,可以改成“少吃多餐”。比如,週末班可以在週中加課,每天加三十分鐘至一個小時的線上課。

未來網記者從一些家長那裡瞭解到,目前,有些培訓機構已經開始上述操作了,即把春季線下課轉為線上課後,週中增加在線課時,提升學習頻次,既鞏固學習效果,又解決了線下課轉在線課不退差價的問題,緩解機構面臨的現金流困境。

周偉還說:“對於培訓機構而言,未來最大的機會就是真正打通線上線下教育,實現二者融合發展。”此前,因交通、時間問題,機構希望週中為孩子加課,比較困難;現在,可通過線上方式補課,省去學生往返機構路上的時間。疫情期間,所有學生嘗試了線上教育,有些學生反映純線上學習效果不好,機構可以利用線下補救;適應純線上教學的學生可以繼續留在線上學習。

有的家長覺得在線便捷,有的家長則看重線下氛圍和麵對面互動效果。在向林眼中,在線教育雖是“雙刃劍”,她也認同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

“未來,無論是教學服務,還是營銷,一定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周偉強調,“有OMO能力的學校,會有良性發展之路。”

“這將是一種趨勢。”周偉補充道。

然而,身處少兒英語賽道的黃河表示,目前,在線少兒英語的商業模式和學習效果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驗證。比如外教一對一單場景服務產品佈局,客單價高,難以滿足孩子高頻學習需求。他認為,在教學質量和運營效率成為核心賽點的下半場,低成本獲客及體系化產品矩陣運營更具優勢。

向林則強調,“教培行業任何突破的前提都是教學質量過硬。”突破的方向有線上產品代理(如會員服務中心)、線上課程補充(如開辦針對性強的應試類輔導項目)、智能家校互通系統,加強日常課後練習及服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