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生與多名導演在香港演藝學院探討《香港電影下一個十年》

近年有豐厚資金的大製作合拍片漸成流行,對比起往年的沉寂,香港小成本的本土電影亦漸成氣候,當整個市場趨勢都在改變,行業中的導演、編劇、演員都仍然在摸索香港電影未來的走向,並在經歷中尋找。

黃秋生與多名導演在香港演藝學院探討《香港電影下一個十年》

製作人有多重身份、身兼數職

在席上的眾位雖然都在電影行內有自己的作品,但他們同時又在大學裡兼任教師,皆因電影並不能養活他們,在做電影以前他們需要生存。

黃秋生與多名導演在香港演藝學院探討《香港電影下一個十年》

至於說到香港電影出現一個現象-導演通常都兼任編劇一職,他們都認為要自己先寫好故事才有資本去跟別人談投資,而且自己都有故事想透過電影說,所以便自編自導;而秋生亦表示自己都有想說的故事。

黃秋生與多名導演在香港演藝學院探討《香港電影下一個十年》

電影小本資金,靠人情牌去請知名演員。由於近年的本土電影很多時候都由電影基金贊助、資金有限,但為了使電影有一定的討論度,很多時候導演或監製都會用人情牌去請知名演員拍膊頭前來演出,即是並沒有太多的酬勞、甚至沒有,例如:《淪落人》的黃秋生、《逆流大叔》的吳鎮宇、《翠絲》的惠英紅、《一念無明》的曾志偉和余文樂、《黃金花》的毛舜筠等。

黃秋生與多名導演在香港演藝學院探討《香港電影下一個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